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血糖症诊疗流程
2025年最新指南整合 | 急诊科专业诊疗方案
诊断标准与评估
血糖阈值
-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 mmol/L
-
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
临床诊断(Whipple三联征)
-
低血糖相关症状(交感神经兴奋或中枢神经症状)
-
症状发生时血糖低于诊断阈值
-
补糖后症状缓解
病因筛查
-
药物性(胰岛素、磺脲类、酒精等)
-
内分泌疾病(胰岛素瘤、肾上腺功能不全)
-
肝肾功能异常、感染、肿瘤等
急性低血糖处理流程
清醒患者
-
口服补糖:立即给予15-20g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含糖饮料),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未达标(≥3.9 mmol/L)重复一次
-
4-6颗葡萄糖片≈15g糖
-
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影响吸收
意识障碍或昏迷患者
-
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成人)静注,随后5%-10%葡萄糖持续静滴(维持血糖8-10 mmol/L)
-
胰高血糖素:1mg肌注或静注(适用于无静脉通路者),30-60分钟可重复,但对肝病或酒精性低血糖无效
复测与监测
-
治疗后每15分钟复测血糖至稳定
-
随后每小时监测4小时
-
再每2-4小时监测24-48小时
特殊人群处理要点
老年患者
-
血糖目标适当放宽(个体化,避免严格控制)
-
警惕无症状低血糖,推荐动态血糖监测(CGM)
糖尿病患者
-
调整降糖方案:减少胰岛素/磺脲类剂量,或改用低风险药物(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
-
处方胰高血糖素,教育患者及家属使用
药物性低血糖
-
磺脲类过量:除补糖外,可考虑奥曲肽(50-100μg皮下注射,每8小时一次)抑制胰岛素分泌
病因治疗与长期管理
病因筛查
-
检测胰岛素、C肽、β-羟丁酸、胰岛素抗体等,鉴别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MRI排查胰岛素瘤)
慢性低血糖管理
-
饮食调整: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饮食,分餐制
-
药物干预:
-
二氮嗪:50-200mg每日2-3次(抑制胰岛素分泌)
-
阿卡波糖:25-50mg每餐嚼服(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
预防措施
-
教育患者识别低血糖症状及自救方法
-
定期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饮酒
注意事项与复盘要点
脑水肿风险
-
昏迷患者恢复后持续意识障碍需考虑脑水肿:甘露醇200ml静滴+地塞米松10mg静注
药物干扰
-
注意β受体阻滞剂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
复盘流程
-
记录低血糖事件频率、诱因及处理效果
-
定期评估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