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危象专业解析及抢救病例报告
基于2024-2025年最新指南与临床实践的深度分析
病因与发病机制
基础疾病
• 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术后、产后大出血致席汉综合征、颅咽管瘤放疗后)
诱发因素 占危象发作80%以上
• 镇静剂/麻醉药使用(如阿片类、苯二氮䓬类)
•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未同步补充糖皮质激素(致肾上腺危象)
病理机制
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ACTH缺乏→皮质醇↓→低血糖、低血压、休克
甲状腺功能减退
TSH缺乏→代谢率↓→低体温、昏迷
抗利尿激素失衡
ADH缺乏→多尿性脱水,或SIADH→水中毒
关键提示
垂体危象是多激素缺乏导致的全身性代谢危机,需全面评估各轴系功能
临床表现分型及特征
类型 | 发生率 | 核心表现 | 机制 |
---|---|---|---|
低血糖昏迷 | 38% | 冷汗、心悸、抽搐→昏迷;血糖<2.8 mmol=""> | 皮质醇↓→糖异生↓、胰岛素敏感性↑ |
低体温昏迷 | 15% | 肛温<35℃,皮肤苍白,心动过缓(hr<40次> | 甲状腺激素缺乏→代谢率↓ |
水中毒昏迷 | 12% | 头痛、嗜睡、抽搐;血钠<120 mmol=""> | 水排泄障碍→低渗性脑水肿 |
失钠性休克 | 31% | 血压<90> | 醛固酮↓→肾保钠能力↓ |
垂体卒中 | 4% | 突发头痛、呕吐、视力骤降→昏迷 | 垂体瘤内出血→颅内压↑ |
快速识别要点
昏迷伴腋毛/阴毛脱落、皮肤苍白干燥、低血压+低体温+低血糖"三联征"需高度警惕垂体危象
诊断流程与治疗原则
诊断流程 2025年《垂体疾病规范化诊治》推荐
紧急检查:血糖、电解质、皮质醇(随机<100>
影像检查:头颅MRI(排除垂体卒中)
确诊标准:皮质醇<3>+ 垂体功能减退病史/体征
治疗原则 2024年更新
急救核心
•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首剂100 mg IV bolus,继以50–100 mg/6h持续静滴(24h总量200–300 mg)
• 低血糖:50%葡萄糖40 ml IV + 10%葡萄糖静滴维持
• 低血钠:5%葡萄糖盐水500 ml快速输注(限水中毒者禁用)
• 低体温:毛毯保温 + 左甲状腺素钠(T3首选,25 μg IV q6h)
禁忌措施
✖ 禁用吗啡、巴比妥类镇静剂(加重昏迷)
✖ 禁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
鉴别诊断关键
误诊疾病 | 鉴别要点 | 垂体危象特异性标志 |
---|---|---|
重症心肌炎 | CK-MB↑、肌钙蛋白↑;无毛发脱落 | 皮质醇↓ + 垂体手术史 |
脑卒中 | 局灶神经体征(偏瘫);CT/MRI见梗死灶 | 低血糖+低血压+低体温"三联征"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血糖>16.7 mmol/L、血酮↑、pH<7.3<> | 血糖↓而非↑,无酮症 |
脓毒性休克 | 感染灶、WBC↑、PCT↑;皮质醇常代偿性升高 | ACTH/皮质醇双低 |
临床警示
对不明原因昏迷伴"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者,务必追问垂体病史并即刻查皮质醇!
垂体危象危重抢救病例报告
病例资料
患者
女,30岁,因"突发上腹痛1天"入院
既往史
1年前行"垂体瘤切除术"(术后未规律激素替代,自行停药3个月)
诊治经过
入院评估
查体
BP 96/62 mmHg,HR 56次/分
面色苍白,腋毛稀疏,甲状腺无肿大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辅助检查
皮质醇:42.7 μg/L(甲强龙干预后仍低)
ACTH:
<1 ng="">TSH:33 mIU/L,FT3:2.04 pmol/L(符合中枢性甲减)
头颅MRI:垂体瘤术后残留(1.7×1.8 cm)
抢救流程
第一阶段(确诊前误诊为心肌炎)
果糖二磷酸钠10 g IV + 参麦注射液50 ml IV(效果不佳)
第二阶段(确诊垂体危象)
激素替代:甲泼尼龙200 mg IV bolus
升压/扩容:0.9% NaCl 500 ml快速输注 + 多巴胺80 μg/kg/min泵入
纠正心动过缓:阿托品1 mg IV(HR升至60次/分)
维持治疗:氢化可的松100 mg IV q6h + 左甲状腺素钠50 μg口服 qd
第三阶段(稳定期过渡)
24h后血压回升至110/70 mmHg,HR 72次/分;改为泼尼松晨服7.5 mg/下午5 mg + 左甲状腺素钠75 μg qd
经验总结与指南复盘
识别陷阱
腹痛+心动过缓易误诊为心肌炎,但"无压痛的腹痛"+腋毛脱落是垂体危象标志
用药关键
✓ 首剂激素必须足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200 mg IV(乙醇制剂禁用)
✓ 甲状腺激素滞后补充:先纠正肾上腺功能,24h后再予甲状腺素(避免代谢危象)
最新指南推荐
2024年《垂体疾病规范化诊治》强调:垂体术后患者需终身随访皮质醇水平,应激时激素剂量加倍
标签: 垂体危象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