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指南

2025版
基于最新中外指南和临床实践的综合指南

一、病因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80%~90%)

  • 1
    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35%~50%)、胃溃疡(15%~25%)
  • 2
    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应激性溃疡、药物性(NSAIDs、抗凝药、糖皮质激素等)、酒精性
  • 3
    恶性肿瘤:胃癌、食管癌、胃肠道间质瘤等
  • 4
    其他:Mallory-Weiss综合征、Dieulafoy病变、血管畸形等

静脉曲张性出血 (10%~20%)

  • 1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EGVB)最常见

二、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 呕血(咖啡渣样或鲜红色)、黑便(柏油样便)

  • 大量出血时伴血便(暗红或鲜红色)

血流动力学改变


  • 休克表现:心率>100次/min、收缩压<90 mmHg、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血红蛋白(Hb)下降(早期可能不显著)、尿素氮升高(肠源性氮质血症)

  • 内镜为金标准(明确出血部位及病因)

三、诊断标准

(一) 初步诊断

  • 1
    病史采集:呕血/黑便、用药史(NSAIDs、抗凝药)、肝病史
  • 2
    体格检查:腹部压痛、肝掌、蜘蛛痣(提示肝硬化)等

(三) 内镜诊断

时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24~48小时内完成急诊内镜(高危患者优先)

(二) 危险分层(GBS评分)

GBS评分>1分需紧急干预:

参数 得分
收缩压<90 mmHg 3
Hb<70 g/L(男) 6
Hb<100 g/L(女) 6

四、治疗指南

(一) 紧急复苏与监护

OMI原则


  • 吸氧、心电监护、建立大静脉通路(≥18G)

容量复苏


  • 晶体液(生理盐水)为主,目标收缩压80~90 mmHg(允许性低血压)

输血指征


  • Hb<70 g/L(限制性输血);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Hb<90 g/L

  • 血小板<50×10⁹/L时输注血小板

(二) 药物治疗

抑酸药物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首选)

  • 质子泵抑制剂(PPI):

    奥美拉唑80 mg静推→8 mg/h持续输注×72小时

  • 替代方案:

    埃索美拉唑80 mg静推→8 mg/h维持

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曲张性出血首选)

  • 生长抑素:

    首剂250 μg静注→250 μg/h维持×5天

  • 特利加压素:

    2 mg静注→1 mg/4h维持(禁用于缺血性心脏病)

抗菌药物

(EGVB患者)

  • 头孢曲松:

    1 g/日静滴×7天(预防感染及再出血)

(三) 内镜及介入治疗

内镜下止血


  •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肾上腺素注射+热凝/钛夹

  • EGVB:套扎/硬化剂

介入治疗


  • 血管造影栓塞(DSA)适用于内镜失败或禁忌者

(四) 手术指征


  • 持续出血(输血>6 U/24h)、内镜/介入治疗失败、穿孔

五、多次复盘与动态评估

1. 监测指标


  • 每小时生命体征、尿量(≥0.5 mL/kg/h)、Hb、血乳酸、凝血功能

2. 再出血预警


  • 呕血/黑便次数增加、Hb持续下降、休克指数>1.0

3. 出院标准


  • 血流动力学稳定≥24小时,Hb稳定,GBS≤1分

六、特殊人群管理

1. 肝硬化患者


  • 严格限制输血(Hb<70 g/L),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者


  • 活动性出血暂停抗凝,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或拮抗剂(如维生素K)

七、预防与随访

1. 根除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克拉霉素+阿莫西林+PPI×14天

2. 长期PPI应用

高危患者(如NSAIDs使用者)需监测骨代谢及肾功能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