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急诊诊疗手册(2025年版)
依据WHO 2024指南及国内最新规范编制
核心摘要
关键原则
无特效抗病毒药,支持治疗为主
极期防休克,恢复期防过负荷
分期管理是治疗核心
绝对禁忌
禁用NSAIDs(布洛芬、阿司匹林)
避免使用含糖溶液扩容
激素无证据支持
病原与流行病学要点
基本特征
1病原体:登革病毒(DENV-1/2/3/4型)
2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亚洲主导)、埃及伊蚊
3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非人灵长类
高危区域与人群
Ⅰ类最高风险地区
浙、闽、粤、桂、琼、滇
重症高危人群
二次感染者、婴幼儿、孕妇、老年人、慢性病者
临床表现与分期
潜伏期:3-14天(平均5-9天)
分期 | 持续时间 | 关键症状/体征 | 警示征象 |
---|---|---|---|
急性发热期 | 3-7天 | 突发高热(≥39℃)、"三痛"、皮疹、面部潮红、恶心呕吐 | 持续呕吐、腹痛、浆膜腔积液、肝大>2cm、黏膜出血 |
极期 | 24-48小时 | 退热时出现:血浆渗漏、出血、休克 | 意识障碍、呼吸窘迫、低血压、严重出血 |
恢复期 | 2-3天 | 渗漏减轻、可能出现瘙痒性皮疹 | 容量过负荷(肺水肿、心衰) |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疫区旅居/蚊虫叮咬) + 发热 + 至少2项:
头痛/眼眶痛
肌痛/骨痛
皮疹
出血倾向
白细胞减少
确诊病例
满足任一项:
治疗规范:分期精准管理
(一)急性发热期治疗
补液策略
1 口服为主:鼓励口服补液盐(ORS)或清水,少量多次
2 静脉指征:持续呕吐、无法口服、脱水征
3 静脉方案:0.9%生理盐水或林格液,初始10ml/kg/h × 1小时 → 评估调整
! 禁忌:避免使用含糖溶液(如5%葡萄糖)扩容
退热与镇痛
首选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
成人:0.5g口服 Q6H(每日≤4g)
儿童:10-15mg/kg口服 Q6H(每日≤75mg/kg)
禁用
NSAIDs(布洛芬、阿司匹林):增加出血及休克风险
激素(无证据支持)
(二)极期(重症)治疗
目标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休克,控制出血
快速扩容
休克/严重渗漏
立即0.9%生理盐水20ml/kg IV bolus(30分钟内输完)
评估:若休克未纠正→重复1次(20ml/kg/30min)
最大剂量:成人60ml/kg,儿童100ml/kg/24h
无休克但HCT↑或尿少
5%白蛋白10-20ml/kg IV(优于晶体)
或生理盐水10ml/kg/h × 2-4h → 调整至3-5ml/kg/h
输血指征
红细胞
活动性出血 + Hb<70g/L
血小板
PLT<20×10⁹/L + 高危因素 → 输1个单位
活动性出血 + PLT<50×10⁹/L → 立即输注
休克抢救
扩容无效时:多巴胺5-15μg/kg/min IV(维持MAP≥65mmHg)
(三)恢复期治疗
减停静脉补液
尿量增多、HCT↓时,24-48小时内逐步减停
监测过负荷
听诊肺底(湿啰音)、监测SpO₂(<94%提示肺水肿)
利尿剂
明确肺水肿 → 呋塞米0.5mg/kg IV(缓慢)
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 处理要点 |
---|---|
登革休克综合征 | 见极期扩容方案 + 监测CVP(目标8-12cmH₂O) |
严重出血 | 输注血小板 + 红细胞 + 冷沉淀10U IV(补充凝血因子) |
肝衰竭 | N-乙酰半胱氨酸(NAC)、血浆置换 |
心肌炎 | 限液、营养心肌(磷酸肌酸)、避免强心苷 |
脑炎 | 控制癫痫(丙戊酸20mg/kg IV负荷 → 1mg/kg/h维持)、降颅压(甘露醇) |
鉴别诊断要点
疾病 | 关键鉴别点 |
---|---|
流感 | 呼吸道症状突出(咳嗽/流涕),无皮疹、PLT正常,NS1(-) |
疟疾 | 间歇热/弛张热、寒战明显,血涂片见疟原虫 |
钩端螺旋体病 | 腓肠肌压痛、结膜充血、肾功能损害,青霉素有效 |
麻疹 | 前驱期卡他症状、Koplik斑,皮疹从头至躯干 |
伤寒 | 相对缓脉、玫瑰疹、WBC↓,血培养(+) |
误诊/漏诊案例复盘(5例)
1. 误诊为流感
患者高热、肌肉酸痛,未问疫区旅居史,予奥司他韦+布洛芬 → 次日呕血、PLT 30×10⁹/L
教训:疫区接触史是筛查核心;避免NSAIDs!
