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系统肌力检查分级
临床评估肌肉收缩力量的重要标准,采用0-5级六级分类法
肌力分级标准
完全瘫痪
肌肉无任何收缩迹象,肢体无法产生任何主动运动。
临床示例
脊髓损伤或严重脑卒中导致的肢体完全无法活动。
肌肉轻微收缩
可见或可触及肌肉轻微收缩(如颤动或隆起),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
临床示例
神经损伤早期或面神经麻痹。
抗重力前活动
肢体能在无重力或减重状态下平移(如床面上滑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抬离支撑面。
临床示例
长期卧床患者的肢体可水平移动但无法抬起。
抗重力活动
肢体可抵抗重力抬离床面/桌面,但不能对抗外部阻力。
临床示例
肩周炎患者手臂可抬起但无法维持轻微阻力。
部分抗阻力
能对抗重力和一定阻力完成动作,但力量弱于正常。
临床示例
术后康复患者可对抗轻沙袋阻力但未达健侧水平。
正常肌力
肌肉收缩自如,能充分抵抗阻力,完成复杂动作。
临床示例
健康人日常活动中的肌力表现。
分级法的临床意义
定位病变类型
-
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如脊髓灰质炎)
-
偏瘫:一侧上下肢瘫痪伴颅神经损害(如脑卒中)
-
截瘫:双下肢瘫痪(如脊髓横贯性损伤)
评估康复进展
通过动态监测肌力变化,调整康复计划。例如,从2级提升至3级提示肌力恢复至抗重力阶段。
指导治疗方案
-
0-2级:需被动训练预防萎缩
-
3-4级:可结合抗阻训练
-
5级:以维持功能为主
补充说明
细分标记(+/-)
部分标准允许用"+"、"-"细化分级,如2-(活动范围不足50%)或3+(接近抗阻力)。
评估方法
-
徒手测试:对抗阻力观察
-
器械测试:握力器
-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
通过上述分级,医生可系统判断神经或肌肉损伤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若需更个性化评估,建议结合影像学或电生理检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