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诊疗指南(2025版)
Subacute Thyroiditis (SAT) 临床诊疗与急诊处理规范
发病机制
病毒感染诱发
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引发甲状腺组织免疫损伤,导致滤泡破坏及甲状腺激素释放("甲状腺毒症"阶段)。
自身免疫反应
病毒抗原与甲状腺抗原交叉反应,形成肉芽肿性炎症,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病程分期
甲亢期
甲状腺激素一过性释放入血
缓解期
激素水平逐渐恢复
甲减期
滤泡破坏后修复不足,部分患者需短期替代治疗
临床表现
典型三联征
甲状腺区疼痛
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痛,可放射至耳颞部、下颌,吞咽时加重
发热
多为中低热(37.5℃–38.5℃),少数高热(>39℃)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亢期(3–6周)→缓解期→甲减期(数周至数月)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炎症标志物
ESR显著增快(常>50mm/h)、CRP↑、SII(系统免疫炎症指数)>555.8(敏感性90%,特异性83.4%)
超声表现
甲状腺片状低回声区,边界模糊,血流减少("地图样改变")
摄碘率
显著降低(与Graves病鉴别关键)
甲状腺功能变化
治疗原则
病情分级 | 推荐方案 |
---|---|
轻中度 体温<38.5℃,疼痛可耐受<>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重度 高热、剧痛、甲状腺显著肿大 | 糖皮质激素 |
甲亢症状明显 | β受体阻滞剂 |
甲减期 TSH>10mIU/L | 左甲状腺素替代 |
具体用药方案与操作细节
1. 抗炎镇痛治疗
NSAIDs(轻症首选)
布洛芬
400–600mg,每日3–4次,餐后服用
塞来昔布
200mg,每日2次(胃肠道风险低者优选)
糖皮质激素(重症或NSAIDs无效)
泼尼松(口服)
起始剂量:20–40mg/天(通常30mg/天),清晨顿服 减量方案:症状缓解后(约1–2周)每周减5mg,总疗程6–8周
甲泼尼龙(静脉冲击)
配制:40–80mg + 生理盐水100ml 输注速度:≥30分钟(过快易致心律失常)
2. 甲状腺毒症管理
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10–20mg,每日3次(心率>100次/分时用);禁用于哮喘、心衰
3. 甲减期替代治疗
左甲状腺素(优甲乐)
起始剂量:25–50μg/天(TSH>10mIU/L时) 调整:每4周复查TSH,目标TSH 0.5–2.5mIU/L,多数6个月内可停用
4. 中医辅助治疗
肝胆蕴热型
龙胆泻肝汤加减
气滞化火型
导痰汤加减,可缓解疼痛及缩短激素疗程
急诊处理流程(50kg患者示例)
首诊评估
甲状腺触痛 + 发热 + ESR/CRP↑ → 疑似SAT 急查FT3、FT4、TSH、SII(血常规计算: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对症治疗
剧痛/高热:
甲泼尼龙40mg + 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分钟 后续改为泼尼松30mg/天口服
心悸:
普萘洛尔10mg口服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疼痛缓解≥72小时 激素改为口服,预约内分泌科随访(监测复发及甲减)
预防与预后
预防复发
避免高碘饮食(海带、紫菜)
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
预后情况
90%自愈
5%–10%遗留永久性甲减(需长期替代)
警示:静脉激素冲击需心电监护;长期激素使用需预防胃黏膜损伤(加用PPI)及骨质疏松(补钙+维生素D)
标签: 亚急性甲状腺炎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