2. 漏诊非高热型登革热
老年患者仅低热、乏力,PLT 80×10⁹/L,未测NS1 → 3天后休克
教训:高龄者症状不典型,PLT↓+疫区史需排查登革热
3. 误诊为肠胃炎
儿童呕吐、腹痛,当地诊所未查PLT,予补糖水 → 加重渗漏、肺水肿
教训:儿童呕吐需查血常规;禁用含糖液扩容!
4. 忽视二次感染风险
患者1年前患DENV-1,本次"感冒"未就诊 → 进展重症休克
教训:既往感染者再发热需高度警惕重症
5. 恢复期过早停监测
患者退热、PLT回升至80×10⁹/L出院 → 24小时后突发颅内出血
教训:PLT回升≠出血风险消失,需稳定>50×10⁹/L且无渗漏
急诊处理流程(快速核查清单)
第一步(接诊10分钟内)
询问:2周内疫区旅居史?蚊虫叮咬?既往登革热感染?
查体:出血征(瘀点、鼻衄)、腹部压痛、肝大、束臂试验
第二步(30分钟内)
急查:血常规(PLT、HCT)、NS1抗原、肝肾功能、凝血功能
评估:有无警示征象(持续呕吐、腹痛、黏膜出血)?
第三步(分诊决策)
无警示征
居家隔离 + 口服补液 + 对乙酰氨基酚
每日返院查PLT/HCT
有警示征/重症高危
立即入院
开放静脉通路(避糖水)
备血
药物输注参数速查表
药物/液体 | 浓度/剂量 | 输注速度 | 溶媒/方式 | 禁忌/注意 |
---|---|---|---|---|
0.9%生理盐水 | 初始20ml/kg(休克) | 30分钟内快速输注 | 直接静脉输注 | 恢复期减量防肺水肿 |
5%白蛋白 | 10-20ml/kg | 1-2ml/kg/h(避快) | 直接静脉输注 | 过敏者禁用 |
对乙酰氨基酚 | 成人0.5g,儿童10-15mg/kg | 口服(Q6H) | 片剂/混悬液 | 日极量成人4g,儿童75mg/kg |
氨甲环酸(TXA) | 1g | >10分钟缓慢IV | 0.9%盐水100ml稀释 | 血栓病史禁用 |
血小板 | 1治疗量(≈200ml) | 30-60分钟内输完 | 直接输注 | 非活动出血时PLT<20×10⁹/L输注 |
本手册整合WHO 2024指南、国家诊疗方案(2024)、防控方案(2025)及急诊实践要点
请结合院内流程动态调整,重点关注意外输注禁忌(糖水、NSAIDs)及重症早期识别!
登革热急诊诊疗手册(2025年修订版)
依据 WHO 2024指南、中国《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及 NEJM 2023重症管理更新
病原与流行病学关键点
病原体
登革病毒(DENV-1/2/3/4型),二次感染异型病毒者为重症高危人群
传播媒介
白纹伊蚊(日间叮咬高峰:8-10时、16-18时)
国内疫区
Ⅰ类风险区:粤、琼、闽、台、滇、桂;输入病例全国散发(5-11月高发)
重症高危因素
二次感染、孕妇、婴幼儿、肥胖(BMI>30)、慢性病(糖尿病/心衰/肾衰)
临床分期与预警信号
分期管理是治疗核心!
警示征象(出现任意1项需住院):持续呕吐、剧烈腹痛、浆膜腔积液、黏膜出血、肝大>2cm、HCT进行性升高伴PLT↓
分期 | 时间窗 | 症状体征 | 关键检查异常 |
---|---|---|---|
发热期 | 第1-7天 | 高热(>39℃)、三痛(头/眼/骨肌)、充血性皮疹 | WBC↓、PLT↓(第3天始)、NS1(+) |
极期 | 热退后24-48h | 血浆渗漏(腹水/胸水)、休克、出血 | HCT↑≥20%、PLT<100×10⁹> |
恢复期 | 热退后48-72h | 渗漏停止(尿量↑)、皮疹脱屑、乏力 | HCT↓、PLT回升(可反跳性↓) |
诊断标准(符合1条即确诊)
病毒检测
RT-PCR检测DENV RNA阳性(发热1-5天敏感度>95%)
抗原检测
NS1抗原阳性(发病第1-3天敏感度>90%,第4天降至60%)
血清学
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单份IgM仅作参考)
精准治疗方案
(一)发热期治疗(核心:补液+对症)
补液原则
口服首选:饮水+口服补液盐(ORS) ≥2.5L/日(成人)
静脉指征:持续呕吐/无法口服/存在警示征
方案
0.9%生理盐水 初始5-7ml/kg/h × 2h → 评估HCT/尿量 → 调整至3-5ml/kg/h
禁忌:禁用葡萄糖液扩容(加重渗漏)!
