
基于2025年ACR/AAAAI共识及中国专家共识 立即停药 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10 mg)或苯海拉明25-50 mg肌注 无需预用药,但需更换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 肌注肾上腺素0.3-0.5 mg(成人) 地塞米松10 mg静推 氧疗(5-10 L/min)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肾上腺素:首剂0.3-0.5 mg肌注(大腿外侧),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难治性休克按0.1 mg/kg(1:10,000)静推 糖皮质激素:优选甲泼尼龙80-120 mg静推或氢化可的松200 mg静滴 扩容:生理盐水500-1000 mL快速输注,合并低血压者加用多巴胺(5-20 μg/kg/min) 气道管理:喉头水肿需气管插管,支气管痉挛联合沙丁胺醇雾化(2.5 mg/次) 至少留观30分钟,确认无进展后可离院 持续监测1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后离院 需住院观察24小时以上,警惕迟发型过敏反应(如双相反应) 所有患者离院前需再次评估生命体征 提供书面随访指导,告知迟发反应可能 高危患者建议后续过敏专科随访 性别/年龄:男性,68岁 主诉:胸痛3小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 既往史: 高血压15年(氨氯地平控制) 糖尿病10年(二甲双胍+胰岛素) 5年前曾因CAG发生轻度造影剂过敏(皮疹),未规范记录 10:30开始CAG,使用碘普罗胺(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 首次注射后2分钟突发: 全身荨麻疹 声嘶 血压骤降至70/40 mmHg 呼吸频率30次/分 SpO₂ 85% 立即停药,平卧位,高流量吸氧(10 L/min) 肾上腺素:0.5 mg肌注(大腿外侧),5分钟后重复0.3 mg 甲泼尼龙:120 mg静推,联合苯海拉明50 mg肌注 扩容:生理盐水1000 mL快速输注,多巴胺10 μg/kg/min维持 气道管理:喉头水肿进行性加重,紧急气管插管 血压未回升(75/50 mmHg),肾上腺素调整为静滴(1 μg/min,逐步增量至5 μg/min) 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予胺碘酮150 mg静推后复律 血气分析:pH 7.18,乳酸5.6 mmol/L,予5%碳酸氢钠125 mL纠正酸中毒 转入ICU,持续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0.1 μg/kg/min维持血压 24小时后撤机,72小时后转普通病房 随访1周无后遗症 既往过敏史未充分重视:ACR指南强调需记录所有过敏史,本例未更换造影剂类型 未预用药:高危患者应提前12小时予甲泼尼龙(40 mg)及抗组胺药 肾上腺素给药延迟:首剂应在1分钟内给予,本例延迟至3分钟 糖皮质激素选择:甲泼尼龙起效快于氢化可的松,更适合急性过敏 合并糖尿病:酸中毒加重休克,需早期纠酸及监测血糖 完善过敏史记录系统 建立高危患者预用药流程 定期进行过敏抢救演练 中国部分医院仍要求碘过敏试验,但ACR指南认为无预测价值 美国:仅高危患者预用地塞米松+苯海拉明(术前12小时及2小时) 中国:部分中心推荐甲泼尼龙40 mg造影前静推 高危患者:推荐等渗造影剂(如碘克沙醇),过敏风险更低 肌注优于静推 难治性休克需静滴 大腿外侧注射吸收更快 剂量80-120 mg 起效快于氢化可的松 半衰期更长 重度反应需监测24小时 警惕迟发反应 双相反应发生率约5-20% 既往造影剂过敏史 多种药物过敏史 哮喘或特应性体质 心血管疾病患者 肾上腺素预充针(1:1000) 甲泼尼龙注射液 气道管理设备 快速输液装置造影剂过敏诊疗指南与危重抢救病例分析
一、造影剂过敏诊疗指南及留观时间
过敏反应分级与处理
1. 轻度反应(皮疹、瘙痒、恶心)
2. 中度反应(荨麻疹、面部水肿、胸闷)
3. 重度反应(喉头水肿、休克、心跳骤停)
留观时间(依据ACR指南及中国共识)
轻度反应
中度反应
重度反应
注意事项
二、造影剂过敏危重抢救病例分析
病例资料
患者信息
现病史
诊治经过
第一阶段(0-5分钟)
第二阶段(5-30分钟)
第三阶段(30分钟-2小时)
经验总结(结合指南与病例复盘)1. 风险评估不足
2. 抢救流程优化
3. 特殊人群管理
4. 后续预防措施
三、中外指南差异与临床实践建议
过敏试验
预用药方案
造影剂选择
四、关键要点总结
肾上腺素是抢救基石
糖皮质激素首选甲泼尼龙
留观时间需个体化
临床实践建议
高危患者识别
抢救设备准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