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危胸痛识别与急诊处理原则
基于最新中外指南的急诊科医师专业指导
一、高危胸痛识别要点
1. 临床特征
-
症状特点:
-
胸痛持续≥20分钟,性质为压榨性、撕裂样或刀割样,硝酸甘油无效
-
伴随症状: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晕厥、意识障碍或濒死感
-
放射痛:向左肩/背、下颌、上腹部放射
-
体征评估:
-
生命体征异常:收缩压<90 mmHg或>180 mmHg,呼吸频率>24次/分,SpO₂<90%
-
心脏杂音(主动脉夹层)、双侧血压差异>20 mmHg、颈静脉怒张(肺栓塞)
2. 辅助检查
-
心电图(ECG):
-
首次ECG需在10分钟内完成,动态监测(每5~10分钟复查)
-
STEMI: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 mV(肢体导联)或≥0.2 mV(胸导联)
-
NSTE-ACS: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伴动态变化
-
生物标志物:
-
高敏肌钙蛋白(hs-cTn):≥99%正常上限,动态升高提示心肌梗死
-
D-二聚体:>500 μg/L提示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可能
-
影像学:
-
胸痛三联CTA:快速鉴别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
床旁超声:评估心脏压塞、室壁运动异常、主动脉夹层
二、急诊处理原则
1. 初步处置
-
稳定生命体征:
-
吸氧(维持SpO₂≥94%),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
-
镇痛:吗啡3~5 mg静脉注射(可重复,总量≤15 mg),注意呼吸抑制
-
抗血小板治疗:
-
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无禁忌证者)
-
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或氯吡格雷600 mg)
2. 病因针对性处理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
抗凝:依诺肝素1 mg/kg皮下注射q12h,或普通肝素60 U/kg IV(维持APTT 50~70秒)
-
再灌注策略:发病12小时内优先直接PCI(门-球时间≤90分钟)
-
若无法PCI,溶栓治疗(阿替普酶15 mg IV推注+0.75 mg/kg持续30分钟+0.5 mg/kg 60分钟,总剂量≤100 mg)
-
STEMI:
-
NSTE-ACS:
-
主动脉夹层:
-
控制血压/心率:目标收缩压100~120 mmHg,心率60~80次/分
-
艾司洛尔0.5 mg/kg IV(维持0.05~0.3 mg/kg/min)联合硝普钠0.5~10 μg/kg/min
-
肺栓塞:
-
高危PE(伴休克):阿替普酶100 mg IV(2小时输注)
-
中危PE: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1 mg/kg q12h)或利伐沙班15 mg bid×3周后20 mg qd
-
张力性气胸:
-
立即穿刺减压:锁骨中线第2肋间粗针头穿刺,后行闭式引流
3. 监测与转运
-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ECG及氧合状态
-
溶栓后转运PCI中心(如溶栓失败或再梗死)
三、复盘关键点
-
时间窗管理:STEMI再灌注治疗每延迟30分钟,死亡率增加7.5%
-
动态评估:中低危胸痛需重复ECG及生物标志物检测(每4~6小时)
-
禁忌证排查:溶栓前需排除活动性出血、近期手术史及主动脉夹层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