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临床指南
基于2023年最新国际共识与指南的急诊科专业参考
一、适应证 2023 AASLD/ACG/EFISG指南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药物(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治疗(套扎/硬化)失败后2小时内
-
复发出血且无法立即行TIPS或外科手术
-
基层医疗条件受限时的过渡性措施(12-24小时内转诊至上级医院)
二、操作流程 急诊标准化流程
1. 术前准备
-
患者评估
-
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
签署知情同意书
-
检查鼻腔通畅性(优先选择通畅侧)
-
设备检查
-
验证气囊密闭性(注气后浸水观察漏气)
-
标记管长(鼻尖→耳垂→剑突,约55-65cm)
-
备液体石蜡、止血钳、牵引装置(0.5kg重物)
2. 置管步骤
-
体位与插管
-
患者取左侧卧位,头偏一侧,经鼻腔缓慢插入至标记长度
-
确认胃管腔抽出血液或胃内容物后,暂时固定管道
-
气囊充气顺序
-
胃囊:先注入250-300ml空气(压力50-60mmHg),向外牵拉至阻力感,固定于鼻翼
-
食管囊(仅胃囊压迫无效时启用):注气100-150ml(压力30-40mmHg)
-
牵引与固定
-
牵引角度30°-45°
-
持续牵引时间≤24小时
-
每2小时监测气囊压力(胃囊压力<60mmHg,食管囊<40mmHg)
3. 术后管理
-
压迫期护理
-
床头持续吸引胃管,观察引流液颜色及量
-
首次压迫24小时后需放气15分钟(放气前口服液体石蜡20ml)
-
拔管指征
-
出血停止24小时→先放食管囊,观察30分钟无出血→放胃囊→缓慢拔管
三、并发症防控 2023国际共识重点
-
窒息预防
-
操作全程备吸引器,头偏侧位防止误吸
-
突发呼吸困难时立即剪断管道释放气体(床边常备剪刀)
-
黏膜损伤预防
-
单次压迫时间胃囊≤24小时,食管囊≤8小时
-
避免过度牵引(牵引力≤0.5kg)
四、最新推荐 2023 Baveno VII共识
-
严格时限控制
-
三腔二囊管仅作为过渡措施(最长使用72小时)
-
需在24-48小时内过渡至TIPS或确定性手术
-
联合治疗策略
-
压迫期间同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特利加压素1-2mg/h静脉泵入),降低再出血风险
依据文献:Baveno VII共识、Gastroenterology 2023;165(1):1-18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