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科气管插管专业指南
基于最新中外文献指南的专业操作流程与困难处理策略
1
气管插管标准操作流程 2022 ASA指南
1. 术前评估与准备
-
快速评估:通过Mallampati分级、甲颏距离、张口度(≥3cm)、颈部活动度(≥80°)及LEMON法则判断困难气道风险。
-
设备检查:
-
必备:喉镜(首选可视喉镜)、气管导管(成人常用7.0-8.0mm)、管芯、吸引装置、呼吸囊、二氧化碳监测仪。
-
可选:喉罩、光棒、纤维支气管镜(备用)。
-
预氧合:
-
高流量鼻导管(HFNC)或面罩吸氧(FiO₂≥0.8),维持SpO₂≥95%。
2. 体位与操作步骤
-
体位调整:
-
嗅物位(头后仰15°、颈屈曲35°),使口-咽-喉三轴线对齐。
-
喉镜暴露:
-
左手持喉镜,沿舌右侧推进至会厌谷,上提喉镜(非撬动)暴露声门。
-
导管置入:
-
导管尖端通过声门后,拔除管芯,继续推进至套囊过声带(成人深度22-24cm),确认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EtCO₂)。
3. 确认与固定
-
双重确认: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观察胸廓起伏,监测EtCO₂≥20mmHg。
-
固定:胶布或专用固定器,避免压迫口唇及鼻腔。
2
困难气管插管处理策略 2023国际共识
1. 预判与分级
-
高危因素:肥胖(BMI≥30)、颈部瘢痕、创伤性气道、强直性脊柱炎。
-
分级工具:采用HEAVEN法则(低氧血症、困难气道预测、呕吐风险、活动性出血、颈部活动受限、张口受限)快速评估。
2. 辅助工具选择
-
可视喉镜:首选GlideScope或C-MAC,可减少颈椎活动并提高声门暴露成功率。
-
声门上装置:
-
第二代喉罩(i-gel或LMA Supreme)作为临时通气及插管通道。
-
纤维支气管镜:适用于清醒插管或气道畸形患者,需联合局麻(利多卡因喷雾)。
3. 处理流程(Vortex模型优化版)
-
首次尝试失败:
-
立即切换工具(如从直接喉镜转可视喉镜),限制单次操作时间≤30秒。
-
三次尝试规则:若3次尝试未成功,启动紧急方案(CICO流程):
-
步骤:面罩通气→喉罩通气→环甲膜切开(手术刀-探条-导管法)。
-
氧合优先:
-
低氧时暂停插管,改用HFNC(流速60L/min)或声门上装置维持氧合。
4. 特殊场景处理
-
创伤患者:颈椎固定下采用轴向牵引喉镜或光棒。
-
肥胖患者:斜坡位(25°头高),预充氧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
3
复盘与并发症预防 循证医学
1. 术后复盘要点
-
分析失败原因(器械选择、团队协作、决策延迟),模拟训练薄弱环节。
-
记录关键时间节点:首次暴露声门时间、低氧持续时间(SpO₂<80%累计<2分钟)。
2. 并发症防控
-
气道损伤:
-
预防:避免导管反复摩擦声门,套囊压力维持25-30cmH₂O。
-
误吸与感染:
-
术前禁食≥6小时,插管后持续声门下吸引。
-
拔管后喉水肿:
-
高危患者(插管>48小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15mg/kg)。
参考文献更新
优先参考2022 ASA困难气道指南、2018英国危重患者管理指南及2023年DAS共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