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诊治指南与病例分析
基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25版)》及国际指南整理
病因机制
1
核心病因
-
• 肝硬化(占90%)导致门静脉高压(HVPG >10 mmHg),门静脉血流受阻,侧支循环开放
-
•
其他:门静脉血栓、血吸虫病、布加综合征等
2
出血机制
-
•
曲张静脉壁张力升高(半径增大、壁变薄)、黏膜糜烂/溃疡、腹腔压骤增(如呕吐)导致破裂 -
• HVPG >12 mmHg是出血阈值,>20 mmHg者再出血风险达83%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
•
呕鲜红色血或咖啡渣样物(食管静脉曲张为主) -
•
柏油样黑便(胃底静脉曲张为主) -
• 失血性休克:心率>100次/分、收缩压
<90 mmhg="">
体征
-
•
肝病面容、蜘蛛痣、脾大、腹水、腹壁静脉曲张 -
• 握拳后掌纹苍白(提示失血量>50%)
诊断标准(2025版共识)
必备条件
-
•
肝硬化病史+活动性出血(呕血/黑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 内镜确诊:出血后24–48小时内镜见食管下段或胃底蚯蚓状/串珠状曲张静脉伴活动渗血、血栓头或红色征
辅助检查
-
•
HVPG测定(金标准) -
•
CT门静脉造影显示侧支循环开放
治疗方案(分期分层管理)
指南依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25版)》 & 国际Baveno VII标准
分期 | 推荐方案 |
---|---|
急性出血期 |
|
一级预防 |
|
二级预防 |
|
鉴别诊断
疾病 | 鉴别要点 |
---|---|
消化性溃疡出血 | 既往溃疡病史;内镜见溃疡面,无曲张静脉;Hp检测阳性 |
Mallory-Weiss综合征 | 剧烈呕吐后呕血;内镜见食管贲门黏膜纵行撕裂,无静脉曲张 |
胃癌出血 | 渐进性消瘦;内镜见肿瘤病灶,活检确诊 |
急性胃黏膜病变 | 应激/NSAIDs用药史;内镜见弥漫性胃黏膜糜烂,无曲张静脉 |
EGVB危重抢救病例分析
病例资料
-
• 既往史:男性,55岁,乙肝肝硬化10年(Child-Pugh C级),未规律服药
-
• 主诉:呕血4次、黑便1天,意识模糊2小时
-
• 现病史:
-
24小时前无诱因呕鲜红色血约600ml,后反复呕血3次(总量约1200ml),排柏油样便3次
-
2小时前出现烦躁、意识模糊,急诊BP 70/40mmHg,HR 130次/分
诊治经过(体重50kg)
初始复苏(0–30分钟)
-
双通道输液:①生理盐水500ml快速静滴;②配血输红细胞4U(目标Hb≥7g/dL)
-
气道保护:气管插管防误吸
药物治疗(急诊科)
药物 | 用法 |
---|---|
生长抑素 | 首剂250μg生理盐水10ml静推;继以250μg/h泵入(泵速5ml/h,生理盐水配至50ml) |
特利加压素 | 首剂2mg静推;1mg q4h静注(出血控制后减至1mg q12h) |
头孢曲松 | 1g + 生理盐水100ml静滴q24h(输注30分钟) |
质子泵抑制剂 | 艾司奥美拉唑80mg静推+8mg/h持续泵入(抑酸护胃) |
内镜干预(入院2小时内)
-
镜下表现:食管下段串珠状曲张静脉(直径1.8cm),见血栓头伴渗血(GOV1型)
-
治疗:EVL套扎6点(距门齿30–35cm);胃底未见活动出血
术后管理
-
持续生长抑素泵入72小时(后改为奥曲肽0.1mg q8h皮下注射)
-
48小时后过渡至肠内营养(低蛋白流食)
-
第5天开始卡维地洛6.25mg bid(二级预防)
转归:出血控制,第7天转肝科行TIPS术(HVPG=22mmHg)
救治经验总结
1. 时效性干预
"黄金12小时"内镜检查是止血关键(延迟内镜再出血率↑30%)
2. 循环管理要点
限制性液体复苏(Hb≥7g/dL即可),过度扩容可致门脉压反跳
3. 药物规范使用
特利加压素禁忌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本例首剂2mg快速静推有效)
4. 二级预防关口前移
出血控制后第5天启动NSBB+EVL联合治疗,再出血率降至<20%<>
5. 多学科协作
急诊科–消化内镜–介入科–肝病科联动(本例内镜失败即启动TIPS预案)
本病例符合《2025版共识》救治流程,核心要点:早期药物止血+精准内镜+分层预防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