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诊疗指南与病例分析
急诊科医师专业参考指南 · 基于最新中外文献与临床实践
最后更新:2025年5月
病因与发病机制
典型HUS (D+HUS)
-
主要病因: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如O157:H7)感染
-
发病机制: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微血栓形成
-
触发因素:出血性腹泻(90%以上病例)、未煮熟肉类或污染水源接触史
非典型HUS (aHUS)
-
遗传因素:补体旁路途径调控异常(CFH、CFI、MCP等基因突变)
-
获得性因素:抗CFH抗体、妊娠、药物、移植后状态、感染
诊断标准
核心三联征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150×109/L)
急性肾损伤
实验室检查
-
血涂片破碎红细胞>1%
-
LDH升高
-
Coombs试验阴性
-
ADAMTS13活性≥10%
-
C3降低
-
sC5b-9升高
-
抗CFH抗体阳性
治疗原则
典型HUS (D+HUS)
支持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高血压(如硝苯地平或ACEI)
血液透析
少尿或无尿时尽早启动
抗生素使用
避免使用(可能增加毒素释放),仅在明确细菌感染时使用
非典型HUS (aHUS)
补体抑制剂
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为首选,诊断后24-48小时内启动
用法用量:
• 起始期:每周900mg静脉输注×4周
• 维持期:每2周1200mg
血浆置换
无法获得补体抑制剂时的替代方案,每日1次,置换量40-60ml/kg
鉴别诊断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
ADAMTS13活性
<10%<>
-
神经系统症状突出(头痛、意识障碍)
-
肾损伤较轻
HELLP综合征
-
妊娠期发病
-
终止妊娠后症状迅速缓解
-
LDH显著升高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抗GBM抗体或ANCA阳性
-
无微血管病性溶血证据
病例分析:非典型HUS
基本信息
-
性别/年龄: 女性,32岁
-
主诉: "腹泻3天,尿量减少伴皮肤瘀斑1天"
-
既往史: 无慢性肾病、高血压或自身免疫病史
查体与实验室检查
-
查体: BP 160/100mmHg,贫血貌,双下肢散在瘀斑
-
实验室检查: Hb 72g/L,PLT 35×109/L,Scr 256μmol/L
-
诊断: 非典型HUS(抗CFH抗体相关)
诊治经过
初始处理
紧急血液透析(AKI伴高钾血症),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降压
补体抑制剂治疗
依库珠单抗:
-
• 起始期:900mg IV,每周1次×4周
-
• 维持期:1200mg IV,每2周1次
疗效监测:第3天PLT升至80×109/L,第7天Scr降至180μmol/L
辅助治疗
输注洗涤红细胞2U(Hb<60g>
经验总结与复盘
关键决策点
-
• 快速排除TTP(ADAMTS13活性正常)及STEC感染(粪便PCR阴性)
-
• 补体检测(抗CFH抗体阳性)明确aHUS分型,指导靶向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
• 依库珠单抗需覆盖脑膜炎球菌风险(接种疫苗+预防性抗生素)
-
• 剂量调整:肾功能恢复后维持治疗≥6个月,预防复发
多学科协作
-
• 联合肾内科(透析支持)、血液科(补体检测)、遗传咨询(家族筛查)
参考文献
-
非典型HUS多学科诊疗共识(2025)
-
血栓性微血管病诊疗进展(PMC)
-
补体抑制剂用药规范(IQVIA中国医保目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