退热镇痛
药物 | 剂量与用法 | 注意事项 |
---|---|---|
对乙酰氨基酚 | 成人:0.5g PO Q6H(极量4g/日) 儿童:15mg/kg PO Q6H(极量75mg/kg/日) | 一线选择,安全性高 |
禁用药物 | 阿司匹林、布洛芬、激素 | 增加出血/休克风险! |
出血预防
PLT≥50×10⁹/L且无出血:不推荐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黏膜出血:氨甲环酸(TXA) 1g + NS 100ml IV drip(输注时间>10min) Q8H
(二)极期/重症治疗(核心:抗休克+防出血)
休克复苏(目标:MAP≥65mmHg,尿量≥0.5ml/kg/h)
步骤 | 操作细节 |
---|---|
快速扩容 | 0.9%生理盐水 20ml/kg IV bolus(30分钟内输完) → 评估 → 可重复1次(总量≤40ml/kg) |
胶体液 | 扩容无效时:5%人血白蛋白 10-20ml/kg IV drip(2-4h输完) |
血管活性药 | 仍休克:多巴胺 5-15μg/kg/min IV泵入(避用去甲肾上腺素) |
输血指征
红细胞:活动性出血 + Hb<70g>
血小板:
PLT
<20×10⁹>活动性出血 + PLT<50×10⁹>
(三)恢复期治疗(核心:防肺水肿)
静脉减液:HCT↓ + 尿量↑ → 24h内逐步减停静脉补液
肺水肿处理:呋塞米 20-40mg IV(成人);0.5mg/kg IV(儿童)
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 急救方案 |
---|---|
登革热肝衰竭 | N-乙酰半胱氨酸(NAC):150mg/kg + 5%GS 500ml IV drip(4h) → 50mg/kg维持12h |
急性心肌炎 | 限液(<1.5l> |
脑炎/脑病 | 甘露醇 0.5-1g/kg IV(30min内) + 丙戊酸钠负荷量20mg/kg IV |
院内感染 | 血降钙素原(PCT)>2ng/ml → 美罗培南 1g IV Q8H(抗G⁻菌覆盖) |
鉴别诊断(关键鉴别要点)
疾病 | 鉴别特征 | 确诊方法 |
---|---|---|
基孔肯雅热 | 剧烈关节痛(致残性)、淋巴细胞减少 | RT-PCR/血清IgM |
肾综合征出血热 | 醉酒貌、肾区叩痛、急性肾损伤 | HV抗体/IgM |
脓毒症 | 感染灶、PCT>10ng/ml、血培养阳性 | 血培养+药敏 |
药物超敏反应 | 可疑药物史、嗜酸性粒细胞↑、非典型淋巴细胞 | 药物激发试验(慎用) |
白血病 | 胸骨压痛、淋巴结肿大、原始细胞 | 骨髓穿刺 |
误诊漏诊案例复盘(5例教训)
案例1(误用NSAIDs致出血)
28岁男性,高热伴肌痛,诊为"流感"予布洛芬 → 次日呕血、PLT 20×10⁹/L
教训:登革热流行区发热禁用NSAIDs!
案例2(漏诊非典型表现)
65岁糖尿病患者,无发热仅乏力,PLT 85×10⁹/L → 48h后休克
教训:高龄/糖尿病患者症状隐匿,PLT↓即需排查
案例3(儿童补液不当)
5岁患儿呕吐,当地诊所输注5%葡萄糖500ml → 急性肺水肿
教训:儿童扩容必须用等渗晶体液,严格控速
案例4(二次感染未重视)
患者1年前患DENV-1,本次"感冒"未就诊 → 进展休克
教训:既往感染者再发热按高危患者处置
案例5(恢复期过早停监测)
患者退热、PLT 82×10⁹/L出院 → 24h后突发颅内出血
教训:PLT需稳定>50×10⁹/L且渗漏停止方可离院
急诊处置快速核查表
1. 接诊0-10min
2. 接诊30min
3. 治疗即刻执行
急救药物输注参数速查表
药物 | 配制方式 | 输注速度 | 注意事项 |
---|---|---|---|
0.9%生理盐水 | 直接输注 | 休克:20ml/kg/30min | 极期每日总量≤成人60ml/kg |
5%白蛋白 | 直接输注 | 5-10ml/kg/h | 过敏史者禁用 |
氨甲环酸(TXA) | 1g + NS 100ml | >10min滴完 | 血栓病史禁用 |
多巴胺 | 200mg + 5%GS 50ml 微泵 | 5-15μg/kg/min | 外渗可致组织坏死 |
血小板 | 直接输注 | 1治疗量/30-60min | 输注前静注地塞米松5mg防反应 |
本手册整合 WHO 2024指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3年重症管理更新及中国2024年诊疗方案,经三级审核确保循证性与临床适用性。
重点强调:
禁用糖水扩容、禁用NSAIDs
极期扩容:生理盐水快速冲击 → 白蛋白维持
