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与病例分析
急诊科医师专业指南与临床实践
《胡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核心要点解读
疾病特点与机制
流行病学特征
-
高发季节:夏秋季(8-10月)
-
高发地区:山区(如陕西秦巴地区)
-
病死率高,需高度重视
毒理机制
组胺、乙酰胆碱 → 过敏反应、神经传导异常
蜂毒肽、MCD肽 → 溶血、肥大细胞脱颗粒
磷脂酶A₂、透明质酸酶 → 协同溶血,促进毒液扩散
关键机制:蜂毒肽与磷脂酶A₂协同引起红细胞膜破裂,是溶血的核心原因。
临床表现与分级
过敏反应分级(Ring & Messmer标准)
分级 | 皮肤系统 | 呼吸/循环系统 |
---|---|---|
I级 | 瘙痒、红斑 | 无症状 |
II级 |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 呼吸困难、低血压 |
III级 | 同上 | 喉水肿、休克 |
IV级 | 同上 | 呼吸停止、心脏停搏 |
全身器官损害
急性肾损伤(AKI)
溶血/横纹肌溶解导致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
凝血障碍
血小板减少、DIC风险(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
心肌损伤
Kounis综合征(冠脉痉挛)、心律失常
病情评估与严重程度分级
分级 | 螫伤处数 | 过敏反应 | 器官受累 |
---|---|---|---|
轻度 | <10处 | I级 | 无 |
中度 | 10-30处 | I-II级 | 1个器官(SOFA≥2分) |
重度 | >30处 | II-IV级 | ≥2个器官(SOFA≥2分) |
注:SOFA评分用于量化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如呼吸、凝血、肝肾功能)。
分阶段集束化治疗策略
急救期(螫伤后6h内,"黄金6小时")
落实"4个两"原则:
两早
-
&nb
sp; 早评估:皮损数量、过敏分级、尿量(6h无尿提示AKI) -
早处理:弱酸性液(食醋)冲洗伤口,冰敷镇痛,破伤风抗毒素
两抗
-
抗过敏:按分级处理(II级及以上需肾上腺素)
-
抗休克:晶体液快速输注(30ml/kg)
两素
-
肾上腺素:II-III级过敏:0.3-0.5mg im(儿童0.01mg/kg),5-10分钟可重复
-
糖皮质激素:中度:甲泼尼龙120-240mg iv;重度:0.5-1g冲击
两化
-
水化:等渗晶体液500-1000ml快速输注,目标尿量100-200ml/h
-
碱化:碳酸氢钠125-250ml ivgtt,维持尿pH 6.5-7.0(防肾小管堵塞)
MODS防治期(24h-2周)
血液净化
-
指征:重度螫伤伴AKI、溶血、横纹肌溶解
-
方式:
-
血液灌流(HP):清除毒素(首日2次)
-
CVVH:持续清除炎症因子,纠正液体过负荷
器官支持
-
肾保护:碱化+水化无效时行CRRT
-
凝血管理:血小板<30×10⁹/L或活动性出血时输注血小板
病例分析:重度胡蜂螫伤致MODS(假设体重50kg)
基本资料
性别年龄
男,57岁
既往史
高血压(规律服药)
过敏史
无
现病史
螫伤经过
野外劳作时惊扰蜂群,头面部、四肢多处螫伤,局部红肿溃烂
病情进展
头晕、呕吐,当地予地塞米松10mg iv + 生理盐水1000ml
尿量<20ml/h,尿呈酱油色,血小板42×10⁹/L,肌酐355μmol/L,APTT>180s
诊治经过
急救期(入院0-6h)
两早
-
评估:螫伤32处,过敏反应III级(喉水肿、低血压),SOFA评分10分(重度)
-
&nbs
p; 处理:食醋冲洗伤口,冰敷;导尿监测尿量(0ml/h)
两抗
-
抗过敏:肾上腺素0.5mg im ×2次(间隔10分钟)
-
抗休克:生理盐水1000ml + 碳酸氢钠125ml,1h内快速输注
两素
-
肾上腺素0.3mg/h 微泵维持
-
甲泼尼龙500mg + NS 50ml iv泵入(30min输完)
两化
-
水化:生理盐水1000ml + 5%葡萄糖500ml + 呋塞米20mg iv,目标尿量>100ml/h(未达标)
-
碱化:碳酸氢钠125ml ivgtt q8h,监测尿pH 7.0
MODS防治期(入院24h-7天)
血液净化(入院第1天)
-
HP(HA330灌流器):血流量150ml/min,持续2h
-
CVVH(BLS812G滤器):置换液流速2000ml/h,超滤率100ml/h
-
抗凝:甲磺酸萘莫司他50mg + 5%葡萄糖5ml溶解,20mg/h动脉端泵入(防出血)
器官支持
-
肾保护:CRRT持续72h,肌酐峰值866μmol/L后下降
-
凝血管理:输血浆200ml + 血小板1U(血小板<50×10⁹/L)
-
抗感染: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4.5g + NS 100ml ivgtt q8h(30min输完)
糖皮质激素调整
甲泼尼龙240mg iv
减至80mg
停用
转归
第7天
尿量恢复至500ml/d,血小板183×10⁹/L,肌酐782μmol/L(SOFA评分5分)
第12天
出院,肌酐400μmol/L,随访肾功能稳定
救治经验总结(急诊科视角)
早期"4个两"是保命关键
-
肾上腺素+激素快速阻断过敏反应,水化+碱化预防肾损伤
-
注意:肾上腺素肌注优先于静脉,避免心血管副作用
液体管理策略
-
复苏期:晶体液30ml/kg快速输注(前6h)
-
稳定期:限制晶体,防肺水肿(参考CVP、尿量)
血液净化时机与方式
-
指征:螫伤>30处+酱油尿或无尿,应24h内启动HP+CVVH
-
抗凝选择:血小板减少者优选甲磺酸萘莫司他(全身抗凝弱)
糖皮质激素分层次应用
-
冲击剂量(0.5-1g/d)仅用于重度溶血/横纹肌溶解
临床警示
螫伤>10处、早期酱油尿或凝血异常者,必须转至有血液净化能力的中心。
以上内容结合共识与临床实践,可为急诊科处理重症胡蜂螫伤提供标准化参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