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万古霉素使用方案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万古霉素使用方案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万古霉素使用方案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万古霉素使用方案

基于2020年《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及近年相关共识

给药方案

负荷剂量

  •                            静脉给予 20–25 mg/kg(按实际体重计算)

  •                            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 2 g

腹膜透析对万古霉素清除有限,负荷剂量可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维持剂量

常规维持

  •                                    腹膜透析患者无需常规追加维持剂量(因透析清除率低)

  •                                    若需维持治疗,可每 48–72小时给予500 mg 静脉滴注

个体化调整

  •                                    根据血药浓度监测(TDM)结果调整剂量

  •                                    目标谷浓度需维持在 15–20 mg/L(感染性心内膜炎属重症感染)

给药与监测要点

输注方式

  •                            静脉滴注时间 ≥1小时(避免红人综合征)

  •                            浓度≤5 mg/mL

  •                            不建议常规腹腔内给药(全身感染需静脉给药)

治疗药物监测

监测时机

  •                                    首次监测:负荷剂量后24–48小时测谷浓度

  •                                    后续监测:调整剂量后第4–5剂时复测

  •                                    重症感染患者至少每周监测1次

目标范围

  •                                    谷浓度 15–20 mg/L(对应AUC₀–₂₄ₕ ≥400 mg·h/L)

  •                                    若MIC >1 mg/L,需评估替代药物

疗程

≥6周

感染性心内膜炎标准疗程

需联合用药(如利福平或庆大霉素)

特殊注意事项

肾毒性管理

  •                            避免联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NSAIDs)

  •                            监测尿量、Scr、尿素氮(每周2–3次

腹膜透析的影响

  •                            腹膜透析清除万古霉素较少(约10–15%),无需频繁追加剂量

  •                            若改用高通量透析或CRRT,需重新调整剂量

过敏与输注反应

  •                            输注前可予抗组胺药预防红人综合征

替代方案建议

万古霉素耐药或不耐受时

  • 达托霉素

    6 mg/kg/d 静脉注射

  • 利奈唑胺

    600 mg q12h

病原菌为肠球菌时

  • 氨苄西林

    若敏感

  • 利奈唑胺

    联合用药

最新指南核心更新

药效目标

AUC/MIC

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浓度

≥400

优先作为药效目标

谷浓度作为替代指标

个体化给药

重症感染强调个体化给药

避免依赖固定剂量

临床决策路径

负荷剂量

20–25 mg/kg(按实际体重计算)

TDM初测

负荷剂量后24–48小时测谷浓度

调整维持剂量

根据TDM结果调整剂量

联合治疗

如利福平或庆大霉素

监测肾功/MIC

每周监测肾功能及药物浓度

疗程≥6周

感染性心内膜炎标准疗程

关键总结

此方案整合了药代动力学优化与重症感染管理原则,需结合TDM和病原学结果动态调整。建议在药剂师协同下制定个体化方案。

注意:本方案适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尿毒症行腹膜透析的患者,其他情况需另行调整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