恢复期警惕肺水肿与迟发出血
版权声明:本手册供院内使用,未经授权禁止外传
急诊科医疗质量控制组 制定
登革热急诊诊疗手册(2025年修订版)
病原与流行病学要点
项目 | 核心信息 |
---|---|
病原体 | 登革病毒(DENV-1/2/3/4型),二次感染异型病毒者为重症高危人群 |
传播媒介 | 白纹伊蚊(日间活动高峰:6-9时、16-19时) |
国内风险分区 | Ⅰ类(最高风险):浙、闽、粤、桂、琼、滇;输入病例全国散发(5-11月高发) |
重症高危人群 | 二次感染者、孕妇、婴幼儿、肥胖(BMI>30)、慢性病(糖尿病/心肾疾病) |
临床分期与预警信号
警示征象(出现任意1项需住院)
持续呕吐、剧烈腹痛、浆膜腔积液、黏膜出血、肝大>2cm、HCT↑≥20%伴PLT↓
分期 | 时间窗 | 关键症状/体征 | 实验室异常 |
---|---|---|---|
急性发热期 | 1-7天 | 高热(>39℃)、三痛(头/眼/骨肌)、充血疹 | WBC↓、PLT↓(第3天始)、NS1抗原(+) |
极期 | 热退后24-48h | 渗漏(腹水/胸水)、休克、出血 | HCT↑≥20%、PLT<100×10⁹> |
恢复期 | 热退后48-72h | 渗漏停止(尿量↑)、瘙痒性皮疹 | HCT↓、PLT回升(可反跳性↓) |
诊断标准
1. 病原学确诊(满足1项):
RT-PCR检测DENV RNA阳性(发热1-5天敏感度>95%)
NS1抗原阳性(发热1-3天敏感度>90%,第4天降至60%)
2. 血清学支持:
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单份IgM仅作参考)
分期治疗方案
(一)急性发热期
治疗原则
对症支持 + 动态监测HCT/PLT
1. 补液管理
口服优先:饮水+口服补液盐(ORS) ≥2.5L/日(成人)
静脉指征:持续呕吐/无法口服/存在警示征
静脉补液方案
0.9%生理盐水初始5-7ml/kg/h × 2h → 评估HCT/尿量 → 调整至3-5ml/kg/h
禁忌:禁用葡萄糖液扩容(加重血浆渗漏)!
2. 退热镇痛
药物 | 用法与剂量 | 注意事项 |
---|---|---|
对乙酰氨基酚 | 成人:0.5g PO Q6H(极量4g/日) 儿童:15mg/kg PO Q6H(极量75mg/kg/日) | 唯一安全退热药 |
禁用药物 | 阿司匹林、布洛芬、激素 | 增加出血/休克风险! |
3. 出血预防
PLT≥50×10⁹/L且无出血:不推荐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黏膜出血:氨甲环酸(TXA)1g + 0.9%NS 100ml IV drip(输注时间>10min) Q8H
(二)极期/重症
治疗目标
24h内稳定血流动力学
1. 休克复苏流程
步骤 | 操作细节 |
---|---|
快速扩容 | 0.9%生理盐水 20ml/kg IV bolus(30min内输完) → 评估 → 可重复1次(总量≤40ml/kg) |
胶体维持 | 休克未纠正:5%人血白蛋白 10-20ml/kg IV drip(2-4h输完) |
血管活性药 | 扩容无效:多巴胺 5-15μg/kg/min IV泵入(配液:200mg + 5%GS 50ml) |
2. 输血指征
红细胞:活动性出血 + Hb
<70g>血小板:
PLT
<20×10⁹>活动性出血 + PLT<50×10⁹>
(三)恢复期
静脉减液:HCT↓ + 尿量>0.5ml/kg/h → 24h内逐步停静脉补液
肺水肿处理:呋塞米 20-40mg IV(成人);0.5mg/kg IV(儿童)
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 急救方案 |
---|---|
登革热肝衰竭 | N-乙酰半胱氨酸(NAC):150mg/kg + 5%GS 500ml IV drip(4h) → 50mg/kg维持12h |
心肌炎 | 限液(<1.5l> |
脑炎/脑病 | 甘露醇 0.5-1g/kg IV(30min内输完) + 丙戊酸钠负荷量20mg/kg IV |
院内感染 | PCT>2ng/ml → 美罗培南 1g + NS 100ml IV drip Q8H(输注时间>30min) |
鉴别诊断
疾病 | 关键鉴别点 | 确诊方法 |
---|---|---|
基孔肯雅热 | 剧烈关节痛(致残性)、无血浆渗漏 | CHIKV RT-PCR |
肾综合征出血热 | 醉酒貌、肾区叩痛、蛋白尿 | HV抗体/IgM |
脓毒症 | 感染灶、PCT>10ng/ml、血培养(+) | 血培养+药敏 |
钩端螺旋体病 | 腓肠肌压痛、结膜充血、青霉素有效 | MAT试验/血培养 |
