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2021年中国专家共识、2019 ESC指南及2025年BMC心血管疾病研究 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已存在低血压时,使用腺苷(腺苷针)需高度谨慎,因其可能加重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 腺苷可通过激活嘌呤受体扩张血管,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加重低血压状态。对于已存在低血压的患者,可能引发严重低血压或休克,尤其在高剂量(如12mg)快速推注时更明显。 腺苷抑制房室结传导,可能诱发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尤其见于病窦综合征或传导系统疾病患者),进一步降低心输出量。在低血压基础上,此类心律失常可导致脑灌注不足,诱发晕厥或抽搐(阿-斯综合征)。 腺苷可激活气道嘌呤受体,诱发支气管痉挛,尤其对哮喘或慢性肺病患者。低血压状态下,缺氧可能加重心肌损伤。 腺苷缩短心房肌不应期,可能使部分患者转为房颤(发生率约3%–5%)。若患者存在预激综合征(如AVRT),房颤可能经旁路快速下传,导致心室率急剧增快(>200次/分),甚至进展为室颤。 • 明确禁忌证:低血压(收缩压 <90 mmhg=""> • 替代方案: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含低血压)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双向波50–100 J),而非药物复律。 • 腺苷仅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若存在低血压,需先尝试升压治疗(如静脉应用α受体激动剂间羟胺),待血压回升后再考虑腺苷。 • 禁用迷走神经刺激(如Valsalva动作、颈动脉窦按摩),因可能进一步降低血压。 • 腺苷虽复律时间短于钙通道阻滞剂(CCBs),但低血压患者不良事件风险显著升高(OR=3.07)。 • 推荐:低血压患者首选电复律,若需药物过渡,可谨慎选用短效升压药+食管调搏。 • 适应证:收缩压 <90 mmhg=""> • 能量选择:双向波50–100 J(单向波100–200 J),已用洋地黄者禁用(避免室颤风险)。 • 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0.1–0.5 mg)或间羟胺(1–2 mg),收缩压升至100–110 mmHg后,尝试改良Valsalva动作(半卧位屏气后平卧抬腿)。 • 成功率约30%–50%,且避免药物心脏抑制。 适用于药物禁忌或电复律延迟时,通过超速抑制终止折返,对低血压患者安全。 • 胺碘酮:150 mg缓慢静注(>10分钟),适用于合并心功能不全者,但起效慢(20–30分钟)。 • 洋地黄(去乙酰毛花苷):0.4 mg静注,2小时后可重复,禁用于预激综合征。 腺苷在PSVT伴低血压时风险显著,加重低血压、诱发传导阻滞或恶性心律失常是关键威胁。 • 低血压患者禁用腺苷及迷走神经刺激,首选电复律; • 若需药物过渡,先以升压药纠正血压,再谨慎尝试腺苷(6mg起始); • 长期根治推荐射频消融(成功率>90%),减少急性发作风险。 注:哮喘、预激综合征或老年患者更需个体化评估,避免盲目用药。低血压患者使用腺苷治疗PSVT的风险与处理原则
重要警示
1
腺苷在低血压状态下的主要风险低血压进一步恶化
心动过缓与传导阻滞
支气管痉挛风险
诱发房颤或快速心室反应
2
最新指南对低血压患者使用腺苷的建议2019 ESC室上速管理指南
2021中国室上速专家共识
2025年BMC研究
3
低血压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同步直流电复律
升压药联合迷走神经刺激
食管心房调搏
备选药物:胺碘酮或洋地黄
4
临床处理路径建议(2025年更新)PSVT伴低血压处理流程图
临床总结
最新指南均强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