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感电风暴(心室电风暴)诊疗指南与抢救病例
基于2022年AHA/ACC/HRS指南及2025年ESC更新建议
临床要点概述
核心病因
-
1 器质性心脏病(80%以上):急性心肌梗死(STEMI 10%,NSTEMI 20%)、陈旧性心梗、心肌病
-
2 非心源性诱因:电解质紊乱、颅脑损伤、精神应激、遗传性心律失常
病理机制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心肌细胞β受体过度兴奋→钙超载、钾外流→复极离散度增加→折返性心律失常
希浦系统传导异常:异位冲动触发室速/室颤,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与诊断
典型症状
-
突发意识丧失、反复晕厥(>2次/24h)
-
伴血压骤升或骤降
-
交感亢进体征:大汗、焦虑、窦性心动过速(>130次/分)
心电图特征
-
预警信号:短联律间期室早(≤300ms)、RonT现象
-
Niagara瀑布样T波、T波电交替
-
发作期:多形性/双向性室速(250-350 bpm)或室颤
诊断标准(2006年ACC/AHA/ESC指南,2022年重申)
核心标准:24小时内自发室速(VT)或室颤(VF)≥2次,需紧急电复律/除颤
支持证据:存在交感激活诱因(如急性心梗、精神应激);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
治疗方案(2025年ESC更新要点)
紧急处理
-
电复律:
同步电复律(200J)用于室速,非同步除颤(360J)用于室颤
-
胸外按压:
电复律间期持续高质量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
药物治疗(50kg体重计算)
药物 | 用法与用量(静脉) | 溶媒与输注方式 |
---|---|---|
艾司洛尔(首选) | 负荷量:0.5mg/kg(25mg)+生理盐水10ml稀释,1mg/min静推;维持量:50-300μg/kg/min(2.5-15mg/h) | 生理盐水稀释,微泵持续输注 |
美托洛尔 | 首剂5mg+生理盐水10ml稀释,1mg/min静推;15分钟后口服维持(目标剂量200mg/天) | 生理盐水稀释 |
胺碘酮(次选) | 首剂150mg+5%葡萄糖20ml稀释,10min静推;维持1mg/min×6h(300mg+5%GS250ml,30ml/h) | 葡萄糖液避光输注 |
病因及辅助治疗
血运重建
急性心梗者行急诊PCI(开通罪犯血管)
镇静
咪达唑仑2.5-5mg静注(抗焦虑、降交感张力)
纠正电解质
血钾目标>4.5mmol/L(10% KCl 10ml+NS 100ml静滴)
鉴别诊断要点
疾病 | 鉴别要点 |
---|---|
Brugada综合征 | 右胸导联ST穹窿样抬高,无结构性 心脏病 |
长QT综合征 | QTc>500ms,T波电交替,常因药物或遗传诱发 |
室上速伴差传 | Brugada四步法/Vereckei aVR导联法鉴别宽QRS波 |
抢救病例分析(50kg女性,急性心梗诱发)
病例资料
既往史
高血压5年,未规律服药;糖尿病2年,口服二甲双胍
主诉
突发胸痛伴意识丧失2小时,外院电除颤3次后转入
现病史
-
1 发病前1日情绪激动后出现胸闷,未就诊
-
2 入院前2小时突发胸骨后压榨痛,伴大汗、呕吐,随后意识丧失
-
3 急救车ECG示室颤,首次除颤后恢复窦律(心率140次/分),但10分钟内再发室颤2次
诊治经过
急诊处理
-
电除颤:360J非同步除颤×3次(间隔2分钟)
-
药物序贯治疗:
-
艾司洛尔:25mg(0.5mg/kg)+NS 10ml静推(>5min),继以15mg/h维持
-
胺碘酮:150mg+5%GS 20ml静推(10min),后300mg+5%GS 250ml维持
-
吗啡:3mg静注(镇痛镇静)
-
补钾:血钾3.2mmol/L → 10%KCl 7.5ml+NS 500ml静滴
病因干预
冠脉造影:前降支近段闭塞 → 急诊PCI植入支架;术后转入CCU,持续艾司洛尔维持,24h后改为美托洛尔口服(50mg bid)
关键成功因素
-
1 β受体阻滞剂优先:艾司洛尔快速阻断交感风暴(负荷量+高剂量维持)
-
2 联合胺碘酮:降低室颤复发风险(首剂快速推注)
-
3 PCI时机:电风暴稳定后90分钟内开通血管(死亡率降低40%)
教训反思
-
1 未及时纠正低钾血症(入院血钾3.2mmol/L)→ 加重室性心律失常
-
2 首剂胺碘酮推注过快(
<5min)→>
指南核心推荐(2022-2025年更新)
β受体阻滞剂地位
2025年ESC强调艾司洛尔为一线(超短效、心功能不全者安全)
非药物治疗
-
1 ICD植入:心梗后40天仍存电风暴风险者(I类推荐)
-
2 射频消融:浦肯野纤维起源的室速/室颤(消融成功率>80%)
临床实践要点:抢救时需动态评估血流动力学,优先电复律+β阻滞剂,并迅速纠正可逆因素(缺血、电解质紊乱)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