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与临床实践
综合中华医学会2020年《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3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指南及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指南
一、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鉴别诊断
(一)病因机制
结直肠出血
-
憩室病(40%~60%,血管穿壁破裂)
-
血管发育不良(黏膜退行性变)
-
结直肠癌/息肉(黏膜侵蚀)
-
炎症性肠病(溃疡穿透血管)
-
痔疮(静脉丛破裂)
小肠出血
<40岁
-
克罗恩病(透壁炎症)
-
Meckel憩室(异位胃黏膜溃疡)
-
肿瘤(如GIST)
>40岁
-
血管畸形(70%)
-
NSAIDs相关性溃疡(黏膜屏障破坏)
-
缺血性肠病(血管栓塞)
(二)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
便血:鲜红或暗红色血便(出血量>200ml时出现)
-
循环衰竭:出血量>1000ml时出现心动过速(>100次/分)、收缩压<90mmHg、少尿
病因相关症状
-
憩室出血:突发无痛性大量便血
-
缺血性肠炎:腹痛后血便
-
克罗恩病:腹痛+腹泻+便血
(三)诊断标准
初步评估
-
病史与查体:用药史(抗凝/抗血小板药)、肛门指诊、腹部压痛
-
排除上消化道出血:鼻胃管抽吸无胆汁/咖啡渣样物(敏感度90%)
风险分层
Oakland评分≤8分(含年龄、收缩压、心率等):低风险,可门诊随访(2023 ACG指南)
内镜诊断
结肠镜(首选)
出血后24~48小时内行(非急诊),发现活动性出血、血管残端或血痂附着(SRH)为诊断金标准
小肠镜/胶囊内镜
结肠镜阴性时使用,胶囊内镜诊断率38%~83%
影像学
CT血管造影(CTA)
活动性出血(速率>0.5ml/min)时首选,敏感度89%
DSA血管造影
出血速率>0.3ml/min时造影剂外溢
(四)治疗方案
复苏与支持治疗(2023 ACG指南)
限制性输血
Hb<7g/dL时输红细胞(目标Hb 7~9g/dL)
液体复苏
平衡盐溶液(如林格液)先快速输注1000~1500ml
内镜治疗
憩室出血
金属夹(首选)或热凝固(氩气刀)
血管畸形
氩离子凝固术(APC)
息肉切除术后出血
金属夹±肾上腺素注射(1:10,000)
药物与抗凝管理
抗凝血逆转
VKA(华法林)
INR>2.5时用4因子PCC(50IU/kg)
DOACs(利伐沙班等)
危及生命时用Andexanet alfa或伊达赛珠单抗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
出血停止后24~72小时恢复
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
憩室出血者需评估心血管风险后恢复
介入与手术
介入栓塞
CTA阳性者首选(栓塞材料如微线圈)
手术
内镜/介入失败后行肠段切除(需术中肠镜定位)
(五)鉴别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
呕血/黑便为主,鼻胃管抽吸阳性
肛门直肠疾病
痔疮(厕纸带血)、肛裂(排便剧痛+鲜血)
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凝血功能异常);肝衰竭(门脉高压性肠病);过敏性紫癜(腹痛+皮肤紫癜)
二、下消化道出血危重抢救病例(模拟病例)
病例资料
主诉
70岁男性,便血12小时,晕厥1次。
既往史
冠心病支架术后(1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 + 氯吡格雷75mg/d;心房颤动,服用利伐沙班20mg/d。
现病史
-
12小时前排鲜红色血便6次(总量约1200ml),伴头晕、大汗。
-
2小时前站立时晕厥,持续1分钟。
-
无腹痛、发热,近期未行肠镜检查。
体格检查
-
BP 85/50mmHg,HR 126次/分,SpO₂ 94%(面罩吸氧下)。
-
意识淡漠,皮肤湿冷,肠鸣音活跃(8次/分)。
-
直肠指检:大量鲜红色血便。
实验室检查
Hb 62g/L(基线120g/L),PLT 110×10⁹/L,INR 3.2,肌酐140μmol/L。
诊治经过(基于2023 ACG指南流程)
初始复苏(0~30分钟)
气道管理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6L/min)
液体复苏
平衡盐溶液(乳酸林格液)1000ml,15分钟内快速输注 → BP升至95/60mmHg
后续500ml/h维持(总补液量2500ml/前6小时)
输血
红细胞4单位(目标Hb>70g/L),输注速率:前2单位(1小时内),后2单位(2小时内)
新鲜冷冻血浆(FFP)200ml(逆转INR)
抗凝逆转与药物调整
利伐沙班逆转
Andexanet alfa 400mg静脉推注(30分钟内) → INR降至1.8
抗血小板药
阿司匹林继续(二级预防)
氯吡格雷暂停(憩室出血高危)
病因诊断与干预
CTA检查(入院2小时)
回结肠动脉分支造影剂外渗(出血速率1.2ml/min)
介入栓塞
微弹簧圈栓塞出血动脉(术后即刻止血)
结肠镜检查(入院24小时)
升结肠憩室伴血管残端(Forrest Ib),金属夹夹闭
术后管理
抗凝重启
出血停止72小时后恢复利伐沙班
监测
Hb每6小时检测(稳定后改每日)
出院
第7天Oakland评分4分(低危),门诊随访
救治经验总结
快速液体复苏
优先平衡盐溶液(避免生理盐水致高氯酸中毒),限制性输血减少再出血风险
抗凝个体化管理
-
DOACs逆转指征:血流动力学不稳+INR显著升高(2023 ACG指南)
-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者尽早恢复(降低心梗风险)
多学科协作模式
CTA定位→介入栓塞→延迟结肠镜治疗,提高止血成功率(证据等级:中等)
延迟结肠镜检查
急诊结肠镜未见生存获益,稳定后24~48小时检查更安全(ESGE指南)
关键指南依据更新
-
2023 ACG指南:强调限制性输血、DOACs靶向逆转、憩室出血后抗血小板药多学科评估
-
2020中华指南:首次区分小肠与结直肠出血诊治路径,推荐胶囊内镜作为小肠出血一线检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