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菌素中毒机制与抢救病例分析
阿维菌素中毒机制与抢救病例分析
基于最新文献和临床指南的综合分析及抢救病例研究
药理学作用
-
十六元大环内酯类衍生物,增强γ-氨基丁酸(GABA)释放
-
抑制神经突触信号传递,导致神经系统过度抑制
-
高剂量可穿透血脑屏障,引发呼吸中枢麻痹
农药规格与中毒剂量
项目 |
数据 |
常见商品名 |
齐螨素、爱福丁、甲维·虫螨腈(复配剂) |
有效成分浓度 |
单剂:0.5%~10%;复配剂:5%~12% |
成人致死剂量 |
纯品约40–200 mg(相当于5%溶液40–400 mL) |
儿童致死剂量 |
纯品>10 mg或1口复配剂(约5mL) |
复配剂(如甲维·虫螨腈)因含虫螨腈(抑制线粒体ATP合成),毒性叠加,病死率更高。
临床表现分期
焦虑、烦躁、嗜睡、瞳孔散大、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肌无力
迟发性神经毒性:意识障碍(昏迷)、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频率↓、SpO₂↓)
多器官损伤:横纹肌溶解(CK↑、MYO↑)、肝损(ALT/AST↑)、心肌损伤(CK-MB↑)
血液净化指征
绝对指征
服毒量>100mL复配剂或出现昏迷/呼吸抑制
相对指征
进行性CK↑(>5000 U/L)、MYO↑(>1000 ng/mL)或多器官功能障碍
净化方式选择
首选血液灌流(HP)
阿维菌素分子量872 ku,脂溶性高,HP清除率优于透析
方案
早期(中毒6小时内)启动,每次2–4小时,首日2次,此后每日1次至症状缓解
联合CRRT
合并横纹肌溶解或肾功能衰竭时,采用HP+CVVH模式
无特效解毒剂的对症治疗
阻断毒物吸收
-
洗胃(1:5000高锰酸钾溶液至清亮)
-
活性炭(50g q4h,持续24小时)
-
导泻(20%甘露醇250mL)
呼吸支持
PaO₂<60mmhg或呼吸频率<8次>
脑保护
-
脱水降颅压:20%甘露醇125mL q8h + 呋塞米20mg iv
-
亚低温治疗(核心体温32–34℃)
循环支持
休克:去甲肾上腺素0.1–0.5 μg/kg/min维持MAP≥65mmHg
病例摘要
患者信息
女,39岁,因"口服甲维·虫螨腈100mL后昏迷4小时"入院
既往史
抑郁症史,长期口服舍曲林(100mg qd)
主诉与现病史
服毒经过
4小时前情绪激动后自服"甲维·虫螨腈"(有效成分12%)100mL,10分钟后出现呕吐、大汗,家属发现时已意识模糊
病情进展
入院前1小时出现全身抽搐2次(每次持续1分钟),SpO₂降至80%,院前予气管插管
入院查体与辅助检查
项目 |
结果 |
生命体征 |
T 38.5℃,HR 142bpm,BP 75/40mmHg,机械通气(FiO₂ 60%) |
神经系统 |
GCS 3分,双侧瞳孔5mm,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力0级 |
实验室检查 |
CK 12,580 U/L,MYO>5000 ng/mL,ALT 320 U/L,Cr 201 μmol/L |
动脉血气 |
pH 7.15,PaO₂ 55mmHg,Lac 8.2 mmol/L(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衰竭) |
诊治经过
1
紧急处理(入院0–1小时)
洗胃+吸附
生理盐水洗胃至澄清,注入活性炭50g + 20%甘露醇250mL导泻
血液净化
双腔股静脉置管,行血液灌流(HA230灌流器,血流速200mL/min,持续4小时)
抗惊厥
咪达唑仑5mg iv st,继以0.1mg/kg/h泵入维持Ramsay评分4级
2
脏器功能支持(入院24小时)
呼吸支持
肺保护性通气(潮气量6mL/kg,PEEP 10cmH₂O),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q8h抗吸入性肺炎
循环支持
去甲肾上腺素0.3μg/kg/min + 多巴酚丁胺5μg/kg/min,维持MAP>65mmHg
二次灌流
首轮灌流后CK降至8,210 U/L,间隔8小时后行第2次HP
3
并发症管理(入院第3天)
横纹肌溶解
CVVH(置换液流速35mL/kg/h)清除MYO,维持尿量>100mL/h
脑水肿
20%甘露醇125mL q6h + 白蛋白10g ivgtt,头颅CT示弥漫性脑水肿
4
转归<
/h4>
第5天自主呼吸恢复(SIMV模式),第7天GCS升至8分;遗留认知障碍,转康复科
救治关键点
早期灌流
服毒6小时内启动HP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本例2次HP后MYO降幅>60%)
气道管理
及时插管避免误吸,复配剂中毒者100%需呼吸支持
复配剂风险
甲维·虫螨腈含虫螨腈(抑制线粒体功能),更易诱发高热(>40℃)及多器官衰竭
药学监护要点
避免使用
-
丙泊酚(加重GABA抑制)
-
β-内酰胺类(癫痫阈值↓)
血液净化共识
中国《急性中毒血液净化专家共识》推荐HP为脂溶性毒物首选,需在中毒12小时内完成3次
解毒剂研究进展
动物实验表明氟马西尼(GABA拮抗剂)可能逆转呼吸抑制,但临床证据不足
急诊处理流程速记
以上内容综合WHO中毒指南、中国中毒血液净化共识及近3年病例文献,可作为急诊抢救规范流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