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中国指南与国际最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可视化参考 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度70%~80%;易感基因(如11q12-q13区域)影响IgE调节及免疫反应。 吸入物:尘螨、花粉(特异性);冷空气、二氧化硫(非特异性) 感染: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诱发气道高反应性 其他:食物过敏(儿童常见)、运动、精神压力、气候变化 慢性气道炎症:2型炎症为主(嗜酸性粒细胞、Th2细胞活化),释放IL-4/5/13等细胞因子 气道高反应性:炎症致气道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轻微刺激即可诱发支气管收缩 反复发作性喘息(呼气相"拉风箱样"音,夜间/凌晨加重) 气促、胸闷(胸部压迫感) 干咳(部分患者仅表现为慢性咳嗽) 需满足以下两点: 喘息/气促/胸闷/咳嗽(≥2种症状,且夜间加重)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₁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FEV₁<70%预计值时首选)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FEV₁下降≥20%(FEV₁≥70%预计值时适用) 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 症状典型但无条件检查时,启动诊断性抗哮喘治疗(ICS-福莫特罗4周),有效则支持诊断。 1~3级:按需使用低剂量ICS-福莫特罗(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160/4.5μg,1吸/次)作为缓解+控制药物 4级:中剂量ICS-福莫特罗维持+按需缓解 5级(重度哮喘): 添加生物制剂(基于2型炎症分型) 或联用LAMA(如噻托溴铵) 吸入SABA(沙丁胺醇100~200μg,必要时重复) 氧疗:维持SpO₂ 93%~95% 支气管扩张剂:SABA(沙丁胺醇5mg)+ 异丙托溴铵(0.5mg)雾化,每20分钟1次 糖皮质激素:静脉甲泼尼龙(40~80mg/日)或口服泼尼松(0.5mg/kg/日×5~7天) 硫酸镁:重症者静注2g(输注时间>20分钟) 吸烟史、不可逆气流受限(吸入支扩剂后FEV₁/FVC<0.7) 心脏病史、湿啰音、BNP显著升高 吸气相哮鸣音、CT示肿瘤/狭窄 血EOS≥1500/μl、多器官受累 男/42岁/50kg 过敏性鼻炎25年,哮喘病史16年(未规范治疗) 既往每月急诊1~2次,长期依赖ICS(布地奈德160μg bid)但控制差 喘息加重8小时,意识模糊1小时 8小时前接触宠物后突发喘息、端坐呼吸,自用沙丁胺醇无效 1小时前出现嗜睡、大汗、无法言语,家属呼叫120送急诊 双肺过度充气,无渗出影 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危重度) Ⅱ型呼吸衰竭 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血EOS 1030/μl)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容量控制模式(VT 350ml,PEEP 5cmH₂O,FiO₂ 100%) 建立静脉通路:双通道补液(生理盐水500ml快速输注) 沙丁胺醇5mg + 异丙托溴铵0.5mg + 布地奈德悬液2mg,持续雾化 甲泼尼龙80mg静推(冲击剂量) 后续40mg q6h静脉泵入(生理盐水50ml稀释,泵速5ml/h) 2g(50mg/kg) + 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泵注>20分钟 肾上腺素0.3mg皮下注射(收缩血管,改善循环) 美泊利单抗(抗IL-5)100mg + 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注>30分钟(针对EOS↑) 血气复查:pH 7.30,PaO₂ 80mmHg,PaCO₂ 55mmHg(改善) 拔管改为HFNC(流速50L/min,FiO₂ 40%) "沉默胸"+意识障碍提示呼吸肌疲劳,需立即插管避免心跳骤停。顽固性低血压需补液联合肾上腺素提升灌注。 糖皮质激素冲击(甲泼尼龙80mg)是逆转炎症的基石,后续维持需足量。硫酸镁用于传统治疗无效者,可松弛平滑肌并抑制炎症。 血EOS≥150/μl的重症哮喘,生物制剂(如抗IL-5)早期使用显著改善预后(邱某肺功能24h内从58%升至82%)。 禁用镇静剂(抑制呼吸中枢) SABA单用无效时切换联合方案(SAMA+ICS雾化) 转为稳定后启用阶梯5级治疗(ICS-福莫特罗维持+美泊利单抗每4周皮下注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与GINA 2025指南精要
病因机制与临床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环境激发因素
核心机制
临床表现
典型三联征
重症预警征象
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
诊断标准(中国指南2024)
1. 典型症状
2. 可变气流受限客观证据(任一项)
拟诊路径(基层适用)
治疗方案(阶梯式管理)
慢性持续期治疗(成人/青少年)
首选路径(路径1)
急性发作期处理
轻度
中重度
鉴别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心源性哮喘
大气道梗阻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重症支气管哮喘危重抢救病例
病例资料
邱某(化名)
既往史
主诉
现病史
查体与辅助检查
生命体征
体征
血气分析
血常规
胸片
诊断
抢救经过(时间轴)
入抢救室
支气管扩张剂雾化
糖皮质激素
硫酸镁与肾上腺素
生物靶向治疗
病情改善
救治经验总结
快速评估与支持
抗炎核心地位
精准靶向治疗
避免常见误区
后续管理关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