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疗指南与病例分析
一、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综合解析
病因与病理机制
1
核心病因
-
肝硬化→肝纤维化/结节再生→肝窦阻力↑→门静脉压力持续↑(门静脉压力梯度 ≥10 mmHg)
-
侧支循环开放:食管胃底静脉因解剖位置浅、管壁薄,最易破裂出血
2
破裂诱因
-
物理因素:门静脉压力骤升(如腹压增高、粗糙食物损伤)
-
病理基础:内镜下"红色征"(曲张静脉表面毛细血管扩张)预示出血风险↑
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
呕鲜红色或咖啡样血(占50%以上)、黑便、循环衰竭(休克、HR↑、BP↓)
-
失代偿体征:黄疸、腹水、肝性脑病(血氨↑)、脾大
2
实验室异常
-
凝血障碍:PT延长(INR>1.5)、APTT↑、血小板
<100×10⁹>
-
血红蛋白进行性↓(活动性出血时输血后仍难维持)
2025版诊疗指南核心更新
1. 诊断标准革新
-
非侵入性替代HVPG:肝脏硬度(LSM)≥25 kPa + 血小板
<150×10⁹>
-
内镜检查分级:按曲张程度(F1-F3)及红色征(+/-)分层出血风险
2. 急性出血处理流程
3
药物:生长抑素250μg静推+250μg/h维持
3. 关键药物更新
药物 |
用法与剂量 |
适用场景 |
卡维地洛 |
起始6.25mg bid,耐受后增至12.5mg bid |
一级预防(首选NSBB) |
特利加压素 |
2mg q4h静注,出血控制后减量 |
合并休克或NSBB禁忌者 |
头孢曲松 |
1g/日 IV,疗程≤7天 |
预防感染(出血控制即停) |
鉴别诊断
疾病 |
鉴别要点 |
辅助检查 |
消化性溃疡出血 |
既往溃疡史、腹痛规律性、NSAIDs使用史 |
内镜见溃疡面+血痂 |
Mallory-Weiss综合征 |
剧烈呕吐后呕血、食管贲门黏膜撕裂 |
内镜见纵行裂伤 |
肝癌破裂出血 |
肝区肿块、AFP↑、CT示肝占位伴出血 |
增强CT/血管造影 |
基础信息
既往史
乙肝肝硬化10年(未规律抗病毒),脾切除术后3年,2年前曾行EVL
现病史及诊治经过
2. 急诊处理
复苏
气管插管保护气道 → 快速输注红细胞4U + 新鲜冰冻血浆600ml(Hb升至70g/L)
药物
-
生长抑素250μg静推→250μg/h维持
-
特利加压素2mg静注q4h(收缩内脏血管)
-
头孢曲松1g IV qd(预防感染)
内镜(2h内)
食管F3曲张静脉破裂(喷射出血),行EVL成功止血
3. 后续治疗
纠正凝血
二级预防
卡维地洛6.25mg bid起始,耐受后增至12.5mg bid
临床启示
急诊处理需"快、准、稳"——快速气道保护、精准分层治疗、稳定血流动力学,结合最新共识可显著改善预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