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急诊诊疗手册
2023年更新版
依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WHO最新指南及核心期刊文献更新
快速识别与分诊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4天内疫区旅居史/感染者接触史(警惕无症状感染者)
核心症状
发热(>37.3℃,可伴寒战)或 低体温(重症预警)
呼吸道症状:干咳、咽痛、鼻塞/流涕、呼吸困难(静息/活动后)
全身症状:乏力、肌痛、头痛、嗅觉/味觉减退/丧失
高危人群标识
年龄 ≥ 65岁(尤其≥80岁)
未完成新冠疫苗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
慢性病:心肺疾病、糖尿病、肥胖(BMI≥30)、慢性肾病/透析等
急诊分诊层级
轻型
仅有上感症状,无肺炎证据(SpO₂≥94%)
普通型
影像学显示肺炎,但SpO₂≥94%(呼吸空气)
重型
RR ≥ 30次/分(成人);SpO₂ ≤ 93%(呼吸空气)等
危重型
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诊断与评估
确诊标准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史及症状)
病毒基因测序一致性≥99.9%
必备检查
重症预警指标
临床指标
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意识障碍
尿量
<0.5ml>顽固性低血压
实验室指标
淋巴细胞
<0.8×10⁹>CRP>75mg/L
D-二聚体>1.5μg/mL
LDH>350U/L
影像学指标
双肺弥漫性病变
短期内病灶快速进展
药物治疗方案
类别 | 药物 | 适应证 | 急诊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
抗病毒药物 |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Paxlovid) | 轻型/普通型,伴高危因素(发病5天内) | 奈玛特韦 300mg(2片) + 利托那韦 100mg(1片),同服,bid × 5天 | 肾毒性:eGFR 30-60mL/min减半;eGFR<30ml> |
瑞德西韦 (Remdesivir) | 轻型/普通型伴高危因素,或需氧重型(发病7天内) | 首剂 200mg ivd >30min,继以 100mg qd ivd >30min × 总疗程3天(轻型)或5天(重型) | 监测肝功能;eGFR<30ml> | |
免疫调节 | 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 需氧的重型/危重型 | 6mg iv或po qd × 最多10天 | 禁忌:非氧疗的轻型/普通型患者;警惕高血糖、感染扩散 |
托珠单抗 (Tocilizumab) | 进展性重型/危重型且CRP≥75mg/L | 8mg/kg(≤800mg) ivd >60min(单次给药) | 禁忌:活动性感染;中性粒细胞<0.5×10⁹>5倍上限 | |
巴瑞替尼 (Baricitinib) | 需氧的重型/危重型 | 4mg po qd × 最多14天 | 监测血常规、肝功能;eGFR<60ml> | |
抗凝治疗 | 预防剂量肝素 | 所有住院患者(无禁忌证) | 依诺肝素:40mg sc qd(CrCl>30mL/min)或 30mg sc qd(CrCl 15-30mL/min) | 禁忌:活动性出血、HIT、血小板<50×10⁹> |
治疗剂量抗凝 | 确诊VTE或高度疑似且出血风险低 | 按标准VTE方案(如依诺肝素1mg/kg sc q12h) | 需影像学确诊;D-二聚体↑≠VTE |
氧疗与呼吸支持
目标SpO₂
94-98%(COPD患者88-92%)
鼻导管/面罩
FiO₂ 24-50%(流量1-15L/min)
高流量湿化氧疗 (HFNC)
FiO₂ 21-100%,流量40-60L/min(重型首选,可降低插管率)