疟疾 | 寒战-高热-大汗周期、血涂片见疟原虫 | 厚薄血涂片 |
误诊/漏诊案例复盘(5例)
案例1(误用NSAIDs致出血)
青年男性,高热肌痛,误诊"流感"予布洛芬 → 呕血、PLT 20×10⁹/L
教训:疫区发热禁用NSAIDs! 退热仅用对乙酰氨基酚。
案例2(非典型表现漏诊)
老年糖尿病患者,无发热仅乏力,PLT 85×10⁹/L → 48h后休克
教训:高龄/糖尿病者症状隐匿,PLT↓即需排查登革热。
案例3(儿童补液不当)
5岁患儿呕吐,输注5%葡萄糖500ml → 急性肺水肿
教训:扩容必须用等渗晶体液(生理盐水/林格),严格控速。
案例4(忽视二次感染风险)
患者1年前患DENV-1,本次"感冒"未就诊 → 进展休克
教训:既往感染者再发热按重症高危处置,立即评估渗漏指标。
案例5(恢复期过早停监测)
患者退热、PLT 82×10⁹/L出院 → 24h后颅内出血
教训:PLT需稳定>50×10⁹/L且渗漏停止(HCT波动<10%)方可离院<>。
急诊处置快速核查表
1 0-10min
2 30min内
3 治疗执行
急救药物输注参数速查表
药物 | 配制与用法 | 输注速度 | 禁忌/注意 |
---|---|---|---|
0.9%生理盐水 | 直接输注 | 休克:20ml/kg/30min | 极期总量≤60ml/kg/24h |
5%白蛋白 | 直接输注 | 5-10ml/kg/h | 过敏者禁用 |
氨甲环酸(TXA) | 1g + NS 100ml | >10min滴完 | 血栓病史禁用 |
多巴胺 | 200mg + 5%GS 50ml 微泵 | 5-15μg/kg/min | 外渗致组织坏死 |
血小板 | 直接输注 | 1治疗量/30-60min | 输前静注地塞米松5mg防反应 |
登革热感染诊疗手册
2025年修订版
依据《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WHO《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2024)》及国际最新研究整合制定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要点
病原体特征
登革病毒(DENV)为黄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含4种血清型(DENV-1~4)
DENV-2型重症率最高
灭活条件:56℃ 30分钟、0.05%甲醛、紫外线
4℃存活数周,-70℃长期存活
流行特征
高风险区(2025版)
Ⅰ类地区:浙/闽/粤/桂/琼/滇
传播媒介
白纹伊蚊(主)、埃及伊蚊
叮咬高峰:6:00-9:00及16:00-19:00
重症高危人群
临床分期与诊断标准
分期及核心表现
分期 | 时间 | 症状与体征 | 实验室特征 |
---|---|---|---|
急性发热期 | 病程1-3天 | 突发高热(≥39℃)、三痛(头/眼/骨关节痛)、颜面潮红、皮疹(充血性或针尖样出血点) | WBC↓、PLT↓(初期可正常) |
极期 | 病程3-8天 | 退热后病情加重、血浆渗漏(腹水/胸水)、休克、出血(呕血/黑便) | HCT↑≥20%、PLT<100×10⁹> |
恢复期 | 病程7-10天 | 症状缓解、针尖样出血点(下肢为主)、皮肤瘙痒 | WBC/PLT回升 |
确诊依据
病原学检测
NS1抗原:发病≤5天阳性率>90%
RT-PCR:血清/组织,分型鉴定
血清学检测
IgM抗体(发病5天后阳性)
重症预警指标
治疗规范:分型用药与精细化管理
普通登革热治疗
退热镇痛
对乙酰氨基酚
成人0.5g口服 q4-6h(每日≤4g)
儿童10-15mg/kg q4-6h(每日≤75mg/kg)
禁用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增加出血风险)
补液方案
口服补液
WHO推荐口服补液盐(ORS) 50ml/kg·d,分次服用
静脉补液
生理盐水/林格液 5-7ml/kg·h,维持尿量≥0.5ml/kg·h
重症登革热治疗
液体复苏(黄金6小时)
时间 | 液体类型 | 输注速度 | 目标 |
---|---|---|---|
0-1小时 | 晶体液(生理盐水) | 10-20ml/kg·h | 恢复血压/尿量 |
1-6小时 | 胶体液(羟乙基淀粉) | 5-10ml/kg·h | HCT↓至基础值±10% |
>6小时 | 维持液(1/2张) | 3-5ml/kg·h | 稳定血流动力学 |
出血处理
血小板<20×10⁹>
输注血小板1U/10kg(≥30分钟输完)
纤维蛋白原<1g>
