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综合救治体系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综合救治体系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综合救治体系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综合救治体系中国专家共识

基于2025年9月22日发布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综合救治体系的中国专家共识》

           最后更新:2025年9月24日

救治体系构建:中心辐射型网络模式

区域转诊中心标准

  •                        三级医院资质,具备24/7心脏导管室、心脏外科及重症监护(CCU)能力

  •                        配备多学科团队(心脏重症、心内、心外、急诊、影像)

  •                        可实施高级机械循环支持(MCS),如VA-ECMO、IABP,并支持区域转运

基层/卫星医院职责

  •                        快速识别AMICS:完成心电图、血气分析、床旁超声

  •                        初步稳定:纠正低氧、容量管理、启动血管活性药物

  •                        符合转诊指征者(如SCAI C-E级、需ECMO)立即启动转运

关键流程优化

早期诊断与分层

SCAI分期标准

  • B期                            低血压无低灌注即需干预

  • C期                            典型低灌注需高级支持

床旁评估工具

参考"SUSPECT CS"助记词(低血压、少尿、乳酸>2 mmol/L、心电图/超声异常等)

血运重建策略

  •                        直接PCI为首选:FMC至器械时间≤90分钟

  •                        多支病变:仅处理罪犯血管,除非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

机械循环支持(MCS)应用

IABP

适用于SCAI C级,收缩压<90 mmhg="">

VA-ECMO

用于难治性休克(SCAI D-E级),需联合左心减压(如Impella)

多学科协作与数据平台

  •                    建立AMICS医疗大数据中心,实现病例资料共享

  •                    定期演练多学科团队(MDT)救治流程

AMICS模拟病例(58岁男性,体重50 kg)

基本信息

既往史

  • 高血压10年(氨氯地平5 mg qd)

  • 2型糖尿病5年(二甲双胍0.5 g bid)

  • 吸烟30年(20支/日)

主诉

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大汗、呕吐2小时

体重

50 kg

急诊科诊治经过

初步评估

查体
  •                                意识模糊,双肺底湿啰音

  •                                心率115 bpm,心音低钝

  •                                四肢花斑,毛细血管再充盈>3秒

  •                                尿量

    <20 ml="">

辅助检查
  •                                ECG:V₁-V₅导联ST段弓背抬高

  •                                血气分析:pH 7.24,Lac 6.5 mmol/L,BE -10

  •                                超声心动图:LVEF 28%,前壁运动消失

  •                                hs-cTnT:>10,000 ng/L

                   诊断:急性前壁STEMI合并心原性休克(SCAI D期)

药物治疗(体重50 kg)

药物 用法与剂量 配置与输注细节
阿司匹林 300 mg 嚼服 立即口服
替格瑞洛 180 mg 口服 立即口服
普通肝素 60 U/kg静推 → 12 U/kg/h维持 生理盐水10 mL稀释静推(3000 U,>2 min);维持量:生理盐水50 mL + 肝素6000 U,微泵6 mL/h(12 U/kg/h)
去甲肾上腺素 起始0.1 μg/kg/min → 滴定至MAP≥65 mmHg 生理盐水50 mL + 去甲肾上腺素10 mg,微泵起始5 μg/min(0.1 μg/kg/min),每5 min上调2.5 μg/min
多巴酚丁胺 5 μg/kg/min(250 μg/min) 生理盐水50 mL + 多巴酚丁胺250 mg,微泵5 mL/h
呋塞米 静脉推注20 mg,继以5 mg/h持续泵入 首剂生理盐水10 mL稀释静推;维持:生理盐水50 mL + 呋塞米100 mg,微泵2.5 mL/h