无创通气 (NIV)
CPAP/BiPAP(清醒配合者,心源性肺水肿优先)
有创机械通气
符合ARDS标准(P/F<150)时采用肺保护性策略<>
俯卧位通气
危重型ARDS患者每日>12小时(显著降低死亡率)
ECMO(VV模式)
难治性低氧血症(P/F<80持续>6h)或高碳酸血症(pH<7.25)且机械通气≤7天者<>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诊断标准
柏林标准(急性起病、双肺浸润影、无法用心衰解释的低氧血症)
治疗要点
肺保护通气
俯卧位
限液
糖皮质激素
必要时ECMO
脓毒性休克
诊断标准
SOFA评分≥2 + 乳酸>2mmol/L + 充分容量复苏后仍需升压药维持MAP≥65mmHg
治疗要点
早期广谱抗生素(1h内)
液体复苏(晶体液30ml/kg)
去甲肾上腺素(一线升压药)
监测ScvO₂
心肌炎/心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
胸痛、新发心律失常、cTnI/T↑、BNP↑、超声示室壁运动异常
治疗要点
限液、利尿
稳定血流动力学
避免非甾体抗炎药
暴发性心肌炎考虑免疫球蛋白、机械循环支持
血栓栓塞性疾病
诊断标准
突发呼吸困难(肺栓塞)、肢体肿胀疼痛(DVT)、卒中症状
治疗要点
影像确诊后治疗剂量抗凝
出血风险高者置入滤器
误诊/漏诊典型案例
漏诊肺栓塞
老年新冠患者"肺炎"治疗后呼吸困难加重,D-二聚体持续升高未警惕,突发心跳骤停。
教训
D-二聚体>正常值5倍需行CTA排查PE;呼吸困难与肺炎程度不符应重新评估
误诊心梗
胸痛伴cTnI升高,未查新冠核酸,按STEMI溶栓后出现严重咯血(实为新冠重症合并心肌损伤)。
教训
疫情期间所有胸痛患者必查核酸;cTnI升高需鉴别病毒性心肌炎、Takotsubo综合征
漏诊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后恶心呕吐,误认为"胃肠型感冒",未及时查血糖/酮体,延误DKA诊断。
教训
新冠可诱发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酮体;呕吐需鉴别DKA
出院标准与随访
出院标准(同时满足)
体温正常>3天
呼吸道症状显著改善
肺部影像学示急性渗出灶明显吸收
基础疾病稳定
无需氧疗(SpO₂>94%,呼吸空气)
高危人群随访
出院后1-2周呼吸科/社区复诊
评估肺功能(肺纤维化风险)、心功能、血栓后遗症
关注"长新冠"症状(疲劳、认知障碍等)
重要提示
个体化治疗永远是核心,本手册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灵活应用
用药前务必核查禁忌证及药物相互作用(尤其Paxlovid)
任何诊疗决策需记录依据并充分告知患者/家属风险获益
临床遇疑难病例,及时启动多学科会诊(MDT)
生命至上,科学决策,严谨施治,协作共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急诊诊疗手册
2024年更新版
快速识别与分诊
高危人群筛查
符合任一项需重点监测:
年龄因素
≥65岁(尤其≥80岁未接种疫苗者)
基础疾病
慢性肺病、未控制糖尿病、心衰、BMI≥35、活动性肿瘤、免疫抑制
特殊人群
妊娠晚期或围产期妇女
症状分级与分诊响应
分级 | 临床表现 | 急诊响应时间 |
---|---|---|
危重 | 呼吸窘迫(RR≥30次/分)、SpO₂≤90%(空气)、休克、昏迷 | 立即抢救 |
重症 | SpO₂ 91-93%、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D-二聚体≥5倍上限 | ≤10分钟评估 |
轻中症 | 发热+上感症状,SpO₂≥94% | ≤30分钟分诊 |
确诊与病情评估
病原学诊断
核酸检测(RT-PCR)
首选鼻咽拭子+口咽拭子双采(灵敏度↑30%)
重症患者加测肺泡灌洗液(CT值≤25提示高病毒载量)
抗原检测
仅适用于发病≤7天有症状者(社区筛查)
急诊阴性结果必须用核酸复核
急诊必查项目
类别 | 关键指标 | 危急值标准 |
