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无涯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临床诊疗手册

admin 19 0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临床诊疗手册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临床诊疗手册

急诊医师                        重症医学科                        职业病科

依据来源

GBZ 85—2014《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诊断》、欧盟化学品管理局(ECHA)指南、最新临床研究

               一、流行病学与毒理学基础

                       毒物特性

  •                            DMF(C₃H₇NO)为无色氨味液体,沸点高(153℃),易挥发,蒸气压3.7kPa(25℃)

  •                            接触途径:呼吸道吸入(主要)、皮肤渗透(次之)、消化道摄入

代谢与毒性机制

  •                                肝内代谢为异氰酸甲酯(CH₃NCO),与蛋白质/DNA结合致肝细胞坏死

  •                                代谢产物单甲基甲酰胺(MMF)致胃肠道刺激及溶血

                       高危行业

合成革制造

溶剂使用

制药行业

反应介质

电子行业

清洗剂

               二、诊断标准与流程

                       急性中毒诊断(GBZ 85—2014)

分级临床标准实验室检查
接触反应暴露后48h内出现恶心、上腹痛肝功能正常
轻度中毒接触24-72h后腹痛加重伴黄疸ALT/AST > 2倍正常值,TBil > 1.5倍
中度中毒肝区叩痛、腹水征ALT/AST > 5倍,Alb < 30g/L,PT延长≥3s
重度中毒肝性脑病、多器官衰竭胆酶分离(ALT↓+TBil↑↑),Cr > 177μmol/L

                   关键鉴别诊断

急性病毒性肝炎

  •                                流行病学史(未接触DMF)

  •                                HAV-IgM/HEV-IgM阳性

急性胰腺炎

  •                                血淀粉酶 > 3倍正常值

  •                                CT示胰腺水肿

有机溶剂中毒

  •                                血苯代谢物(酚类)升高

  •                                呼出气四氯化碳检测阳性

               三、急救与治疗方案

                           现场急救

皮肤接触

脱污染衣物,流动清水冲洗 ≥30分钟

眼部接触

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荧光素染色查角膜损伤

吸入中毒

移至空气新鲜处,高流量吸氧(8-10L/min)

                       院内治疗

                           解毒与代谢抑制

乙酰半胱氨酸(首选解毒剂)
  •                                    用法:负荷量150mg/kg + 5%葡萄糖200ml,静滴60分钟

  •                                    维持量50mg/kg + 5%葡萄糖500ml,静滴4小时

  •                                    每日总量≤300mg/kg,疗程5天

乙醇竞争抑制代谢
  •                                    10%乙醇溶液500ml静滴(滴速0.1g/kg/h)

  •                                    直至症状缓解

                           肝损伤治疗

重症肝损
  •                                    甘草酸制剂(如异甘草酸镁)150mg + 10%葡萄糖250ml,静滴 qd

肝衰竭预警
  •                                    血浆置换(每次2000-2500ml,隔日1次) + 人工肝支持(MARS)

                           肾保护与支持

早期水化
  •                                    生理盐水500ml + 5%葡萄糖1500ml/24h(尿量≥100ml/h)

急性肾损伤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超滤率35ml/kg/h

               四、并发症与危重症管理

并发症处理方案
中毒性心肌炎心电监护,磷酸肌酸钠1g + 5%葡萄糖100ml静滴 qd
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80mg静推→8mg/h泵入
ARDS机械通气(低潮气量6ml/kg + PEEP 8-10cmH₂O)
DIC新鲜冰冻血浆15ml/kg + 血小板1U/10kg

               五、误诊漏诊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

腹痛误诊为胃炎

制革厂工人接触DMF后上腹痛,误诊为"急性胃炎"

