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无涯

2025年中国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与治疗急诊专家共识

admin 5 0

2025年中国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与治疗急诊专家共识

2025年中国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与治疗急诊专家共识

核心内容整理与急诊临床关键点

急诊医学                血管外科                介入治疗

定义与病理特征

ASMAE本质:栓子阻塞肠系膜上动脉(SMA)导致肠道急性缺血

SMA解剖特点:直径大、起始角度陡,栓子易嵌顿于距起点3-10 cm(中结肠动脉分叉处)

关键时间窗:完全闭塞6 h可致不可逆肠坏死;>12 h伴腹膜刺激征提示肠坏死

发病率

5.3-8.4
/10万
急性肠系膜缺血年发病率

其中ASMAE占约23%

病死率

55.9%
住院总体病死率
(德国2010-2019年数据)

>70岁患者占老年急腹症的10%

危险因素分层

房颤

50%患者有房颤史,心脏血栓脱落

糖尿病

高糖损伤血管内皮

慢性肾脏病

尿毒症毒素致凝血异常,肾功能损害与病死率正相关

高龄(>70岁)

动脉硬化、合并症多

推荐意见1

需早期筛查并综合干预高危人群 (1B级)

临床表现与诊断流程

1. 症状与体征

三联征(仅1/3患者)

  • 突发剧烈腹痛与体征不符(核心特征)

  • 胃肠道排空症状(呕吐/腹泻)

  • 栓子来源(如房颤)

病程演变

早期

脐周/上腹剧痛,抗痉挛药无效,腹软无固定压痛

进展期(6-12 h)

肠麻痹、呕吐、血便

晚期(>12 h)

腹膜刺激征、休克

推荐意见2

三联征为早期诊断线索,重视"症征不符" (1A级)

2. 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

敏感性60-100%,特异性低

乳酸

>2 mmol/L提示低灌注,非特异

WBC

>90%患者但无特异性

新型标志物:I-FABP、IMA、α-GST等仍在研究阶段

推荐意见4

无特异性早期标志物,需结合临床 (1B级)

3. 影像学检查

CTA

首选!敏感性>90%,可评估血管闭塞部位及肠壁改变(肿胀/积气/强化减弱)

其他:MDCT增强辅助诊断(血管显影不如CTA);超声/X线参考价值有限

推荐意见7

疑诊患者应尽早行CTA (1A级)

急诊治疗体系(4R原则)

1. 基础治疗(确诊后立即启动)

液体复苏

首选平衡盐溶液,目标MAP≥65 mmHg,2 h乳酸下降>10%

抗凝

普通肝素首剂80 U/kg→18 U/(kg·h)(维持APTT 2倍)

解血管痉挛

罂粟碱30 mg肌注→30 mg/h泵入

抗生素

早期广谱覆盖(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甲硝唑)

推荐意见8-9

积极液体复苏+抗凝/解痉/抗生素尽早进行,慎用血管活性药 (1B级)

2. 血管内介入治疗(无肠坏死首选)

适应证

无肠坏死/腹膜炎、血流动力学稳定、外科高危患者

机械取栓

Angiolet/Rotarex装置

导管溶栓

阿替普酶优于尿激酶

支架置入

CDT/PMT失败时

推荐意见10

优先介入治疗以改善预后 (1A级)

3. 外科手术(肠坏死必需)

适应证

腹膜炎、肠穿孔、介入失败

取栓术+肠切除

保留>40 cm空肠+>30 cm回肠+≥50%结肠防短肠综合征

损伤控制手术(DCS)

切除坏死肠段后延迟吻合,24-48 h二期手术

推荐意见11-12

腹膜炎患者急诊手术;DCS用于需肠切除者 (1A/1B级)

4. 多学科协作(MDT)

核心科室

急诊科、血管外科、胃肠外科、介入放射科、ICU

目标

缩短再灌注时间(每延迟1小时,病死率增加1.5%)

推荐意见13

快速启动MDT优化决策 (1C级)

预后影响因素

保护因素危险因素
6 h内血运重建诊断延迟(>12 h)
无肠坏死证据高龄(>70岁)
肾功能正常房颤未抗凝/糖尿病/CKD

核心原则

"时间=肠道",强调CTA快速应用与4R原则(复苏-诊断-再灌注-再评估)

急诊临床实践流程图

疑诊ASMAE(三联征/症征不符)
立即行动

1. 快速CTA检查(1A级)

2. 基础治疗同步启动:抗凝+液体复苏+解痉+抗生素(1B级)

根据评估结果分诊

无肠坏死/腹膜炎 → 血管内介入(1A级)

腹膜炎/肠穿孔 → 急诊手术+DCS(1A/1B级)

术后ICU监护 + MDT再评估

循证依据:1A级(高质量RCT/Meta分析);1B级(中质量研究/专家强共识);3C级(观察性研究)

:本共识为首个由地市级医院(岳阳市中心医院)牵头的国家急诊指南,全文详见《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5年34卷第8期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