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制定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概述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是一组危重心血管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和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
Stanford分型
-
A型 累及升主动脉
-
B型 仅累及降主动脉
临床分期
-
急性期 ≤14天
-
亚急性期 15~90天
-
慢性期 >90天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典型疼痛:突发撕裂样/刀割样胸背痛,持续且难以忍受。
并发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
显著升高支持AD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IMH/PAU
其他标记物
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C反应蛋白等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全主动脉CTA
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作为首选检查
替代方案
MRI(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者)
治疗原则
Stanford A型 (AD/IMH/PAU)
急诊手术
是唯一有效方案(开放手术/杂交手术)
例外情况
部分IMH(主动脉直径<50mm、血肿厚度<10mm)可药物保守
Stanford B型
药物基础治疗
镇痛
吗啡3~5mg IV,必要时重复
心率/血压控制
目标:收缩压100~120mmHg,心率60~80次/分
β受体阻滞剂优先
艾司洛尔负荷量0.5mg/kg IV(50kg患者:25mg),维持量0.05~0.2mg/kg/min
联合降压药
硝普钠0.5~5μg/kg/min泵注(避光)
手术指征
复杂型B型(持续性疼
痛、主动脉扩张>55mm、破裂征象)→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
随访方案
影像学复查
1、3、6、12个月,之后每年1次(CTA/MRI)
长期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如氯沙坦),降低远期主动脉事件风险
典型AAS病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病例资料
基本信息
男性,58岁,体重50kg
既往史
高血压10年(未规律服药),吸烟史30年
主诉
突发背部撕裂样疼痛3小时,伴冷汗、恶心
现病史
-
3小时前用力搬物时突发背部剧痛,放射至左肩,坐位蜷曲可稍缓解
-
伴双侧上肢血压不对称(左上肢BP 180/110mmHg,右上肢BP 150/95mmHg)
-
无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或血尿
诊治经过
急诊评估
-
查体:痛苦面容,双肺无啰音,心率105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无ST-T改变
-
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 5.2mg/L(↑↑),肌钙蛋白阴性
-
全主动脉CTA:降主动脉内膜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2cm),假腔形成,最大直径45mm
诊断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期),合并高血压危象
药物治疗方案(体重50kg)
镇痛
吗啡3mg IV(生理盐水10ml稀释),缓慢推注>5分钟;10分钟后重复3mg,直至疼痛评分≤3分
心率控制
艾司洛尔:负荷量25mg(0.5mg/kg×50kg)IV缓慢推注(>1分钟),继以维持量150mg+生理盐水35ml,泵速5ml/h(0.05mg/kg/min)
血压控制
硝普钠:15mg+5%葡萄糖溶液50ml(避光),起始泵速5ml/h(0.5μg/kg/min),每5分钟调速1ml/h,目标收缩压≤120mmHg
手术干预
因假腔血栓形成不完全,且疼痛反复发作,入院后24小时行TEVAR手术,覆盖降主动脉破口
术后用药
过渡至口服: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qd,氯沙坦50mg qd,阿司匹林100mg qd
救治经验总结
急诊要点
-
"痛点-血压-心率"三控:镇痛优先,β阻滞剂未达目标心率前禁用硝普钠(防剪切力骤增)
-
双侧血压监测:不对称提示锁骨下动脉受累
易漏诊陷阱
-
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AD,但IMH/PAU仍需影像学确认
-
下肢缺血或血尿易误诊为肾结石/下肢血栓
多学科协作
-
黄金1小时:完成CTA确诊,通知心血管外科/介入科备台
