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诊疗指南与危重病例分析
基于2025版最新指南与急诊临床实践
急诊科医师参考
2025版指南
危重抢救流程
2025版指南
危重抢救流程
室性心动过速诊疗指南(2025版)
1
概述与分类
室性心动过速(VT)指起源于希氏束以下水平的心脏传导系统或心室,连续≥3个室性心搏,频率≥100次/分,持续≥30秒或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按持续时间
- • 非持续性VT(<30秒)
- • 持续性VT(≥30秒或需干预终止)
按形态
- • 单形性VT(QRS形态一致)
- • 多形性VT(QRS形态多变)
按病因
- • 器质性心脏病相关VT
- • 特发性VT(心脏结构正常)
2
诊断要点
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
- • QRS波宽大畸形(≥120 ms)
- • Brugada标准可鉴别宽QRS心动过速
- • 室性夺获、室性融合波、房室分离为VT特异性表现
影像学检查
- •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
- • 心脏MRI提供更详细结构信息
- • 冠脉造影排除缺血性心脏病
3
急性期治疗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VT
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
- • 能量:单相波200 J,双相波100 J
- • 复律后需维持窦律治疗
- • 必要时重复电复律
血流动力学稳定VT
一线药物
胺碘酮
- • 负荷量150-300 mg(稀释后缓慢静推)
- • 维持1 mg/min静滴6小时
- • 后减至0.5 mg/min
利多卡因
- • 1-1.5 mg/kg静推
- • 5-10分钟重复,总量≤3 mg/kg
- • 后1-4 mg/min维持
特殊类型VT
尖端扭转型VT
- • 硫酸镁2 g静推
- • 后维持1-2 mg/min
- • 纠正低钾血症
特发性左室分支VT
- • 维拉帕米5-10 mg静注
- • 避免用于器质性心脏病VT
4
慢性期治疗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 •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 • 降低猝死风险(Ⅰ类推荐)
胺碘酮
- • 用于反复发作VT
- • 监测肺、甲状腺毒性
导管消融
- • 适应症:症状性特发性VT
- • 束支折返性VT
- • ICD术后反复放电者(Ⅱa类推荐)
ICD植入
- • 心梗后LVEF≤35%
- • 心源性猝死幸存者
- • Ⅰ类推荐
危重抢救病例分析
1
病例资料
基本信息
- 性别/年龄:75岁男性
- 主诉:突发意识不清1小时
既往史
- • 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史)
- • 高血压
- • 2型糖尿病
现病史与查体
- • 午餐后突发意识丧失
- • 院前急救发现室速,予胸外按压、电除颤(200 J×2次)、肾上腺素1 mg静推
- • BP 60/40 mmHg,SpO₂ 80%,昏迷
- • 双肺湿啰音,心电监护示持续性单形性VT(心率200次/分)
2
诊治经过
初始复苏
- • 立即同步电复律(200 J×3次)恢复窦律,但5分钟后VT复发
- • 胺碘酮:300 mg静推(10分钟),后1 mg/min维持
- • 利多卡因:1 mg/kg静推,后2 mg/min维持
- • 升压药物:去甲肾上腺素0.1 μg/kg/min维持血压
多学科协作
重症医学科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床旁超声评估心功能(LVEF 30%)
心血管内科
冠脉造影排除急性心梗,考虑缺血性心肌病致VT风暴
肾内科
合并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
后续处理
- • 抗心律失常方案调整: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25 mg bid口服)
- • 纠正诱因:补钾(血钾3.0→4.5 mmol/L)、补镁(血镁0.6→1.0 mmol/L)
- • ICD植入:病情稳定后择期植入
3
经验总结
抢救关键点
早期电复律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优先于药物干预
药物联合
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提高复律成功率,警惕低血压
多学科协作
心内科、重症、肾内科协作是救治VT风暴核心
用药注意事项
胺碘酮
- • 负荷剂量需快速达到有效浓度
- • 维持剂量根据QT间期调整
- • 监测肺、甲状腺毒性
β受体阻滞剂
- • 急性期慎用
- • 稳定后尽早启动以降低猝死风险
- • 滴定剂量至最大耐受量
预防策略
电解质管理
- • 血钾≥4.0 mmol/L
- • 血镁≥0.8 mmol/L
- • 定期监测电解质
长期管理
- • 优化心衰治疗(ACEI/ARNI、β受体阻滞剂)
- • 定期随访评估心功能
- • ICD植入指征评估
参考文献
- 1. 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疗指南(豆丁网,2025)
- 2.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2022)
- 3. 恶性心律失常抢救病例(莆田涵江医院,2024)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