介入治疗与MCS支持

冠脉造影

LAD近段闭塞,回旋支狭窄70%

PCI

LAD植入药物支架1枚,血流恢复TIMI 3级

IABP置入

术后血压仍80/50 mmHg:反搏比1:1,频率80 bpm

CCU管理

VA-ECMO支持

因IABP下Lac仍>5 mmol/L:流量2.5 L/min,FiO₂ 80%

抗凝

肝素维持ACT 160-180 s

容量管理

限制晶体液入量,24小时负平衡-500 mL

转归

第3日

撤ECMO

第5日

停IABP

第14日

出院时LVEF 45%

救治经验总结(急诊科医师视角)

早期识别与分期

对胸痛伴低血压+乳酸>2 mmol/L者,立即按SCAI分期(本例为D期),启用"SUSPECT CS"工具筛查。

血管活性药物联用

去甲肾上腺素(缩血管) + 多巴酚丁胺(强心) 优于单药,避免大剂量多巴胺(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容量管理关键点

  • 肺水肿者:限制晶体液(生理盐水≤500 mL/24h),以微泵呋塞米维持尿量>0.5 mL/kg/h

  • 右心室梗死:谨慎补液(先予100 mL生理盐水负荷试验)

转运决策时机

基层医院完成PCI后若需ECMO,应在IABP支持下6小时内转运至区域中心。

并发症预防

ECMO抗凝

ACT每2 h监测,避免>180 s(出血风险)

代谢性酸中毒

优先改善灌注(如上调ECMO流量),而非盲目补碱

注:以上共识全文详见《中国循环杂志》2025年第40卷第9期;病例为模拟教学案例,实际用药需个体化调整。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综合救治体系专家共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综合救治体系专家共识

基于《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综合救治体系的中国专家共识》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核心要点

救治体系构建

区域转诊中心标准

  • 大型三级医院,具备心脏外科及CCU

  • 心原性休克多学科救治团队

  • 配备移动机械循环辅助(MCS)小组

卫星医院职责

  • 初步稳定患者:完成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

  • 优化血流动力学

  • 符合转诊指征者立即启动转运

关键诊疗流程

血流动力学支持

  • 收缩压

    <90 mmhg="">

  • 心输出量严重降低者,联用多巴酚丁胺

  • 右心室梗死慎用利尿剂

机械循环辅助(MCS)指征

  • 血液动力学持续不稳定

  • 乳酸>5 mmol/L、呼吸衰竭

  • 优先转至区域中心行VA-ECMO或IABP

多学科协作与数据建设

多学科团队(MDT)组成

  • 心脏重症医师主导

  • 心内科、心外科专家

  • 急诊科、影像科医师

  • 重症监护护士

数据平台建设

  • 整合AMI-CS病例资料

  • 定期演练救治流程

  • 质量改进与反馈机制

AMICS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

男性,58岁

既往史

高血压10年,糖尿病5年

吸烟史

30年

主诉

突发胸痛伴大汗、呕吐2小时

急诊科诊治经过

初步评估

  • 意识模糊,血压70/40 mmHg

  • ECG:广泛前壁ST段抬高

  • 超声心动图:LVEF 25%

药物治疗

药物 用法与用量
去甲肾上腺素 起始0.1 μg/kg/min
多巴酚丁胺 5 μg/kg/min
阿司匹林 300 mg嚼服

介入治疗与转运

  • 冠脉造影:LAD近段闭塞

  • PCI术:植入药物支架1枚

  • 置入IABP支持

术后管理

  • VA-ECMO支持

  • 肝素抗凝维持ACT 160-180 s

  • 第3天撤除ECMO,住院14天出院

救治经验总结

早期识别与分层

对胸痛伴低血压、乳酸升高者,立即启动AMI-CS流程,使用IABP-SHOCK II评分进行风险分层。

血流动力学精细管理

去甲肾上腺素(缩血管)联合多巴酚丁胺(强心)优于单药;肺水肿者避免盲目扩容。

转运决策关键点

卫星医院完成PCI后若仍需MCS(如ECMO),应在IABP支持下立即转运至区域中心。

并发症预防

ECMO期间严格抗凝监测,预防下肢缺血及出血;代谢性酸中毒者优先纠正低灌注。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