---|---|---|
炎症风暴 | CRP≥50mg/L, IL-6≥40pg/mL, 铁蛋白≥500μg/L | CRP>100mg/L |
凝血功能 | D-二聚体≥1.0μg/mL(每48h复查) | D-二聚体>10μg/mL |
脏器损伤 | cTnI≥0.1ng/mL, ALT/AST≥3倍上限 | cTnI>1.0ng/mL(心梗水平) |
影像学 | 胸部CT(低剂量薄层):磨玻璃影(GGO)+实变 | 双肺累及>50%(白肺) |
抗病毒治疗方案
发病≤5天优先使用
口服抗病毒药物
药物 | 适应证 | 用法用量 | 关键注意事项 |
---|---|---|---|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 轻中度+高危因素(≥12岁,≥40kg) | 奈玛特韦300mg+利托那韦100mg bid×5天 | ✦ 肾损调整:eGFR 30-60ml/min减半,<30ml> ✦ 禁忌联用:他汀(辛伐/洛伐)、胺碘酮、镇静剂 |
先诺特韦/利托那韦 | 成人轻中度 | 先诺特韦750mg+利托那韦100mg qd×5天 | 肝功能不全禁用(Child-Pugh C级) |
莫诺拉韦 | 无法使用Paxlovid者 | 800mg q12h×5天 | 致突变风险(孕妇禁用) |
静脉抗病毒药物
瑞德西韦(Remdesivir)
适应证:
需氧的住院患者(发病≤7天)
门诊高危患者(发病≤7天)
用法:
首剂200mg ivd(输注时间>30min)
维持量100mg ivd qd(输注时间>30min)
疗程:
住院患者:总疗程5天
门诊患者:3天
溶媒配置
100mg规格: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溶解 → 加入100ml 0.9%氯化钠中稀释(终浓度1mg/ml)
严禁使用葡萄糖溶液(导致药物沉淀)
抗炎与免疫调节治疗
糖皮质激素
适应证(需同时满足):
氧合指数≤300mmHg且需氧疗
方案:
地塞米松 6mg iv qd×10天(或至出院)
替代方案:甲泼尼龙32mg iv qd(等效剂量)
禁忌
单纯发热/轻症患者(增加继发感染风险)
白细胞介素-6抑制剂
托珠单抗(Tocilizumab)
适应证:
进展性重症(24h内氧合恶化≥3L/min)
CRP≥75mg/L且需高流量氧疗/有创通气
用量:
8mg/kg(单次≤800mg)
用法:
用0.9%氯化钠100ml稀释 → 静脉输注>60min
关键点:
需排除活动性细菌/真菌感染
可联合地塞米松(协同增效)
并发症防治
并发症 | 诊断要点 | 急诊处理 |
---|---|---|
肺血栓栓塞 | D-二聚体↑↑+心动过速+PaO₂↓ | 治疗量肝素(APTT 1.5-2.5倍)→ 24h内CTA确诊 |
心肌炎 | cTnI动态↑+BNP>500pg/mL+心电图广泛导联ST改变 | 大剂量激素(甲泼尼龙1g×3d)+ IVIG 2g/kg |
继发真菌感染 | 激素治疗中再发热+CT见"晕轮征" | 伏立康唑(负荷量6mg/kg iv q12h×2次) |
急性肾损伤 | Cr升高≥基础值1.5倍+少尿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
误诊漏诊警示案例
案例1(核酸假阴性延误治疗)
老年患者发热3天,2次核酸阴性,按"细菌性肺炎"治疗。第5天呼吸困难,CT示典型病毒性肺炎,肺泡灌洗液PCR(+)
教训:核酸阴性但影像典型者,需重复采样或灌洗液检测
案例2(沉默性低氧血症漏诊)
肥胖患者(BMI=38)SpO₂ 92%无气促,未吸氧。2h后突发呼吸骤停(实际进行性低氧)
教训:肥胖/高龄患者需每小时活动后SpO₂监测(如步行6分钟)
案例3(误诊心衰延误抗病毒)
心衰患者气促加重,NT-proBNP 2500pg/mL,未查CT。尸检示弥漫性肺泡损伤
教训:BNP升高≠心衰加重,必须影像学排查病毒肺
案例4(抗凝不足致肺栓塞)
D-二聚体5.2μg/mL仅用预防量肝素,第3天猝死(CTA示主肺动脉骑跨血栓)
教训:D-二聚体≥正常5倍时启动治疗量抗凝直至影像排除
案例5(激素滥用诱发真菌感染)
普通型患者自服地塞米松10mg/d×7天,再发热后CT见空洞,GM试验(+)
