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2022版《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的临床实践指南 根据2022版《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及国际毒理学学会建议: ✅ 吸附剂灌胃后应立即给予甘露醇导泻(间隔时间 ≤5分钟) 洗胃 灌入吸附剂(活性炭/蒙脱石) 即刻注入甘露醇 夹闭胃管30分钟 开放引流 "吸附剂与导泻剂应序贯或交替使用,洗胃后先给予吸附剂,随后立即导泻" —— 2022版《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B级推荐) 若导泻延迟,吸附剂在肠道内可能被肠液稀释,降低对百草枯的固定能力。 甘露醇作为渗透性导泻剂,可迅速推动吸附剂-毒物复合体向结肠移动,减少肠道再吸收(百草枯存在肝肠循环)。 百草枯本身抑制肠蠕动,早期导泻可对抗肠麻痹,维持排泄动力。 若使用蒙脱石+甘露醇混合液(如30g蒙脱石+100mL 20%甘露醇),可一次性灌入,简化流程(见《中国急救医学》2021年研究)。 静注昂丹司琼止吐后再给药 严重呕吐者改用聚乙二醇(PEG)电解质溶液(2L/h,持续肠道清洗) 禁用甘露醇 改用PEG溶液或少量硫酸镁(20g) 导泻剂量需精确(1-2g/kg) 避免脱水,全程监测电解质 "洗胃后立即予吸附剂(活性炭或白陶土)并联合导泻剂(甘露醇或硫酸镁),以阻断毒物吸收。" 动物模型显示,吸附后延迟导泻>30分钟,血浆百草枯浓度升高约40%。 吸附剂灌胃 → 无缝衔接 → 甘露醇导泻(间隔 ≤5分钟) 24小时内维持稀水样便>2次,持续至中毒后5-7天 肠梗阻/穿孔者禁用甘露醇,改用PEG溶液 排便量 电解质(血钾/钠) 容量状态(防脱水或心衰) 百草枯中毒救治的核心是 "抢时间"与"断毒源"。吸附与导泻的紧密衔接是阻断肠肝循环的决定性步骤,延迟导泻将显著降低生存率。百草枯中毒抢救中吸附剂和甘露醇导泻的使用注意事项
最新指南核心推荐
标准操作流程
1
科学依据与操作细节避免吸附剂被稀释失效
协同加速毒物排出
防止肠道麻痹
2
临床操作方案
步骤
具体操作
1. 吸附剂给药
活性炭(成人50-100g)或蒙脱石(成人30g)溶于水,胃管注入后夹闭。
2. 甘露醇导泻
紧接着注入20%甘露醇100-150mL(无需等待),儿童按1-2g/kg计算。
3. 胃管管理
夹闭胃管 30分钟 → 开放引流,记录排便情况。
4. 重复给药
若未达稀水样便,每6-8小时重复甘露醇(剂量减半),持续3-7天。
简化流程方案
3
特殊情况处理呕吐不耐受
肠梗阻/穿孔风险
儿童患者
4
支持证据与共识原文《急性百草枯中毒诊治专家共识(2022)》
实验研究(Toxicol Rep, 2023)
5
急诊医师行动指南黄金步骤
目标
禁忌
监测重点
关键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