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诊疗常规

心源性休克诊疗常规

1定义: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排出量不足,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进一步微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诊断标准:
2.1.1病因: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最常见,急性心包填塞,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暴发性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换瓣术后机械瓣卡瓣)。

2.1.2临床表现:①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晕厥、神志淡漠、濒死感等。②收缩压(SBP)≤90 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30 mmHg,或高血压患者较原收缩压下降60 mmHg,至少持续30分钟;③心率增加、脉搏细弱;④面色苍白、肢体发凉、皮肤湿冷有汗;⑤有神志障碍;⑥尿量减少<0.5 ml/kg•h;

2.1.3辅助检查:心排指数(CI)≤2.2 L/(min•m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mmHg;
2.1.4除外由于疼痛、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容量、药物等因素引起的低血压或休克。

3治疗
3.1一般治疗:给氧,必要时呼吸机辅助通气,心电监护,应放置动脉导管来监测血压,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皮肤温度与色泽、尿量和精神状态等指标,有条件可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如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肺动脉导管(PAC),监测乳酸水平,中心静脉氧饱和度监测(ScvO2)等指导治疗。

3.2病因和诱因处理:①急性心肌梗死伴低血压与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尽快冠脉造影检查+血运重建(溶栓、PCI或CABG);②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严重急性二尖瓣反流等,心外科急诊手术;③右室梗死,积极补液治疗;④急性心包填塞,紧急心包穿刺;⑤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电复律;血流动力学稳定,予抗心律失常药;⑥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临时心脏起搏;⑦暴发性心肌炎,心脏辅助装置+IABP;⑧心脏瓣膜病,有手术适应证可考虑外科急诊手术。

3.3抗休克治疗:①容量复苏:建立中心静脉,监测中心静脉压力来指导补液。晶体液可作为首选,必要时加用胶体液,纠正低蛋白血症(<30g/L),限制输注速度,液体应快速输注以观察机体对输注液体的反应,总量控制在1500-2000ml,但要避免过快而导致肺水肿,结合心率、血压水平、尿量、血乳酸水平、碱剩余、床边超声等综合判断。②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多巴胺中等及大剂量应用,临床首选药,心源性休克国外指南首选去甲肾上腺素来维持有效灌注压,多巴酚丁胺可用于心源性休克时低心排血量的治疗。肾上腺素作为多巴酚丁胺及去肾上腺素的替代治疗。③纠正酸中毒,抗心律失常治疗等。

3.4心力衰竭治疗:①洋地黄:伴快速性房颤时可使用,注意禁忌证,减量使用(1/2~2/3),警惕中毒;②利尿利:合并肺水肿时可继续使用或开始使用。③血液透析:合并肾功能衰竭可行床旁CRRT治疗。

3.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①用于心源性休克且不能由药物迅速纠正;②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严重冠心病(急性心梗合并机械并发症);③顽固性肺水肿。

3.6机械通气治疗:①心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②严重呼吸衰竭经常规治疗不能改善者,特别是出现明显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并影响意识状态时。

3.7ECMO或体外生命支持:①进展性或难治性休克(顽固性酸中毒、低心排、需大剂量儿茶酚胺治疗、肾和肝功能衰竭);②心搏骤停合并晚期慢性心脏病且无心脏移植禁忌证者。

3.8心脏移植:符合心脏移植条件的终末期失代偿性心衰患者。

【参考依据】:
《2015年法国FICS+成人心源性休克治疗管理专家建议(中文版)》
《2016年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