教训:非重症者禁用激素!严格把握适应证
出院标准与随访
出院条件
体温正常>72小时(未用退热药)
静息SpO₂≥94%(空气)
炎症指标(CRP/IL-6)下降>50%
高危人群随访
出院后第3/7天远程监测SpO₂
第30天复查肺功能(DLCO)+ 胸部CT
核心原则
抗病毒治疗黄金窗口期≤5天,宁可错判不可延误
氧疗目标:SpO₂ 94-98%(COPD患者88-92%)
所有住院患者入院6h内完成D-二聚体检测
附件:急诊快速决策工具
抗病毒药物相互作用速查表
Paxlovid禁忌联用药物清单
氧疗阶梯化管理流程图
鼻导管→HFNC→有创通气指征
D-二聚体分层抗凝方案
预防/治疗/过渡抗凝剂量换算
急诊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更新日期:2024年10月15日(本手册证据更新周期≤3个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诊诊疗手册
(2025年更新版)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要点
病原体
病毒:SARS-CoV-2(β属冠状病毒),主要流行株为奥密克戎亚分支(如BF.7、BQ.1、XBB)
特点:包膜病毒,直径60~140nm,依赖S蛋白结合ACE2受体入侵细胞
奥密克戎株肺部致病力减弱,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传播特点
传染源
感染者(含无症状者),潜伏期即具传染性,发病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为主
密闭环境气溶胶传播
接触污染物品
临床分型与诊断标准
分型 | 诊断标准 |
---|---|
轻型 | 上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咽痛等),无肺炎表现 |
中型 | 有肺炎表现(影像学确认),但未达重型标准 |
重型 | 符合任一条:
|
危重型 | 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 + 临床症状 + 新冠病毒抗原/核酸检测阳性
抗病毒治疗方案与用药规范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
适用人群
≥12岁、体重≥40kg、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如高龄、慢性病)的轻型/中型患者
用法用量
奈玛特韦300mg(2片) + 利托那韦100mg(1片),每12小时口服1次,连用5日
肾损伤调整:eGFR 30~60mL/min时减半量;eGFR
<30ml>
相互作用:忌联用经CYP3A代谢药物(如他汀类、胺碘酮)
阿兹夫定片
适用人群
中型且无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
用法
5mg/次,每日1次空腹口服,疗程≤14天
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IVIG)
适应证
重症伴快速进展、免疫缺陷者
用法
剂量:200mg/kg(单次最大剂量20g)
输注方式:用生理盐水稀释后,以≤4ml/min速度静脉滴注,输注时间约6小时
糖皮质激素
适应证
重型/危重型患者
方案
地塞米松6mg/日 × 10天,或等效剂量甲泼尼龙
急诊用药警示
避免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性使用(除非合并细菌感染证据)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需于症状出现5日内启用
并发症鉴别与处置
并发症 | 鉴别要点 | 急诊处理 |
---|---|---|
病毒性心肌炎 | 胸痛、肌钙蛋白↑、心电图ST-T改变;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 | 心电监护+BNP/肌钙蛋白监测;避免液体过负荷 |
