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首选退热药,世界范围内有上百种处方药及非处方药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我国抗感冒的非处方药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也较多。治疗剂量范围内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反复或过量应用可能会产生肝脏毒性,严重者会导致肝衰。
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首选退热药,世界范围内有上百种处方药及非处方药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我国抗感冒的非处方药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也较多。治疗剂量范围内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反复或过量应用可能会产生肝脏毒性,严重者会导致肝衰。
①洗胃可快速且直接减少药物的吸收。据统计,服用中毒剂量对乙酰氨基酚的患者,若能在6 h 内给予洗胃处理,其肝损害发生率仅16 % ,而未经处理者,肝损害发生率为37 %。
②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特异解毒剂。
开始时按体重给予140mg/kg口服,然后70mg/kg每4小时1次,共17次;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给药,将药物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ml静滴。服药后4 h测定血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若>150 mg/L(酗酒者>100 mg/L),应当立即应用NAC;如果不能及时测定血液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服用对乙酰氨基酚>7.5g(儿童≥150 mg/kg )者应在8 h 内给予NAC治疗。NAC应尽早应用,12 h内给药疗效满意,超过24 h疗效较差。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药浓度,直到用药16 h后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降到25 mg/L或以下。
③服药后24 h (此时肝损害达到高峰)应检测肝功能,了解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对已发生急性肝坏死的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
5、高危人群
①长期酒精成瘾者;
②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巴比妥类、卡马西平等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药物者;
③肝病者;
④长期禁食、长期呕吐脱水、恶性肿瘤、HIV感染、神经性厌食、贪食症、营养不良等谷胱甘肽不足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