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科医师实用指南 · 基于最新临床证据与实践经验高乳酸血症病因分类(2025年更新版)
分类 | 亚类 | 具体病因/机制 | 临床特征与备注 |
---|---|---|---|
A型(缺氧性) | 组织低灌注 |
|
乳酸水平与组织缺氧程度相关,常见于急诊危重症,需紧急纠正灌注不足。死亡率高达50%-80% |
局部缺血 |
|
局部组织坏死可继发全身炎症反应,乳酸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 |
B型(非缺氧性) | 代谢性疾病 |
|
DKA患者乳酸可>20mmol/L;肝衰竭时乳酸清除障碍;肾功能不全时排泄减少 |
药物/毒素 |
|
二甲双胍相关乳酸酸中毒病死率约25%,需血液净化。毒素抑制细胞呼吸链 | |
感染 |
|
脓毒症患者乳酸升高可能独立于休克,与细胞代谢紊乱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 | |
恶性肿瘤 |
|
肿瘤细胞 Warburg 效应(有氧糖酵解)导致乳酸生成增加。化疗后肿瘤溶解可加重酸中毒 | |
其他 |
|
癫痫发作时肌肉过度收缩导致无氧代谢;维生素B1缺乏影响丙酮酸脱氢酶活性 | |
混合型 | 多因素叠加 |
|
临床常见多种机制并存,需综合评估。APACHE II/SOFA评分对预后预测价值高 |
急诊处理要点
快速鉴别病因
-
立即评估血流动力学(血压、尿量、皮肤灌注)区分A/B型
-
床旁超声(心功能、下腔静脉变异度)和乳酸动态监测(每2-4小时)
针对性治疗
-
A型:扩容、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病因处理(如血运重建)
-
B型:停用可疑药物、解毒剂(如氰化物中毒用羟钴胺)、维生素B1补充(怀疑缺乏时)
争议与进展
-
碳酸氢钠仅用于pH
<7.15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联合机械通气避免co2潴留<>
-
新兴疗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用于顽固性酸中毒,尤其合并多器官衰竭时
参考文献
-
2025年高乳酸血症与乳酸酸中毒.pptx(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
-
丁香园重症:高乳酸血症的非缺氧性病因(B型分类与病例分析)
-
Critical Care综述:休克相关乳酸酸中毒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
临床急诊杂志:严重高乳酸血症预后因素(APACHE II/SOFA评分应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