本病例依据共识原则设计,供临床参考。实际诊疗需结合个体情况调整。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急诊诊疗规范与病例解析
依据《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及临床实践要求整理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核心要点
定义与分型
-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包括主动脉夹层(AD)、壁内血肿(IMH)、穿透性溃疡(PAU)
-
Stanford分型:
-
A型:累及升主动脉(需急诊手术)
-
B型:仅累及降主动脉(首选药物/介入治疗)
急诊诊断流程
步骤 | 关键操作 |
---|---|
快速识别 |
|
实验室检查 |
|
影像学金标准 |
|
急诊治疗规范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
-
立即启动手术绿色通道(开放手术/杂交手术)
-
从确诊到开胸 ≤60分钟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
-
复杂型(破裂/灌注不良):24h内TEVAR
-
非复杂型:药物保守治疗
所有AAS患者通用治疗原则
-
绝对卧床、镇静镇痛
-
控制血压/心率:β阻滞剂优先
-
&nb
sp; 血压控制目标:SBP 100-120mmHg -
心率控制目标:HR 60-80次/分
急诊用药方案(以50kg患者为例)
药物 | 用法与配置 | 注意事项 |
---|---|---|
镇痛 | 吗啡3mg IV(生理盐水10ml稀释),慢推>5分钟;10分钟后可重复 | 目标:疼痛评分≤3分 |
β阻滞剂 | 艾司洛尔: – 负荷量25mg(0.5mg/kg)IV>1分钟 – 维持量:150mg+NS 35ml,泵速5ml/h(0.05mg/kg/min) |
未达目标心率前禁用降压药 |
降压药 | 硝普钠:15mg+5%葡萄糖50ml(避光),起始泵速5ml/h(0.5μg/kg/min),每5分钟上调1ml/h至目标血压 | 使用≤72小时,防氰化物中毒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救治病例
病例资料
-
性别年龄:男,62岁
-
体重:50kg
-
既往史:高血压15年(氨氯地平5mg qd,未监测),糖尿病5年
-
主诉:突发胸骨后撕裂样疼痛2小时,向背部放射,伴晕厥1次
现病史
-
2小时前排便后突感胸骨后剧痛,VAS评分10分,坐位前倾不能缓解
-
伴大汗、濒死感,晕厥1次(约30秒)
-
无偏瘫、血尿、腹痛
急诊查体
-
BP:右上肢185/110mmHg,左上肢160/95mmHg
-
HR:115次/分(律齐),SpO₂ 94%(未吸氧)
-
心音低钝,胸骨左缘Ⅲ级舒张期杂音
-
双侧颈动脉、桡动脉搏动对称,右股动脉搏动减弱
辅助检查
项目 | 结果 |
---|---|
心电图 | 窦速,无ST-T改变 |
D-二聚体 | 8.5mg/L(参考值<0.5)<> |
床旁超声 | 心包积液(前心包腔舒张期液深8mm),升主动脉增宽(42mm) |
全主动脉CTA | Stanford A型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累及无名动脉,假腔血栓形成) |
诊治经过
急诊处理(0-60分钟)
-
镇痛:吗啡3mg IV(NS 10ml稀释,推注>5分钟),10分钟后追加2mg
-
心率控制:
-
艾司洛尔25mg IV慢推(>1分钟)
-
维持泵:艾司洛尔150mg+NS 35ml,泵速5ml/h(0.05mg/kg/min) → HR降至85次/分
-
血压控制:
-
硝普钠15mg+5%葡萄糖50ml(避光铝箔包裹),泵速5ml/h(0.5μg/kg/min)
-
每5分钟上调1ml/h,至泵速8ml/h(0.8μg/kg/min)时 SBP降至115mmHg
-
术前准备:备血、通知心外科/麻醉科、签署手术同意书
手术干预
-
确诊后45分钟送手术室,行Bentall术(升主动脉置换+冠脉移植)
-
术中发现心包积血约200ml
术后用药
静脉泵过渡
-
艾司洛尔维持24h → 改口服美托洛尔47.5mg qd
降压
-
静脉硝普钠术后12h停用 → 口服氨氯地平5mg qd + 替米沙坦40mg qd
抗凝
-
术后24h起肝素300U/h泵注 → 过渡至华法林2.5mg qd(INR目标2.0-3.0)
救治经验总结
急诊科关键行动
-
黄金10分钟:完成生命体征+双侧血压+床旁超声(重点查心包/主动脉根部)
-
黄金60分钟:从CTA确诊到送手术室时限(A型夹层每延迟1小时死亡率增1%)
-
血压控制铁律:β阻滞剂未达目标心率前禁用硝普钠(防剪切力骤升)
易致死陷阱
-
误诊为心梗:A型夹层累及冠脉开口时ST段可抬高,但D-二聚体显著升高
-
搬运风险:疑似心包填塞者需平车转运,保持SBP>90mmHg防猝死
多学科协作要点
-
呼叫心外科同时通知血库:备红细胞6U+血浆600ml
-
麻醉科提前准备:避免插管时血压骤升(诱导前追加艾司洛尔10mg IV)
注:本病例用药方案严格按共识推荐,液体量控制(NS 35ml+5%GS 50ml)避免容量过负荷,符合50kg体重患者安全范围。
急诊医师行动准则
"A型争分,B型控压" —— 您的快速决策是患者存活的第一道防线!
随访建议
出院后1/3/6/12个月复查CTA,长期服用β阻滞剂+ARB类药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