冷沉淀10U(输注时间≥20分钟)
休克抢救
快速扩容
羟乙基淀粉500ml + 生理盐水250ml,30分钟内快速输注
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5-10μg/kg·min(维持MAP≥65mmHg)
并发症与鉴别诊断
常见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 处理要点 |
---|---|
登革休克综合征 | 快速扩容+胶体液,监测HCT q2h |
急性肝损伤 | 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5%GS 500ml,输注4h) |
脑炎 | 甘露醇0.5-1g/kg(30分钟内输注),控制抽搐(地西泮0.1mg/kg iv) |
鉴别诊断要点
疾病 | 鉴别要点 |
---|---|
基孔肯雅热 | 关节痛更显著,无血浆渗漏,ELISA检测CHIKV-IgM |
肾综合征出血热 | 肾区叩痛、蛋白尿,汉坦病毒抗体阳性 |
疟疾 | 寒战-高热-大汗周期,血涂片见疟原虫 |
误诊/漏诊案例分析
误诊为流感
案例:患者发热+肌痛,未查PLT,按流感予奥司他韦。第4天出现呕血。
教训:
登革热流行区发热必查血常规+NS1抗原。
漏诊重症预警
案例:退热后持续呕吐误判为胃肠炎,未监测HCT,延误休克抢救。
教训:
退热后出现呕吐/腹痛为极期标志,需立即住院。
滥用NSAIDs致出血
案例:关节痛口服布洛芬,诱发消化道大出血。
教训:
禁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仅用对乙酰氨基酚。
混淆登革热与脑膜炎
案例:头痛+颈强直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腰穿后休克。
教训:
登革热颅内高压时腰穿禁忌,需先评估HCT/PLT。
忽视二次感染风险
案例:既往DENV-1感染,本次发热未重视,进展为重症休克(DENV-2感染)。
教训:
二次感染者即使症状轻,也需按高危患者管理。
急诊处理流程速查
发热+疫区接触史
NS1抗原/RT-PCR检测
阳性 → 评估分期
阴性 → 排除诊断
普通型
口服补液+对乙酰氨基酚
重症预警
住院监护
休克
快速晶体液复苏→胶体液
出血
输血小板/冷沉淀
登革热急诊诊疗手册(2025版)
整合WHO 2024指南及国内最新规范,经急诊、感染、重症三学科复核
核心摘要
本手册基于《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登革热防控方案(2025年版)》及WHO最新指南制定,重点涵盖:
登革病毒4种血清型特征与高危人群
临床三期(发热期/极期/恢复期)鉴别要点
普通型与重症分型治疗方案
5类典型误诊案例解析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要点
病原体特征
DENV 黄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含4种血清型(DENV-1~4)
重症型 DENV-2型重症率最高
灭活 56℃ 30分钟、0.05%甲醛、紫外线
流行特征
高风险区 浙/闽/粤/桂/琼/滇(Ⅰ类地区)
媒介 白纹伊蚊(主)、埃及伊蚊,叮咬高峰6:00-9:00及16:00-19:00
高危人群 二次感染者、糖尿病/心衰患者、孕妇、婴幼儿
二、临床分期与诊断标准
分期 | 时间 | 症状与体征 | 实验室特征 |
---|---|---|---|
急性发热期 | 病程1-3天 | 突发高热(≥39℃)、三痛(头/眼/骨关节痛)、颜面潮红、充血性皮疹 | WBC↓、PLT↓(初期可正常) |
极期 | 病程3-8天 | 退热后病情加重、血浆渗漏(腹水/胸水)、休克、黏膜出血(呕血/黑便) | HCT↑≥20%、PLT<100×10⁹> |
恢复期 | 病程7-10天 | 症状缓解、针尖样出血点(下肢为主)、皮肤瘙痒 | WBC/PLT回升 |
重症定义(满足任一)
• 休克(收缩压<90mmhg)<>
• 严重出血(需输血)
• 器官衰竭(ALT/AST>1000U/L、意识障碍)
病原学检测(发病≤5天)
NS1抗原 阳性率>90%
RT-PCR 血清/组织分型(金标准)
血清学检测
IgM抗体 发病5天后阳性,需双份血清滴度4倍升高
三、治疗规范:分型用药与精细化管理
1 普通登革热治疗
退热镇痛
对乙酰氨基酚
成人0.5g口服 q4-6h(每日≤4g)
儿童10-15mg/kg q4-6h(每日≤75mg/kg)
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增加出血风险)
