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临床应用指南 2025版
急诊科标准化操作参考 | 基于2025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专家共识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
首选场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且内镜治疗失败或不可及时
-
紧急过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收缩压
<90mmhg心率>100次/分)需快速控制出血,为后续介入或手术创造条件
-
Child-Pugh C级或MELD评分>18分的高危患者,预示6周内病死率高,需早期干预
禁忌证
-
绝对禁忌:食管破裂气道未保护(如未插管且昏迷)严重凝血功能障碍(INR>3.0)
-
相对禁忌:近期食管胃手术史冠心病史(气囊压迫可能引发迷走反射致心搏骤停)
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步骤 | 要点 |
---|---|
患者评估 | 快速确认生命体征,备气管插管(防误吸),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
器械检查 | 测试胃囊(注气250-300ml)及食管囊(100-150ml)是否漏气压力是否均匀(胃囊压40-50mmHg) |
镇静与体位 | 肌注地西泮5-10mg,取左侧卧位(减少误吸风险),头偏一侧 |
置管与压迫
-
插管:
-
石蜡油润滑管道,经鼻插入至65cm标记处(鼻尖→耳垂→剑突距离)
-
关键动作:过咽喉部时嘱患者吞咽(昏迷者用喉镜辅助),确认胃管抽出血液或胃液
-
气囊充气与牵引:
-
先注气胃囊(250-300ml),钳闭管腔,向外牵拉至中度阻力感(压迫胃底)
-
若仍有出血,再注气食管囊(100-150ml),压力维持30-40mmHg
-
固定:鼻翼胶布固定+0.5kg滑轮牵引(角度与鼻梁成30°)
-
确认效果:
-
胃管连接负压吸引,观察引流液是否转清
-
持续监测气囊压力(每2-4小时一次,防漏气或过度压迫)
并发症与注意事项
并发症预防
风险 | 预防措施 |
---|---|
黏膜坏死/破裂 | 食管囊每8-12小时放气15-30分钟;胃囊压迫≤72小时 |
误吸/窒息 | 床头抬高30°,备吸引器;躁动者镇静,避免呕吐 |
再出血 | 拔管前口服液体石蜡20ml润滑,放气后观察24小时 |
急诊科特殊管理
-
拔管指征:
-
出血停止24小时→放食管囊气→放松牵引→再观察24小时无出血→拔管
-
过渡衔接:
-
压迫止血后72小时内行内镜或介入治疗(TIPSS),降低再出血率
-
替代方案:
-
若医院具备条件,优先选择内镜下套扎/组织胶注射(止血率达90%);三腔管作为"桥接"手段
循证更新要点
-
非首选地位:仅用于内镜无法控制的致命性大出血(证据等级2级)
-
联合治疗:压迫同时联合生长抑素+抗生素(如诺氟沙星),降低感染再出血风险
-
压力监测革新:推荐使用带压力传感器的Cuffalator装置(较传统血压计更精准)
成功率约80%,但并发症率达15%(如吸入性肺炎食管撕裂),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并快速过渡至确定性治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