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急救预案

快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急救预案

 

  • 诊断:心房扑动(房扑)和心房颤动(房颤)是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有时可相互转化。房颤比房扑常见。可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征、心肌病、高血压、缩窄性心包炎等器质性心脏病者,也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老年人多见。
    • 临床表现:①症状受原有基础心脏疾病以及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如心室率>120次/分,有心悸、胸闷等现象。②当心室率>160次/分时,不仅有心悸、胸闷等现象,尤其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使心搏量明显降低、冠状动脉循环及脑部血供减少,可诱发心绞痛发作,甚至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出现。③房扑或房颤时,心房内血流紊乱,容易形成血栓,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栓塞,其中,脑栓塞最常见。
    • ECG 特征:①P波消失,出现连续、规则的房扑波或连续、不规则的房颤波,在Ⅱ、Ⅲ、aVF或V1、V2导联上比较清楚;②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有时可见差异性心室内传导(即伴频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改变,QRS波群可宽大畸形)。③房扑波呈锯齿样形状、大小一致、频率规则,250~350次/分,房室比例多为2:1~4:1,有时呈不规则房室传导。④房颤波大小、形态不一,且不整齐,心室律绝对不规则,120~180次/分。
  • 治疗:
    • 治疗目标有:①恢复窦性心律,减少房扑、房颤复发。②控制心室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③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 房颤复律指征:
      • 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心房颤动;
      • 合并心肌缺血:ACS;
      • 有症状的低血压: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 急性心衰,合并低血压或休克;
      • 预激合并快速房颤;
      • 血液动力学稳定但症状不能耐受的初发或阵发心房颤动(持续时间<48小时),如没有转复的禁忌证,也可复律。以上情况一般指新发生的或阵发房颤。
    • 控制心室率:当心室率>160次/分时,属心脏急诊,此时应积极控制心室率,或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 西地兰4mg+5%GS10~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注意:预激综合症合并房扑、房颤者忌用。心功能正常患者可用。
      • 地尔硫卓10mg+5% GS 10~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
      • 维拉帕米5~10mg+5% GS20 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
      • 美多心安5~10 mg+5% GS20ml缓慢静注。
    • 房颤药物复律:用于控制心室率同时转复窦性心律的药物:
      • 普罗帕酮70mg+5% GS 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宜超过210 mg。
      • 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必要时30分钟后重复静脉注射75-150 mg。之后1~5 mg/分钟静脉维持。
    • 同步直流电复律:当心室率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应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选择100~200焦耳(双相波),复律后应用奎尼丁或胺碘酮维持窦律。
    • 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房扑、房颤持续72小时以上,有可能发生血栓栓塞,尤其既往有栓塞史、左房内有血栓、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均主张长期正规抗凝治疗。在复律之前的3周及成功复律后4周应用华法令抗凝,保持0~3.0,预防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对孤立性房颤、血栓栓塞低危患者、老年人或有出血危险的病人,可以选用阿司匹林(200~300mg/d)等抗血小板凝聚。以下心房颤动急性发作期患者需要抗凝:
      • 考虑复律(无论电复律还是药物复律);
      • 使用有可能复律的抗心律失常药控制室率(如胺碘酮);
      • 瓣膜病伴心房颤动;
      • 具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患者;
      • 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其他房颤患者(如合并体循环栓塞、肺栓塞、机械瓣置换术后等)。
    • 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伴发房颤动,QRS波群明显增宽、畸形,心室率增快可达200次/分钟难以上。伴束支阻滞者发生的房颤,QRS波群与窦性心律时的一样增宽。易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危及生命,属心脏急诊,需立即终止房颤发作。
      • 同步直流电复律:应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方法详见前述)终止房颤发作。
      • 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必要时30分钟后重复静脉注射75~150mg。之后1~5mg/分钟静脉维持。如胺碘酮注射无效,应立即选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 普罗帕酮70mg+5% GS 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宜超过210mg。如普罗帕酮注射无效,应立即选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参考依据】:《201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国专家共识》

 

0

评论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