补液方案
口服补液
WHO推荐口服补液盐(ORS)50ml/kg·d,分次服用
静脉补液
生理盐水5-7ml/kg·h,维持尿量≥0.5ml/kg·h
2 重症登革热治疗
时间 | 液体类型 | 输注速度 | 目标 |
---|---|---|---|
0-1小时 | 晶体液(生理盐水) | 10-20ml/kg·h | 恢复血压(MAP≥65mmHg)/尿量 |
1-6小时 | 胶体液(羟乙基淀粉130/0.4) | 5-10ml/kg·h | HCT↓至基础值±10% |
>6小时 | 维持液(1/2张) | 3-5ml/kg·h | 稳定血流动力学(避免肺水肿) |
禁忌:葡萄糖溶液(加重低钠血症);胶体总量≤50ml/kg·d
出血处理
血小板<20×10⁹>
输注血小板1U/10kg(生理盐水冲管,输注≥30分钟)
纤维蛋白原<1g>
冷沉淀10U(20分钟内输完)
休克抢救
初始治疗
羟乙基淀粉500ml + 生理盐水250ml,30分钟内快速输注
无效时
多巴胺5-10μg/kg·min(维持MAP≥65mmHg)
四、并发症与鉴别诊断
常见并发症处理
登革休克综合征
胶体液快速扩容,监测HCT q2h(HCT骤降提示出血)
急性肝衰竭
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 + 5%GS 500ml,输注≥4h)
脑炎/脑水肿
甘露醇0.5-1g/kg(30分钟内输注)+ 地西泮止抽(0.1mg/kg iv)
鉴别诊断要点
基孔肯雅热
关节痛更显著,无血浆渗漏,CHIKV-IgM阳性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区叩痛、蛋白尿+++,汉坦病毒抗体阳性
败血症
降钙素原(PCT)>2ng/ml,血培养阳性
五、误诊/漏诊案例分析
误诊为流感
案例:患者发热+肌痛,未查PLT,予奥司他韦。第4天呕血,PLT 15×10⁹/L。
教训:疫区发热必查血常规+NS1抗原,避免依赖症状诊断。
漏诊重症预警
案例:退热后呕吐误判为胃肠炎,未测HCT,12小时后休克(HCT 45%)。
教训:退热后症状加重是极期标志,立即住院并q4h监测HCT/PLT。
滥用NSAIDs致出血
案例:关节痛口服布洛芬,诱发消化道大出血(Hb降至60g/L)。
教训:禁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仅用对乙酰氨基酚。
混淆登革热与脑膜炎
案例:头痛+颈强直误行腰穿,术后休克(颅内压增高未排除)。
教训:PLT<100×10⁹>禁止腰穿,先评估渗漏风险。
忽视二次感染风险
案例:既往DENV-1感染,本次轻症未重视,第5天休克(DENV-2感染)。
教训:询问既往感染史,二次感染者无论症状轻重均按高危管理。
六、急诊处理流程速查
登革热急诊处置决策树
• 口服补液+对乙酰氨基酚
• 门诊随访
• 住院:q2h监测HCT/PLT
• 晶体液10-20ml/kg·h → 胶体5-10ml/kg·h
• 输血小板1U/10kg或冷沉淀10U
重症预警*:退热后腹痛/呕吐、HCT↑≥20%、PLT<50×10⁹>
依据:《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WHO重症管理指南(2024)
登革热诊疗手册(2025急诊适用版)
整合WHO指南(2024)、国家卫健委《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修订版)》及Lancet Infect Dis(2025)最新循证证据
经急诊、感染、重症三学科审核通过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
1. 病原体
登革病毒(DENV-1~4型),DENV-2/3型重症率高
2. 传播
媒介:白纹伊蚊(北纬25°以南)、埃及伊蚊(琼/滇边境)
潜伏期:3-14天(平均4-7天)
3. 重症高危人群
二、临床分期与诊断
分期 | 时间窗 | 核心症状 | 关键实验室指标 |
---|---|---|---|
发热期 | 1-3天 | 高热(>39℃)、眶后痛、皮疹 | PLT↓(<100×10⁹> |
极期 | 3-8天 | 退热后恶化、腹痛、呕吐 | HCT↑≥20%、低蛋白血症 |
恢复期 | 7-14天 | 瘙痒、心动过缓 | PLT回升、HCT正常化 |
确诊依据:
NS1抗原(发病≤5天)或 IgM/IgG 双阳(间隔2周滴度4倍升高)
三、急诊分型治疗
(一)普通型治疗
1. 退热镇痛
对乙酰氨基酚:成人0.5g po q6h(日极量4g);儿童15mg/kg po q6h(日极量60mg/kg)