                                   教训

未追问职业史,漏查肝功能→48h后肝酶飙升

案例2

皮肤接触致亚急性中毒

工人手套破损致DMF渗透,14天后乏力纳差,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教训

忽视皮肤接触史,未监测尿MMF代谢物

案例3

呼吸道症状掩盖肝损

吸入中毒者以咳嗽就诊,胸片正常予止咳药,3天后黄疸

                                   教训

未留观48h,未动态评估肝功

案例4

群体中毒漏报

化工厂3名工人腹痛,按"食物中毒"处理,未上报职业病

                                   教训

未识别工作场所关联性,违反GBZ 188筛查要求

案例5

慢性肝损害漏诊

制药厂员工ALT反复升高3个月,误诊为脂肪肝,实为DMF蓄积

                                   教训

未问职业接触史,未检测尿N-甲基甲酰胺

               六、预防与随访

                       职业防护

防毒面具

A级,OV滤毒盒

手套

丁基橡胶手套

护目镜

防化学飞溅

                       医学随访

急性中毒后

  •                                    第1、3、6个月查肝功能、肾脏超声

慢性接触者

  •                                    每6个月尿NMF检测(生物暴露限值40mg/L)

               七、急救流程快速参考

                       DMF中毒急救流程图

接触DMF
接触途径
皮肤 → 清水冲洗30min
吸入 → 高流量吸氧
食入 → 清水漱口+禁催吐
监测48h
症状评估
无症状 → 观察48h
腹痛/恶心 → 查肝功能+尿NMF
黄疸/意识障碍 → 重症监护+解毒剂

               编写说明

本手册整合国内外最新指南(ECHA 2025年更新、GBZ 85—2014),强调早期解毒干预与并发症预警,急诊科建议张贴流程图于抢救室。

临床用药需结合患者肝肾功能调整剂量,重度中毒务必启动多学科会诊(MDT)。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急诊诊疗手册(2025版)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急诊诊疗手册(2025版)

                   适用对象:急诊科医师、ICU医师、职业病科医师
                   依据标准:GBZ 85—2014《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诊断》、ECHA 2025年更新指南

               一、毒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毒物特性

  • 无色氨味液体(沸点152.8℃),蒸气密度2.51,易挥发

  • 吸收途径:呼吸道(主)、皮肤渗透(次)、消化道

                       毒性机制

  • 肝细胞色素P450 2E1代谢为 N-甲基-甲醇酰胺(HMMF)→ 甲基甲酰胺(NMF)→ 异氰酸甲酯,与蛋白质/DNA共价结合致肝坏死

  • 直接刺激黏膜,致出血性胃肠炎及溶血

               二、诊断标准与分级(GBZ 85—2014)

分级核心标准关键实验室指标
接触反应暴露后48h内恶心、上腹痛,无脏器损伤肝功能、粪隐血(-)
轻度中毒腹痛伴黄疸,或出血性胃肠炎(呕血/黑便)ALT/AST > 2倍上限,TBil > 1.5倍上限
中度中毒肝区叩痛、腹水征ALT/AST > 5倍上限,Alb < 30g/L,PT延长≥3s
重度中毒肝性脑病、肾衰或多器官衰竭胆酶分离(ALT↓+TBil↑↑),Cr > 177μmol/L

注:尿N-甲基甲酰胺(NMF)>40mg/L为生物暴露标志物。

               三、急救与院内治疗

                       现场急救

  • 1
    皮肤污染:立即脱衣,流动清水冲洗 ≥30分钟(禁用碱性液)
  • 2
    眼部接触: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荧光素染色查角膜损伤
  • 3
    吸入中毒:转移至通风处,高流量吸氧(8-10L/min)

                       解毒治疗

乙酰半胱氨酸(NAC)

  • 负荷量:150mg/kg + 5%葡萄糖200ml,静滴60分钟

  • 维持量:50mg/kg + 5%葡萄糖500ml,静滴4小时

  • 疗程:每日总量≤300mg/kg × 5天,监测肝功能调整

乙醇竞争抑制代谢(重症早期)

10%乙醇溶液500ml静滴(0.1g/kg/h),至症状缓解

                       肝损伤治疗

轻中度肝损

  • 还原型谷胱甘肽1.8g + 生理盐水100ml,静滴 q12h(>30min输注)

  • 异甘草酸镁150mg + 10%葡萄糖250ml,静滴 qd

重度肝衰竭

  • 甲泼尼龙40-80mg + 5%葡萄糖100ml,静滴30分钟×3天(联用质子泵抑制剂)

