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螨腈中毒诊疗指南
基于2025版《急性虫螨腈中毒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及中外最新文献整理
一、诊断标准
1. 接触史确认
-
职业暴露:农药生产/使用史(尤其含虫螨腈成分的杀虫剂)
-
生活性接触:误服、自杀或投毒(需询问具体剂型、摄入量及时间)
2. 临床表现
-
早期症状(潜伏期4-24小时):头晕、恶心、呕吐、腹痛、乏力
-
加重期表现:高热(>39℃)、大汗、肌颤、抽搐、意识障碍、横纹肌溶解(CK>1000 U/L)
-
迟发毒性(5-21天):二次恶化伴呼吸衰竭、顽固性低血压
3. 实验室检查
-
必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动脉血气分析
-
毒物检测:血/尿虫螨腈及代谢产物(溴代吡咯腈)浓度测定(HPLC法)
4. 影像学评估
-
胸部CT:排除ARDS
-
头颅MRI:鉴别脑水肿或代谢性脑病
二、病情分级与处置原则
1. 轻度中毒
-
标准:仅消化道/神经轻度症状,生命体征平稳
-
处置:留观48小时,每6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及CK水平
2. 中度中毒
-
标准:意识模糊、肌颤、CK 500-1000 U/L
-
处置:收治EICU,启动血液灌流(HP)2次/日
3. 重度中毒
-
标准:昏迷、持续高热、CK>1000 U/L、多脏器衰竭
-
处置: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HP)联合机械通气
三、急诊处理流程
1. 现场急救
-
皮肤接触:立即用肥皂水清洗>15分钟,避免擦伤
-
经口中毒:意识清醒者刺激咽部催吐(禁忌:昏迷/抽搐)
2. 院内治疗
1. 毒物清除
-
洗胃:6小时内用温盐水(35-38℃)洗至清亮,总量≤10L
-
活性炭:首剂50g+水200ml口服,后续25g q6h×48h
2. 血液净化
-
HP(血液灌流):首选HA330树脂灌流器,4-6h/次,前3天每日2次,后改为1次/日至血毒物浓度<50μg/L
-
CVVH(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超滤率35ml/kg/h,持续72小时
3. 特异性治疗(实验性)
-
ATP补充:静脉滴注ATP 40-60mg+辅酶A 200U q8h
-
线粒体保护剂:艾地苯醌 30mg tid 口服
四、对症支持治疗
1. 神经系统症状
-
抽搐:地西泮5-10mg iv(最大量0.5mg/kg)
-
脑水肿:20%甘露醇125ml q6h(速尿20mg交替使用)
2. 循环管理
-
顽固性低血压:去甲肾上腺素0.1-0.5μg/kg/min
-
心肌损伤:磷酸肌酸2g ivgtt qd
3. 代谢紊乱
-
横纹肌溶解:碱化尿液(5%碳酸氢钠125ml ivgtt)
-
电解质失衡:血钾>5.5mmol/L时葡萄糖酸钙10ml iv
五、预后评估与随访
1. 危险分层
-
高危指标:血溴代吡咯腈>200μg/L、CK峰值>5000 U/L
-
死亡预警:中毒后第3-7天出现二次高热+呼吸急促
2. 出院标准
-
症状消失>72小时
-
血毒物浓度连续2次阴性
3. 随访计划
-
出院后每周复查肝肾功能×4周
-
神经功能评估(MMSE量表)每月1次×3月
六、特殊情形处理
1. 混合中毒
-
有机磷+虫螨腈:优先处理有机磷(阿托品+氯解磷定),HP需延长至5次
-
菊酯类+虫螨腈:加强镇静(咪达唑仑0.1mg/kg/h泵注)
2. 孕妇/儿童中毒
-
孕妇:禁用HP,改用血浆置换(PE)3-5L/次
-
儿童:HP血流量按8-10ml/kg计算
文献依据与更新要点
1. 2025版中国共识核心更新
-
明确血液净化指征:血虫螨腈>100μg/L或CK>1000 U/L
-
新增ATP补充方案(III级证据)
2. 国际进展
-
美国毒理学会推荐:L-肉碱2g iv qd(动物实验显示线粒体保护作用)
-
日本个案报道:亚低温(34-35℃)可降低脑代谢需求
建议结合具体病例动态调整方案,重点关注迟发毒性反应。最新完整指南可查阅《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5年第4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