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酒精中毒洗胃指征最新指南解读(2025)
基于中外最新指南及文献的系统性评估与临床实践建议
核心临床要点
洗胃在急性酒精中毒中应用高度受限,仅适用于≤2小时的高危昏迷或复合中毒患者。临床决策需严格权衡误吸风险,首选非侵入性治疗(促代谢药物+支持治疗)及血液净化替代方案。
1
明确适应证
时间窗内高危昏迷患者
-
•
饮酒后≤2小时内未呕吐,且处于深度昏迷(Glasgow评分≤8分) -
• 极短时间窗(≤0.5小时)就诊的深度昏迷患者
高度怀疑复合中毒
-
•
明确或疑似合并摄入其他毒物(如镇静药、有机磷农药等) -
•
病史不全(如"无名氏"患者),症状无法用单纯酒精中毒解释
已留置胃管的危重患者
昏迷伴休克等危重状态且已预置胃管者,可尝试人工洗胃减少吸收。
2
绝对禁忌证
超时间窗
饮酒后>2小时(酒精基本吸收完毕,洗胃获益极低)
单纯性中毒无昏迷
轻度中毒(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或意识清醒者
操作高风险因素
-
•
频繁呕吐、活动性消化道出血 -
•
食管静脉曲张或胃穿孔 -
•
严重基础疾病(如肝硬化失代偿)
3
替代方案与争议
血液净化优先于洗胃
指征
-
•
血乙醇浓度>400 mg/dL -
•
严重酸中毒(pH≤7.2) -
•
肾功能衰竭或复合中毒(如甲醇/乙二醇)
方式
-
•
血液透析(HD)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效果明确 -
•
血液灌流(HP)证据不足
药物促排为首选
-
美他多辛0.9g静脉滴注,激活乙醛脱氢酶加速乙醇代谢(国内共识推荐)
-
纳洛酮用于呼吸抑制或昏迷(中度0.4–0.8mg静推,重度0.8–1.2mg静推)
支持治疗是核心
-
• 气道保护:昏迷患者立即侧卧位防误吸
-
• 纠正代谢紊乱:静脉补充葡萄糖、维生素B1(防韦尼克脑病)及电解质
4
操作注意事项(若需洗胃)
液体控制
每次灌洗量≤200 mL,总量≤2000–4000 mL,避免胃扩张
洗胃液选择
1%碳酸氢钠液或温开水,禁用活性炭(对乙醇吸附无效)
气道保护
昏迷者需气管插管后操作,严防误吸
5
指南共识更新要点
2020年中华急诊医学分会共识
洗胃仅作为特定高危情况的补救措施,常规不推荐。
国际实践趋势
优先血液净化及药物促排,洗胃应用率显著下降。
临床决策总结
洗胃在急性酒精中毒中应用高度受限,仅适用于≤2小时的高危昏迷或复合中毒患者。
临床决策需严格权衡误吸风险,首选非侵入性治疗(促代谢药物+支持治疗)及血液净化替代方案。
对于符合洗胃指征的患者,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气道安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