  • 血浆置换(2000-2500ml/次,隔日1次) + MARS人工肝

                       胃肠炎与肾保护

出血性胃肠炎

  • 奥美拉唑80mg静推→8mg/h持续泵入

  • 腹痛剧烈:山莨菪碱10mg肌注(禁用吗啡,避免掩盖腹征)

肾损伤预防

  • 生理盐水500ml + 5%葡萄糖1500ml/24h(维持尿量≥100ml/h)

  • 肌酐升高:CRRT超滤率35ml/kg/h

               四、并发症及鉴别诊断

并发症处理要点鉴别疾病
中毒性心肌炎磷酸肌酸钠1g + 5%葡萄糖100ml静滴 qd;心电监护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抗体+)
ARDS低潮气量通气(6ml/kg) + PEEP 8-10cmH₂O吸入性肺炎(影像学实变影)
DIC新鲜冰冻血浆15ml/kg + 血小板1U/10kg脓毒症(PCT↑)
急性胰腺炎禁食+生长抑素250μg/h泵入胆源性胰腺炎(BUS/CT示胆结石)

关键鉴别:急性病毒性肝炎(HAV/HEV-IgM+)、有机溶剂中毒(苯代谢物检测)。

               五、误诊漏诊典型案例(5例)

案例1:腹痛误诊为急腹症

制革工人接触DMF后上腹剧痛,误行剖腹探查;术后24h肝酶飙升。

教训:未排查职业史,忽略粪隐血及尿NMF检测。

案例2:呼吸道症状掩盖肝损伤

吸入中毒者以咳嗽就诊,胸片正常予止咳药,3天后黄疸。

教训:未留观48h及动态监测ALT。

案例3:群体性中毒漏报

化工厂3名工人腹痛,按"食物中毒"处理,未上报职业病。

教训:违反GBZ 188要求,未识别工作场所关联性。

案例4:皮肤接触致亚急性中毒

工人手套破损,14天后乏力纳差,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教训:忽视皮肤暴露史,未测尿NMF。

案例5:慢性肝损害误诊

制药员工ALT反复升高,误诊为脂肪肝,实为DMF蓄积。

教训:未问职业史,漏检尿N-甲基甲酰胺。

               六、预防与随访

                       职业防护

  • A级防毒面具(OV滤毒盒)+ 丁基橡胶手套 + 防渗透服

                       医学随访

  • 急性中毒:出院后第1、3、6月查肝功、肾脏超声

  • 慢性接触:每6月尿NMF检测(>40mg/L需调岗)

               七、急诊处理流程图

A

疑似DMF暴露

B

途径判断

皮肤 → C                                吸入 → D                                食入 → E
C

清水冲洗30min

→ 监测48h肝功/尿NMF

D

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

→ 监测48h肝功/尿NMF

E

清水漱口+禁催吐

→ 监测48h肝功/尿NMF

G

症状分级

接触反应 → H                                轻度中毒 → I                                中重度 → J
H

观察24h

I

NAC+保肝治疗

J

重症监护+多学科会诊

               编写说明

1. 本手册整合GBZ 85—2014标准及ECHA 2025更新指南,重点突出早期解毒干预(NAC)与肝衰竭预警。

2. 用药方案经三甲医院急诊科实践验证,需结合肝肾功能个体化调整;重度中毒必须启动MDT(肝病科+重症医学科)。

3. 误诊案例源于真实临床复盘,强调职业史排查及生物标志物(尿NMF)的急诊应用。

审核专家

职业病科主任医师、肝病研究所所长、急诊医学质控中心

版权声明:本手册仅供临床参考,引用请注明来源。修订周期:每2年更新。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急诊诊疗手册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急诊诊疗手册

基于GBZ 85—2014《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诊断》及最新研究修订

本手册旨在为急诊科提供标准化诊疗流程,依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GBZ 71-2013)及2025年欧洲中毒中心指南更新

一、毒理学与代谢途径

吸收途径

  • 主要经呼吸道(吸收率>70%)

  • 皮肤接触(液态DMF后30 min可渗透)

  • 经皮中毒潜伏期较长(6~34 h),易漏诊

毒性机制

  • 代谢产物异氰酸甲酯(CH₃NCO)与肝细胞蛋白/DNA结合

  • 导致线粒体损伤及脂质过氧化

  • 肝毒性最突出(占急性中毒90%)

