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气管瘘(TEF)诊疗指南(2023-2025)
基于最新专家共识的急诊处理与综合治疗方案
关键摘要
食管气管瘘(TEF)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尤其当继发于恶性肿瘤、医源性损伤或异物时。本指南综合2023-2025年最新共识,涵盖从急诊处理到高级干预的全流程方案,强调多学科协作(MDT)与个体化治疗。
最新指南依据
《继发性消化道-呼吸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第二版)》
2021年发布,2023-2024年更新应用。核心内容强调多学科协作(MDT),内镜介入为首选姑息治疗,恶性瘘需联合抗肿瘤治疗。
《食管闭锁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诊疗专家共识(2023)》
重点针对术后复发瘘,但部分原则适用于继发性TEF,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急诊科处理流程
1. 初步稳定与诊断
立即措施
禁食水、胃肠减压(负压吸引)
床头抬高30–45°减少反流
氧疗维持SpO₂ >95%
必要时无创通气(避免高压通气加重瘘口)
关键检查
增强CT+三维重建:明确瘘口位置、大小及邻近血管关系
支气管镜+胃镜:确诊并评估能否内镜治疗(避免钡剂造影)
2. 抗感染治疗(首要任务)
方案选择
社区获得性感染
头孢曲松(2g IV q12h) + 甲硝唑(0.5g IV q8h)
院内/重症感染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6h)或美罗培南(1g IV q8h)
输注细节
药物 | 溶媒 | 输注速度 | 备注 |
---|---|---|---|
头孢曲松 | 生理盐水 50ml | 微泵 15–20ml/h(30min输完) | 首剂2g,维持2g q12h |
美罗培南 | 生理盐水 100ml | 微泵 30–40ml/h(30min输完) | 首剂1g,维持1g q8h |
甲硝唑 | 5%葡萄糖 100ml | 微泵 20ml/h(1h输完) | 避免生理盐水(结晶风险) |
注:体重50kg者按标准剂量,肾功能不全时调整(如肌酐清除率<30ml>
3. 抑制消化液分泌(核心辅助治疗)
奥美拉唑
首剂:80mg IV推注(≥5min)
维持:8mg/h持续微泵输注(溶媒:生理盐水50ml)
目标:胃pH >4,减少瘘口腐蚀
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
首剂:100μg IV推注
维持:25–50μg/h持续微泵(溶媒:生理盐水50ml)
适用:高流量瘘(>500ml/日消化液漏入气道)
4. 营养支持与黏膜保护
早期肠内营养(EN)
经鼻空肠管(避免经胃)
起始20ml/h 5%葡萄糖
24h后改用短肽型EN制剂(如百普力)
加量至50–80ml/h
肠外营养(PN)
热量:25–30kcal/kg/d(50kg者≈1500kcal)
糖脂比:6:4
氨基酸:1.2–1.5g/kg
确定性治疗(根据病因选择)
1. 内镜介入(恶性或高危患者首选)
带膜食管支架置入
适用:瘘口>0.5cm或肿瘤压迫者
优势:术后24h可恢复流食
成功率:>90%,生存期延长至3–6个月
瘘口黏堵术
适用:瘘口>1.5cm时
方法:支架置入后追加生物蛋白胶(如纤维蛋白胶)封堵
2. 外科手术(良性或早期瘘)
瘘管切除+分层缝合
适应症:创伤性瘘、感染控制后的良性瘘
食管切除+重建
适用:复杂瘘或食管坏死
术后管理:需禁食7–10天
3. 肿瘤相关瘘的综合治疗
放化疗
食管癌致瘘:同步放化疗(顺铂75mg/m² + 5-FU 1000mg/m²,联合放疗50–60Gy)
靶向/免疫治疗
PD-L1阳性者:可用帕博利珠单抗(200mg IV q3w)
急诊科注意事项
警惕主动脉食管瘘
表现为"先兆性出血"(少量呕血后突发大出血),立即介入科会诊行TEVAR术。
避免操作风险
气管插管时气囊避开瘘口,胃肠减压压力≤20mmHg。
随访与转诊
恶性瘘
2周内肿瘤科、内镜科MDT会诊。
良性瘘
术后1个月复查CT+内镜评估愈合。
权威来源:最新细则参考《继发性消化道-呼吸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第二版)》(王洪武等,2023)及《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GBZ 190-2007)中瘘的紧急处理。
标签: 食管气管瘘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