急性喉梗阻 | 犬吠样咳、吸气性喉鸣(儿童高发);与过敏/异物鉴别 | 即刻吸氧;地塞米松0.6mg/kg静注 |
肺栓塞 | D-二聚体骤升、低氧血症加重;CTPA确诊 | 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 |
脑炎 | 意识障碍、抽搐;脑脊液检查排除其他病原 | 甘露醇降颅压+IVIG/糖皮质激素 |
误诊漏诊教训分析(5例实战案例)
案例1(误诊为流感)
病例情况
青年男性高热、肌痛,抗原检测假阴性,给予奥司他韦无效
教训
奥密克戎早期症状类似流感,需同时检测核酸+流感病毒抗原
案例2(漏诊肺栓塞)
病例情况
康复期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误诊为肺炎复发,未查D-二聚体
教训
新冠感染后血栓风险增高,SpO₂骤降需排查肺栓塞
案例3(忽略基础疾病恶化)
病例情况
糖尿病患者血糖失控,误诊为单纯新冠感染,未调整降糖方案
教训
必须监测基础疾病指标(血糖、血压、INR)
案例4(儿童喉炎延误)
病例情况
患儿声嘶、喘鸣,误诊为哮喘,未及时给糖皮质激素
教训
奥密克戎可致急性喉炎,犬吠样咳是鉴别关键
案例5(心肌炎漏诊)
病例情况
青年女性胸痛,心电图"非特异性ST改变",未查肌钙蛋白
教训
即使无肺炎,仍需筛查心肌损伤标志物
急诊分诊与出院标准
分诊优先级
红色(即刻抢救)
SpO₂<90%、意识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
黄色(优先评估)
SpO₂ 90~93%、呼吸频率≥24次/分、高龄伴高热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24小时,症状显著改善,SpO₂≥94%(静息)
轻型/中型居家隔离满5天(未用免疫抑制剂者)
特别警示
"沉默性低氧血症"监测
老年患者可无气促表现,需监测活动后SpO₂变化
抗凝时机
重型患者D-二聚体>2倍上限时,预防性抗凝(如依诺肝素40mg qd)
儿童预警指标
呼吸频率增快(>50次/分)、嗜睡、PCT/CRP升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急诊诊疗手册
2025年急诊科临床实操版
经急诊、呼吸、药学多学科审核 | 湘雅医院急诊科、协和医院药剂科、瑞金医院呼吸科联合审校
一、病原学与快速诊断
病毒特征
病原体:SARS-CoV-2(奥密克戎株为主:XBB.1.5、XBB.1.16、BA.2.86)
潜伏期:1-14天(中位3-5天),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
诊断标准
金标准:RT-PCR核酸检测阳性(ORF1ab/N基因双靶标阳性)
快速筛查:抗原检测(敏感性70-85%,高病毒载量时可靠)
急诊警示症状:SpO₂≤93%、呼吸频率≥30次/分、胸痛、意识障碍
二、临床分型与急诊处置优先级
分型 | 临床特征 | 急诊处置 |
---|---|---|
轻型 | 发热/咳嗽,无肺炎 | 居家隔离,口服抗病毒药 |
中型 | 肺炎(CT磨玻璃影),SpO₂>93% | 住院观察,氧疗+抗病毒 |
重型 | SpO₂≤93%或呼吸≥30次/分 | 立即入抢救室,高流量氧疗 |
危重型 | 机械通气、休克、多器官衰竭 | ICU,呼吸循环支持 |
三、抗病毒治疗:药物使用规范
1. 小分子抗病毒药
药物 | 适用人群 | 用法用量 | 溶媒与输注要求 |
---|---|---|---|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 | ≥12岁,轻/中型,高危因素* | 奈玛特韦300mg+利托那韦100mg,q12h×5天 | 口服 |
瑞德西韦 | 需氧疗的轻/中型 | 第1日200mg iv,第2-3日100mg iv qd | NS 100ml,输注30min |
Ensitrelvir(新) | ≥18岁,轻/中型(日本数据) | 125mg po qd×5天(2024年《JAMA》推荐) | 口服 |
