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版热射病4℃冰生理盐水灌胃操作规范
基于《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急诊临床实践要点
核心要点摘要
-
单次剂量10ml/kg,1分钟内快速注入,保留1分钟后抽吸
-
黄金30分钟内启动降温,2小时内核心体温降至
<38.5℃<>
-
联合灌肠、静脉冷输液及物理降温的综合策略
灌胃技术参数
灌入量与速度
-
1
单次剂量:10 ml/kg(成人70kg约700ml),经胃管快速注入
-
2
灌注速度:1分钟内快速注入,避免温度回升
-
3
保留时间:灌入后保留1分钟,再抽吸引流
重复间隔与总量
-
1
操作间隔:可反复多次进行,每5分钟监测核心体温
-
2
液体管理:联合静脉输注时需纳入总液体复苏量计算
综合降温策略
降温目标与时间窗
发病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0℃<>
2小时内降至<38.5℃,避免过度降温<>
持续监测直肠温度等核心体温指标
联合降温方案
灌肠推荐4℃盐水200~500ml/次,15~20ml/min速度注入,保留1分钟后放出
快速输注4℃生理盐水(25ml/kg或总量1000~1500ml,60分钟内完成)
同步进行体表冰敷(颈部、腹股沟、腋下)、凉水擦拭、通风散热
注意事项与禁忌
禁忌人群
-
!
意识障碍患者需先气管插管保护气道
-
!
凝血功能障碍或消化道出血者禁用
并发症预防
-
1
避免灌注速度过快导致胃扩张或反流
-
2
液体复苏需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维持尿量100~200ml/h
最新指南支持背景
证据等级
灌胃降温作为体内降温手段,属于Ⅰ类推荐(证据等级C),是现场及急诊科快速降温的核心措施之一
"十早一禁"原则
强调"早降温"需在黄金30分钟内启动,灌胃是达成降温目标的关键环节
替代方案
若灌胃效果不佳或禁忌,应立即启动血液净化治疗(CRRT)
急诊科操作流程
疑似热射病,评估核心体温>40℃
启动30分钟黄金抢救
4℃盐水灌胃:10ml/kg快速注入,保留1分钟
抽吸后重复,同步冰敷/静脉冷输液
监测体温至<39℃<>
2小时内降至<38.5℃,转入icu多器官支持<>
降温速度决定预后。灌胃是高效手段,但必须整合到"液体复苏+器官保护"的综合管理中,并严格遵循时间窗目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