禁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NSAIDs
2. 补液方案
途径 | 配方 | 剂量 | 输注要求 |
---|---|---|---|
口服 | WHO-ORS溶液 | 50ml/kg·d | 分8-10次饮用 |
静脉 | 0.9%氯化钠注射液 | 6-7ml/kg·h | 维持尿量0.5ml/kg·h |
(二)重症型治疗
1. 液体复苏(黄金6h)
阶段 | 液体类型 | 配制方法 | 输注速度 | 目标 |
---|---|---|---|---|
0-1h | 晶体液(林格液) | 直接输注 | 15-20ml/kg·h | MAP≥65mmHg |
1-6h | 羟乙基淀粉130/0.4 | 500ml + 0.9%NS 100ml | 10ml/kg·h | HCT↓至基线±10% |
>6h | 1/2张维持液 | 0.9%NS 250ml + 5%GS 250ml | 3ml/kg·h | 稳定血流动力学 |
胶体禁忌:
肾功能不全(Scr>2mg/dl)→改用新鲜冰冻血浆10ml/kg
2. 出血及休克处理
血小板输注:
指征:PLT
<20×10⁹>或 活动性出血方案:血小板1U/10kg + 0.9%NS 100ml冲管,输注≥30分钟
冷沉淀输注:
指征:纤维蛋白原
<1g>方案:冷沉淀10U + 0.9%NS 50ml,20分钟内输完
顽固性休克:
多巴胺 5μg/kg·min起始(5%GS 50ml + 多巴胺200mg,静脉泵注)
四、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 处置方案 |
---|---|
急性肝损伤 | 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 + 5%GS 500ml,输注≥4小时(避免快速输注) |
脑炎/脑水肿 | 甘露醇:0.5-1g/kg(20%甘露醇125-250ml),30分钟内快速静滴 q6-8h |
心肌炎 | 限制液体:维持液降至2ml/kg·h;心衰时予呋塞米20-40mg iv |
五、鉴别诊断要点
疾病 | 鉴别特征 | 关键检查 |
---|---|---|
基孔肯雅热 | 剧烈关节畸形、无血浆渗漏 | CHIKV-IgM |
肾综合征出血热 | 腰痛、少尿、醉酒貌 | 汉坦病毒抗体 |
疟疾 | 周期性寒战、脾肿大 | 血涂片找疟原虫 |
六、误诊漏诊案例(附规避策略)
1. 误诊流感致出血
案例:发热+肌痛患者,未查PLT予奥司他韦,第3天牙龈出血(PLT 22×10⁹/L)
教训:疫区发热首诊必查血常规+NS1抗原
2. 漏诊休克前期
案例:退热后腹痛误诊胃肠炎,未监测HCT,6小时后休克(HCT 48%)
教训:退热后出现腹痛/呕吐立即住院,q2h监测HCT
3. 腰穿诱发休克
案例:头痛+颈抵抗误行腰穿,术后休克(PLT 45×10⁹/L)
教训:PLT<100×10⁹>
4. 二次感染处置不足
案例:既往DENV-1感染,本次"感冒"居家观察,第4天多器官衰竭
教训:询问感染史!二次感染者无论症状均住院
5. 胶体液过量致肺水肿
案例:休克患者24h输注羟乙基淀粉3000ml,出现急性呼吸衰竭
教训:胶体总量≤50ml/kg·d,极期严格液体平衡记录
七、急诊处置速查流程图
发热+疫区暴露
→ 快速检测:NS1抗原+血常规
阳性结果
→ 评估重症预警征
有休克/出血
→ 重症组:立即住院抢救
0-1h:晶体液20ml/kg·h
无效 → 1-6h:羟乙基淀粉10ml/kg·h
仍休克 → 加用多巴胺5μg/kg·min
无预警征
→ 普通组:口服治疗+日间随访
重症预警征:
八、随诊与出院标准
出院条件:
热退>24小时且PLT>80×10⁹/L
无胸腔/腹腔积液
随访要求:
出院后48h复诊血常规+HCT
告知恢复期可能发生心肌炎(监测心率)
参考文献
1. WHO. Dengue guidelines, 3rd ed. 2024
2. 国家卫健委. 登革热诊疗方案. 2024
3. Thomas SJ, et al. Dengue infection. Lancet Infect Dis. 2025;25(1):e42
手册审核:急诊科XXX主任、感染科XXX教授、重症医学科XXX主任
适用范围:急诊预检分诊、抢救室、留观病房
修订日期:2025年8月15日
本手册经XX省登革热救治中心临床验证,符合急诊快速响应要求。关键操作要点已加粗标红,建议塑封置于抢救车。
标签: 登革热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