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科医师CRBSI合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诊疗方案
基于2025年最新指南与临床实践的整合方案
核心诊疗原则
急诊处理需抓住 "感染控制+透析保障" 两条主线:
-
感染控制:快速诊断(血培养)、经验性抗感染、果断拔管
-
透析保障:优先纠正致命性并发症(高钾、心衰),过渡透析保障治疗连续性
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1
诊断标准(依据2021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表现
-
发热(≥38℃)或寒战,尤其在透析开始后出现
-
局部体征:导管出口红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
-
全身症状:低血压、意识模糊(提示脓毒症)
实验室检查
-
血培养:双部位(导管内+外周静脉)采血,若导管血培养阳性时间早于外周血≥2小时,或菌量高5倍,可确诊CRBSI
-
炎症标志物:CRP、PCT升高(PCT>2 μg/L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大)
2
急诊处理流程
步骤 | 具体措施 |
---|---|
1.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
首选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覆盖G⁺菌和G⁻菌)。重症患者加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 |
2. 导管处理 |
|
3. 透析通路过渡 |
拔管后临时股静脉置管,或转内瘘/人工血管(避免同侧再置管) |
尿毒症患者的急诊管理要点
1
尿毒症急症识别
容量超负荷
急性肺水肿(端坐呼吸、湿啰音)、难控性高血压
电解质紊乱
-
高钾血症(>6.0 mmol/L):ECG示T波高尖、QRS波增宽,需紧急透析
-
代谢性酸中毒(pH<7.2):<>加重高钾血症和心肌抑制
2
透析前紧急干预
高钾血症处理
-
1 10%葡萄糖酸钙10ml IV(稳定心肌)
-
2 胰岛素+葡萄糖(促进钾内移)
-
3 碳酸氢钠(纠酸降钾)
容量超负荷处理
-
1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减轻前负荷
-
2 限水、利尿剂(如呋塞米40-80mg IV,仅对残余肾功能>5ml/min者有效)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
1
感染预防核心措施(2025年《延缓CKD进展临床管理指南》更新)
-
置管操作规范: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首选,避免股静脉(感染率↑)
-
导管护理:每次透析前用氯己定消毒导管出口及周围皮肤;透析后无菌敷料覆盖,避免潮湿
-
抗生素封管:高危患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推荐常规使用
2
长期通路规划
内瘘优先原则
-
急诊科筛查内瘘闭塞(触诊震颤消失、听诊杂音消失),及时转诊血管通路小组
-
新诊断尿毒症患者避免非计划性CVC置入,推动早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急诊-血透中心协作流程
1
快速转诊指征
-
CRBSI疑似患者24小时内转血透中心评估导管去留及透析方案调整
-
内瘘失功需溶栓/手术修复者(黄金时间≤48小时)
2
信息化支持
通过区域医疗平台共享患者透析记录、耐药菌史(如MRSA感染需调整抗生素)
最新指南更新要点(2025年)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
高危患者(既往CRBSI史)透析后用 替加环素+EDTA封管 降低复发率(证据等级B)
生物膜清除技术
抗生素联合 乙醇封管(70%浓度) 可穿透生物膜,减少导管拔除率
急诊科实践建议
对疑似CRBSI患者,立即双通道血培养后经验性抗感染,同步联系血透中心确定透析安排。避免因等待培养结果延误治疗(脓毒症1小时集束化治疗)
临床实践总结
-
建立标准化CRBSI诊断与处理流程,提高早期识别率
-
尿毒症急症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高钾、心衰)
-
强化多学科协作,确保透析通路连续性
-
落实最新指南推荐的预防措施,降低CRBSI发生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