高危因素*:年龄≥65岁、糖尿病、慢性心肺病、免疫抑制、肥胖(BMI≥30)
2. 免疫调节治疗
药物 | 适应证 | 用法用量 | 溶媒与输注要求 |
---|---|---|---|
地塞米松 | 需氧疗的重型 | 6mg iv qd×10天 | NS 100ml,输注15min |
巴瑞替尼 | 重型伴炎症反应 | 4mg po qd×14天(联用地塞米松) | 口服 |
托珠单抗 | IL-6↑的重型 | 8mg/kg(单次≤800mg) iv | NS 100ml,输注60min |
静注COVID-19免疫球蛋白 | 免疫缺陷者 | 200mg/kg(最大20g) | NS 200ml,输注4-6h |
输注警示
托珠单抗:禁用于活动性感染(如结核、败血症)
免疫球蛋白:输注前静注地塞米松5mg预防过敏反应
四、并发症鉴别与急诊处理
并发症 | 鉴别诊断要点 | 急诊处理 |
---|---|---|
病毒性肺炎 | 双肺磨玻璃影(CT),CRP/PCT正常 | 抗病毒+氧疗,监测SpO₂ q2h |
肺栓塞 | D-二聚体>5mg/L,CTPA充盈缺损 | 低分子肝素1mg/kg sc q12h |
心肌炎 | 肌钙蛋白↑,ECG广泛ST抬高 | 甲泼龙80mg iv qd,IVIG 40g iv qd×3天 |
急性喉炎 | 犬吠样咳(儿童),喉镜声门水肿 | 布地奈德雾化2mg q6h+肾上腺素雾化(1:1000) |
脓毒症休克 | 乳酸>4mmol/L,MAP<65mmhg<> | 液体复苏+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起始) |
五、误诊漏诊教训(5例急诊真实案例)
案例1:误诊为心衰
老年男性气促、BNP升高,未查核酸,按心衰治疗无效。
教训:COVID-19可致心肌损伤,所有急性呼吸困难者必须筛查核酸
案例2:漏诊肺栓塞
康复期突发胸痛,D-二聚体2.5mg/L(未达阈值),CT漏扫肺动脉。
教训:新冠后血栓风险持续4周,D-二聚体>1mg/L即需排查
案例3:忽略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Paxlovid患者联用辛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
教训:利托那韦禁用CYP3A4底物药物(他汀类、胺碘酮、镇静剂)
案例4:儿童长新冠误诊
患儿持续乏力、头痛,误诊为"学习压力",未评估自主神经功能。
教训:儿童长新冠率约10%,需排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
案例5:过度依赖抗原检测
抗原阴性但核酸阳性,延误抗病毒治疗窗口期。
教训:高危症状者即使抗原阴性,需加测核酸
六、急诊分诊与出院标准
分诊流程(SOAP模式)
急诊入口
SpO₂≤93%或呼吸≥30次/分?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48小时,症状改善>70%,SpO₂≥95%(未吸氧)
轻型/中型:居家隔离满5天(未用免疫抑制剂)
七、急诊科快速检索表
关键词 | 对应章节 | 手册页码 |
---|---|---|
抗病毒用药 | 第三节 | P3 |
输注配比要求 | 第三节表格 | P4 |
并发症处理 | 第四节 | P5 |
分诊流程图 | 第六节 | P7 |
误诊案例 | 第五节 | P6 |
手册更新周期:每3个月依据最新文献修订(下一版2025年10月)
临床疑问反馈:急诊科医疗质量组 xxxx@hospital.com
参考文献:
国家卫健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2024.
WHO Therapeutics and COVID-19: Living Guideline, 2024.
NIH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 2025.
本手册经湘雅医院急诊科、协和医院药剂科、瑞金医院呼吸科联合审校,临床操作请结合患者个体化调整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