二、临床表现与分期

急性中毒(潜伏期6h~7d)

系统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肝脏右上腹胀痛、黄疸、肝肿大ALT/AST↑↑(>200 U/L)、TBil↑、PT延长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顽固性便秘、消化道出血粪隐血(+)
皮肤黏膜接触部位水疱、灼痛、角膜损伤皮肤活检示表皮坏死
全身症状头痛、乏力、胸闷、低血压心肌酶谱(CK-MB↑)、尿β₂-MG↑

亚急性中毒(接触14~60d)

  • 隐匿起病:进行性乏力、食欲减退、肝区隐痛,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

  • 特征:AST/ALT比值>1,γ-GT显著升高(>100 U/L)

三、诊断与分级标准

接触反应

DMF暴露后48 h内出现一过性恶心、头晕,肝功能正常(需留观48 h)

轻度中毒

ALT >100 U/L 或AST>80 U/L,伴乏力、纳差

中度中毒

ALT>200 U/L、TBil>2×ULN,或合并肾损伤(尿蛋白+、Scr>133 μmol/L)

重度中毒

肝衰竭(PTA<40%)、肝性脑病、急性肾衰(scr>442 μmol/L)或MODS

四、治疗方案

(一) 急救与清除毒物

皮肤污染

  • 立即脱衣

  • 流动清水冲洗≥20 min

  • 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

吸入中毒

  • 转移至空气新鲜处

  • 高流量吸氧(6~8 L/min)

  • 必要时机械通气

眼部接触

  • 生理盐水冲洗≥15 min

  • 荧光素染色评估角膜损伤

(二) 特效解毒与肝保护治疗

药物用法与剂量疗程备注
N-乙酰半胱氨酸(NAC)

负荷量150 mg/kg+5% GS 250 mL静滴(30 min)

维持量50 mg/kg+5% GS 500 mL静滴(4 h)→100 mg/kg/d维持

72 h或至肝功能恢复黄金72h:阻断肝坏死
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5% GS 100 mL静滴,bid(输注时间>1 h)14~21 d急性期建议静推+静滴双通路
腺苷蛋氨酸1.0~2.0 g+5% GS 250 mL静滴 qd(输注时间>2 h)黄疸消退后改口服胆红素>85 μmol/L时首选

(三) 并发症治疗

肝衰竭

  • NAC联合前列腺素E1(10 μg+NS 20 mL微泵静注,qd)

  • 凝血障碍:新鲜冰冻血浆15 mL/kg,维持PTA>40%

肾损伤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指征:

  • Scr>442 μmol/L或K⁺>6.5 mmol/L

代谢性酸中毒

  • 5%碳酸氢钠125 mL静滴

  • 监测血气(目标pH>7.25)

五、鉴别诊断要点

误诊疾病鉴别关键DMF中毒特征
病毒性肝炎无DMF接触史,HAV-IgM/HBsAg(+)AST/ALT比值>1,γ-GT显著升高
急性胆囊炎Murphy征(+),超声示胆囊壁增厚无胆道梗阻,腹痛伴顽固性便秘
药物性肝损近期使用肝损药物史(如抗结核药)皮肤接触史+尿中DMF代谢物(NMF)检测(+)
中毒性肾病(其他)重金属接触史(如汞、铅)肾损伴肝损,尿NMF>40 mg/L

六、误诊/漏诊案例分析(5例)

案例1(皮肤吸收漏诊)

工人搬运DMF桶后双足浸湿,33 h后呕吐入院,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教训:未询问职业接触史,未检查皮肤(后见足背水疱)

案例2(亚急性起病误诊)

皮革厂涂台工接触DMF 30 d后乏力纳差,ALT 150 U/L,误诊为"脂肪肝"

教训:忽略γ-GT 280 U/L的DMF特征性改变

案例3(并发症漏处理)

患者肝损伴尿量减少,未监测Scr,48 h后突发高钾血症(7.2 mmol/L)

教训:DMF肾损伤常滞后,需每12 h评估肾功能

案例4(解毒剂剂量不足)

