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深度解析与病例分析
结合最新中外指南与临床实践的系统性总结
一、TTP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鉴别诊断
(一)病因机制
TTP的核心发病机制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严重缺乏(<10%正常水平),导致超大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积聚,引发微血管内血小板血栓形成。<>
遗传性TTP(cTTP)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ADAMTS13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缺乏
常在感染、妊娠等应激状态下发病
免疫性TTP(iTTP)
占95%,因自身抗体抑制ADAMTS13活性或加速其清除
高危因素:女性、妊娠、自身免疫病、药物(如氯吡格雷)
(二)临床表现
以"五联征"(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肾损伤)为典型,但临床以"三联征"(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症状)更常见:
出血
皮肤瘀点、黏膜出血(如鼻衄),严重者内脏出血
溶血性贫血
苍白、乏力、黄疸,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
神经精神症状
头痛、意识模糊、癫痫、局灶性神经缺损(如偏瘫),具波动性
肾损伤
血尿、蛋白尿,肌酐轻度升高(与溶血尿毒综合征相比,肾衰较少见)
(三)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指南(2022)》及国际共识:
必备条件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红蛋白↓,外周血破碎红细胞>1%,LDH↑,结合珠蛋白↓
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常
<20×10⁹>
确诊条件
ADAMTS13活性<10%<>,且检出抑制物或IgG抗体(iTTP)
支持条件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凝血功能(PT/APTT/纤维蛋白原)基本正常
急诊提示
高度疑似者(MAHA+血小板减少)需立即启动血浆置换,无需等待ADAMTS13结果
(四)治疗方案
核心目标:快速恢复ADAMTS13活性,清除自身抗体
一线治疗(确诊/疑似即启动)
血浆置换(PEX)
每日1.5倍血浆体积置换
直至血小板>150×10⁹/L且神经症状缓解
后逐渐减停
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1 g/日×3天静脉冲击)
→泼尼松(1 mg/kg/日口服)
缓解后4周内减量
二线治疗(难治/复发型)
利妥昔单抗
375 mg/m²静脉注射
每周1次×4周,清除B细胞
卡普拉珠单抗(抗VWF纳米抗体)
首剂10 mg静脉注射(PEX前)
后10 mg皮下注射每日1次
持续至PEX结束后30天
辅助治疗
输注血小板(仅限危及生命的出血)
N-乙酰半胱氨酸(NAC):600 mg口服每日3次,辅助降解VWF多聚体
(五)鉴别诊断
需排除其他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志贺毒素或补体异常导致
以急性肾衰为主,神经症状少见
ADAMTS13活性>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凝血功能异常(PT/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
无ADAMTS13缺乏
HELLP综合征
妊娠相关,以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为主
产后缓解
Evans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二、TTP病例分析(急诊科视角)
病例资料
患者信息
性别/年龄:女性,32岁
孕周:孕32周(G1P0)
主诉:头痛、皮肤瘀斑3天,意识模糊1天
既往史:体健,无慢性病,孕期常规产检无异常
现病史
发病过程:3天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瘀点、牙龈出血,伴乏力、恶心;1天前头痛加剧,反应迟钝,急诊途中突发抽搐(持续2分钟)
查体:血压150/90 mmHg,意识朦胧,定向力差;皮肤散在瘀斑,巩膜黄染;心肺腹无异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
项目 | 结果 | 意义 |
---|---|---|
血常规 | Hb 72 g/L, PLT 18×10⁹/L | 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 |
外周血涂片 | 破碎红细胞5% | 微血管病性溶血 |
生化 | LDH 1,520 U/L, 间接胆红素 45 μmol/L | 溶血证据 |
凝血功能 | PT/APTT正常,纤维蛋白原 4.2 g/L | 排除DIC |
直接抗人球蛋白 | 阴性 | 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血 |
ADAMTS13活性 | <5%<> | 符合TTP |
ADAMTS13抗体 | 阳性(32 IU/mL) | 诊断iTTP |
诊治经过
急诊处理(0小时)
高度怀疑TTP,立即启动治疗:
血浆置换:1.5倍血浆量(约3,000 mL)置换,FFP为置换液
甲泼尼龙:1 g/日静脉滴注
卡普拉珠单抗:10 mg静脉注射(PEX前)
入院后(第1-7天)
PEX:每日1次,PLT升至50×10⁹/L后改为隔日1次
激素:甲泼尼龙3天后改为泼尼松60 mg/日口服
利妥昔单抗:375 mg/m²静脉注射(第3、10、17、24天)
胎儿监测:胎心正常,产科联合管理
转归
第5天意识清醒,PLT>100×10⁹/L
第14天ADAMTS13活性恢复至45%,出院口服泼尼松(渐减量)
孕38周剖宫产一健康男婴
经验总结与急诊要点
早期识别关键
孕产妇出现"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溶血"需优先排查TTP
治疗核心原则
时间窗:PEX每延迟24小时,死亡率增1.3倍
药物协同:激素+利妥昔单抗降低复发率(复发率从40%→
<10%)<>
特殊人群管理
妊娠期TTP:卡普拉珠单抗(妊娠B类)安全性良好,无需终止妊娠
避免误区
血小板输注仅限颅内出血等危急情况,否则加重血栓
参考文献:中国指南(2022);《临床血液学杂志》(2024);国际文献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