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发热与传染病综合诊疗决策系统

 

急诊发热与传染病综合诊疗决策系统

1. 急诊发热诊疗指南

  1. 发热分级标准
    1. 低热:37.3-38℃
    2. 中等热:38.1-39℃
    3. 高热:39.1-41℃
    4. 超高热:>41℃
  2. 急诊处理流程
    1. ABC评估(气道、呼吸、循环)
    2. 快速体温测量(建议使用鼓膜温度计)
    3. 危重征象筛查
      1. 意识障碍(GCS≤12)
      2. 呼吸频率>30次/分或<8次/分
      3. 收缩压<90mmHg
  3. 药物干预方案
    1. 物理降温:适用于所有热射病患者及体温>40℃患者
    2. 解热镇痛药
      1. 对乙酰氨基酚:成人650-1000mg q6h(每日最大4g)
      2. 布洛芬:成人400-600mg q6h(每日最大2.4g)
      3. 儿童剂量: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布洛芬5-10mg/kg

2. 传染病鉴别诊断

  1. 疟疾
    1. 典型热型:间歇热(48-72小时周期)
    2. 实验室确诊:厚薄血涂片找疟原虫
    3. 急诊治疗:青蒿琥酯60mg iv qd(首剂加倍)
  2. 甲型流感
    1. 快速抗原检测阳性率>80%
    2. 特征症状:突发高热伴肌痛
    3. 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75mg bid(疗程5天)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 CT值<35作为治疗指征
    2. 抗病毒方案:奈玛特韦/利托那韦300mg/100mg bid×5天
  4. 登革热
    1. 预警指标:血小板<100×10⁹/L且HCT升高>20%
    2. 禁忌:禁用NSAIDs类药物
  5.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1. 三联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50×10⁹/L)及转氨酶升高
    2. 病原治疗:利巴韦林500mg q8h ivgtt

3. 急诊留观指征

  1. 生命体征不稳定
    1. 持续高热>39.5℃伴意识改变
    2. 血压波动:收缩压<90mmHg或>180mmHg
    3. 氧饱和度<92%(未吸氧状态下)
  2. 实验室危急值
    1. 血小板<30×10⁹/L伴活动性出血
    2. 血乳酸>4mmol/L
    3. 肌钙蛋白升高伴胸痛
  3. 特殊人群
    1. 妊娠期发热>38.5℃
    2. 免疫抑制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⁹/L)
    3. 老年患者(>75岁)伴多器官功能减退
  4. 诊断不明确需持续监测
    1. 发热待查伴肝脾淋巴结肿大
    2. 疑似脓毒症需每4小时评估qSOFA评分
    3. 出血热疑似病例需连续监测血小板动态变化

0

评论0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