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休克诊疗常规
1定义: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2诊断要点:
2.1病因:如创伤、外科大手术的失血、消化道溃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及产后大出血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大失血,也可以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原因所致。
2.2组织灌注不足的症状和体征:①有口渴、兴奋、烦躁不安,进而出现神情淡漠,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②表浅静脉萎陷,肤色苍白至发绀,呼吸浅快。③脉搏细速,心率>100次/分,皮肤湿冷。④少尿,尿量<0.5ml/(kg·h)。
2.3低血压:收缩压下降<90mmHg或平均动脉压<70mmHg或收缩压较基础血压下降大于40mmHg或脉压差减少(<20mmHg)。但部分病人休克的病人仍可能具有正常的血压。
2.4乳酸: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应该重视血乳酸与碱缺失检测。碱缺失下降和高乳酸血症提示休克存在。
2.5中心静脉压(CVP)<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
3治疗
3.1一般治疗: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最好颈内静脉,监测CVP。
3.2病因治疗: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休克病人,应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止血。
3.3液体复苏:可以选择晶体溶液(如生理盐水和等张平衡盐溶液) 和胶体溶液(如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由于5%葡萄糖溶液很快分布到细胞内间隙,因此不推荐用于液体复苏治疗。
3.4输血治疗:失血性休克时,丧失的主要是血液,血红蛋白降至70g/L时应考虑输浓缩红细胞。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凝血因子的不足,新鲜冰冻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与其它凝血因子。多数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抢救过程中纠正了酸中毒和低体温后,凝血功能仍难以得到纠正。
3.5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一般不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临床通常仅对于足够的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或者输液还未开始的严重低血压病人,才考虑应用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常用有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如果低血容量休克病人进行充分液体复苏后仍然存在低心排血量,应使用多巴酚丁胺增加心排血量。若同时存在低血压可以考虑联合使用血管活性药。
3.6纠正酸中毒: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强调积极病因处理与容量复苏;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在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碳酸氢盐的治疗只用于紧急情况或pH<7.20。
【参考依据】:
《八年制第3版 外科学》
《2007年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