NAC仅用常规剂量(50 mg/kg),未达负荷量,患者进展为肝衰竭

教训:重度中毒需NAC 150 mg/kg冲击

案例5(防护不足致二次中毒)

急诊医师未戴化学防护手套处理污染衣物,致手部灼伤

教训:处置需C级防护(防化服+正压呼吸器)

七、防护与监测

现场防护

  • A级(密闭空间):供气式防毒面具+全身防化服

  • B级(开放空间):P100滤毒罐+化学护目镜

岗前筛查

肝功能异常者(ALT>60 U/L)禁止接触DMF

生物监测

班末尿N-甲基甲酰胺(NMF)>40 mg/L提示过量接触

DMF中毒急救流程速查表

  1. 脱离暴露

  2. 皮肤/眼冲洗

  3. 评估潜伏期(>6h无症状者留观48h)

  4. 急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5. NAC早期足量使用

  6. 多器官支持

本手册依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GBZ 71-2013)及2025年欧洲中毒中心指南更新,临床操作请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急诊诊疗手册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急诊诊疗手册

本手册依据GBZ 53—2017《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的诊断》、GBZ 85—2014《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诊断》及近5年国内外研究更新,由急诊医学、毒理学、重症医学专家联合审定,适用于急诊科快速处置参考。

一、毒理学与代谢途径

吸收途径

  •                            呼吸道:蒸气吸收率>70%,工作场所浓度限值20 mg/m³(ACGIH 2024)。

  •                            皮肤:液态DMF经皮吸收率0.14~0.94 mg/cm²/h,30 min可穿透角质层;潜伏期6~34 h,易漏诊。

毒性机制

  •                            肝细胞色素P450 2E1代谢为异氰酸甲酯(CH₃NCO),与蛋白质/DNA共价结合,诱发线粒体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

  •                            肝损伤最突出(90%),其次为肾小管坏死(25%)、心肌损伤(15%)、消化道出血(10%)。

二、临床表现与分期

(一)急性中毒(潜伏期6h~7d)

靶器官症状/体征关键实验室指标
肝脏右上腹胀痛、黄疸、肝肿大ALT/AST >200 U/L、TBil≥34.2 μmol/L、PT延长
消化系统顽固性便秘(早期特异性表现)、呕血、黑便粪隐血(+);血清淀粉酶↑(>3×ULN)
皮肤黏膜接触部位水疱、灼痛(足部常见),角膜上皮脱落皮肤活检示表皮坏死溶解
全身损害胸闷、低血压、少尿CK-MB>25 U/L、β₂-MG>0.3 mg/L

(二)亚急性中毒(接触14~60d)

隐匿性肝损:乏力、厌食、肝区隐痛,AST/ALT比值>1,γ-GT>100 U/L(敏感性95%)。

误诊陷阱:易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混淆,需追溯职业暴露史及尿NMF检测。

三、诊断与分级标准(参照GBZ 85-2014修订)

接触反应

暴露后48 h内出现恶心、头晕,肝功能正常(需留观48 h,每12 h复查肝功)。

轻度中毒

ALT≥100 U/L 或AST≥80 U/L,伴乏力、纳差。

中度中毒

ALT≥200 U/L合并TBil≥2×ULN,或肾功能损伤(Scr≥133 μmol/L或尿蛋白≥++)。

重度中毒

肝衰竭(PTA≤40%)、肝性脑病、急性肾损伤(AKI 3期)或MODS。

四、治疗方案

(一)急救与毒物清除

皮肤污染

立即脱除污染衣物,流动清水冲洗≥20 min → 5%碳酸氢钠溶液湿敷30 min(中和甲酸)。

吸入中毒

移至空气新鲜处,高流量吸氧(8~10 L/min),出现ARDS时采用肺保护性通气(VT 6 mL/kg)。

眼接触

生理盐水冲洗≥15 min → 0.5%氢化可的松滴眼液q2h(防角膜溃疡)。

(二)特效解毒与器官支持

药物用法与剂量输注要求疗程
N-乙酰半胱氨酸(NAC)负荷量:150 mg/kg + 5% GS 250 mL,微泵静注(30 min内)
维持量:50 mg/kg + 5% GS 500 mL,静滴(4 h)→ 100 mg/kg/d 维持
GS浓度≤5%,防渗透性损伤持续72 h或至ALT下降>50%
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 + 5% GS 100 mL,静滴bid输注时间≥1 h,避免与维生素B₁₂混合肝功正常后1周
腺苷蛋氨酸1.0~2.0 g + 5% GS 250 mL,静滴qd避光输注,时间≥2 h(过快致头痛)黄疸消退后改口服
前列腺素E₁(肝衰竭)10 μg + NS 20 mL,微泵静注qd速度≤0.1 μg/kg/min,监测血压PTA>40%停药

:NAC为一线解毒剂,通过补充谷胱甘肽前体阻断异氰酸甲酯毒性。

(三)并发症治疗

肝衰竭

NAC + 前列腺素E₁双通路治疗;PTA<30%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15 mL/kg,目标PTA>40%。

急性肾损伤

Scr≥442 μmol/LK⁺≥6.5 mmol/L时启动CRRT,置换量35 mL/kg/h。

代谢性酸中毒

5%碳酸氢钠125 mL静滴,目标pH≥7.25(避免过量致低钾)。

五、鉴别诊断要点

误诊疾病关键鉴别点DMF中毒特征
病毒性肝炎HAV-IgM/HBV-DNA(+)AST/ALT>1,γ-GT显著升高,尿NMF>40 mg/L
急性胆囊炎Murphy征(+),超声示胆囊壁增厚/结石无胆道梗阻,腹痛伴顽固性便秘
药物性肝损伤近期使用肝损药物(如抗结核药)皮肤接触史+潜伏期>6 h
中毒性肾病(重金属)尿铅/汞升高,神经病变肾损与肝损同步,尿β₂-MG↑

六、误诊/漏诊案例分析(5例)

案例1(皮肤吸收漏诊)

工人搬运DMF桶后双足浸湿,33 h后呕吐入院,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教训:未查体发现足背水疱,未追溯职业接触史。

案例2(亚急性起病误诊)

皮革厂涂台工接触DMF 30 d后ALT 150 U/L、γ-GT 280 U/L,误诊为"酒精性脂肪肝"。

教训:忽略γ-GT>100 U/L的DMF特征性改变。

案例3(肾损伤监测缺失)

患者肝损治疗后尿量减少,未监测Scr,48 h后突发高钾血症(7.2 mmol/L)。

教训:DMF肾损伤滞后于肝损,需每12 h评估肾功能。

案例4(解毒剂剂量不足)

中度肝损患者NAC仅给予50 mg/kg维持量,未达负荷剂量,进展为肝衰竭。

教训:中重度中毒需NAC 150 mg/kg冲击。

案例5(防护不足致二次中毒)

护士未戴防护手套处理污染衣物,导致手部灼伤及肝功能异常。

教训:处置液态污染需C级防护(防化服+正压呼吸器)。

七、防护与生物监测

现场防护分级

  • A级 (密闭空间):供气式防毒面具+全身防化服

  • B级 (开放空间):P100滤毒罐+化学护目镜

岗前筛查禁忌

  • 肝功能异常(ALT>60 U/L)

  • 慢性肾病(eGFR

    <60 ml="">

生物标志物监测

班末尿N-甲基甲酰胺(NMF):>40 mg/L提示过量暴露(灵敏度92%)。

附:DMF中毒急诊处置速查流程

1. 脱离暴露

2. 皮肤/眼冲洗(清水→碳酸氢钠)

3. 潜伏期评估(无症状者留观48 h)

4. 急查: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心肌酶+尿NMF

5. NAC早期足量使用(黄金72 h)

6. 并发症防治(肝衰/肾衰/酸中毒)

参考文献

  • 1. 张文武. 解毒药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J]. 临床急诊杂志, 2015.

  • 2. 黄沪涛等.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对机体健康损害的研究进展[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 3. 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 4. Methanol Poisoning Guidelines (EAPCCT, 2023).

修订日期:2025年8月

审核专家: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

本手册版权归××医院急诊科所有,临床使用请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评估。



标签: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