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无涯

恙虫病诊疗指南与危重病例救治

admin 6 0

恙虫病诊疗指南与危重病例救治

恙虫病诊疗指南与危重病例救治

基于2024年最新指南与临床实践的权威总结

急诊科医师参考

一、病因机制

病原体

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属立克次体科。

传播途径

  • 经恙螨幼虫(主要为纤恙螨)叮咬传播

  • 啮齿类动物(如鼠类)为常见宿主

  • 人类因进入疫区(灌木丛、草地)被叮咬感染

发病机制

血管损伤:病原体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全身小血管炎,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及器官损伤。

炎症反应:释放毒素及免疫复合物,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重者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与发热

潜伏期4~21天(平均10~14天),急起高热(39~41℃),多呈弛张热,伴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病程第2周加重,可出现谵妄、昏迷、心肌炎、肺炎等。

特征性体征

焦痂与溃疡

发生率70%~100%,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焦痂(直径3~15mm),边缘隆起伴红晕,脱落后形成溃疡。好发于潮湿隐蔽部位(男性腹股沟/会阴;女性腋窝/乳房)。

淋巴结肿大

焦痂附近淋巴结明显肿痛(如腹股沟、腋下)。

皮疹

病程4~6天出现暗红色斑丘疹,始于躯干,向四肢扩散,无痒感。

肝脾肿大

肝大(10%~30%)、脾大(30%~50%)。

并发症

重症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急性肾衰、DIC,病死率未治疗者达30%~70%。

三、诊断标准

2024年专家共识

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流行区野外活动史) + 发热 + 淋巴结肿大或皮疹,且排除其他疾病。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 + 焦痂/溃疡;或流行病学史 + 发热 + 焦痂/溃疡。

实验室确诊病例

符合上述任一,且满足以下任一项:

  • 外斐试验OXK效价≥1:160

  • IFA IgM≥1:1280或双份血清滴度4倍升高

  • PCR检测靶基因(56kDa、47kDa、groEL)≥2个阳性

  • 病原体分离阳性

  • 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IgM阳性

四、治疗方案

核心原则

早期抗病原治疗 + 器官支持(重症关键)。

抗病原治疗(疗程7~10天,退热后至少3天)

药物成人用法儿童用法备注
多西环素(首选)0.1g q12h PO/IV,首剂0.2g≤45kg:2.2mg/kg q12h;>45kg:同成人静脉输注:NS 100ml稀释,30min滴完
阿奇霉素0.5g qd PO/IV10mg/kg qd(最大0.5g)替代孕妇/儿童;5%GS 250ml稀释,>1h滴注
氯霉素0.5g q6h PO/IV25mg/kg q6h需监测骨髓抑制

注意: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无效。

重症综合治疗

抗休克

  • 晶体液复苏(NS/平衡液),目标平均动脉压≥65mmHg

  • 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起始,根据CVP调整

呼吸支持

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有创通气(ARDS时)

DIC处理

  • 血小板

    <20×10⁹>
  • 纤维蛋白原

    <1.5g>
  • 凝血因子缺乏:新鲜冰冻血浆15ml/kg

肝肾功能保护

避免肝损药物,必要时血液净化

五、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发热性疾病鉴别:

伤寒

缓起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血培养/肥达试验阳性,无焦痂。

流行性出血热

发热期后出现低血压、少尿,伴肾损,血清IgM抗体阳性。

登革热

高热、肌痛、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登革病毒IgM阳性。

钩端螺旋体病

腓肠肌压痛、结膜充血,钩体凝溶试验阳性。

疟疾

周期性寒战-高热-大汗,血涂片见疟原虫。

六、恙虫病危重抢救病例

假设体重50kg

病例摘要

既往史

农民,糖尿病5年(口服二甲双胍控制),无过敏史。

主诉

发热7天,意识模糊1天。

现病史

  • 7天前田间劳作后发热(Tmax 40.1℃),伴寒战、头痛,当地予"头孢曲松"治疗无效

  • 3天前出现气促、少尿(

    <400ml>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T 40.3℃,P 142次/分,R 32次/分,BP 78/45mmHg,SpO₂ 88%(未吸氧)

神经系统:昏迷状,球结膜水肿

皮肤:左腰焦痂(1×1cm,黑色),四肢多发瘀斑

其他:双肺湿啰音,心音低钝;腹软,肝肋下3cm

辅助检查

项目结果危急值
血常规WBC 16.7×10⁹/L, Plt 21×10⁹/LPlt↓, Hb 72g/L
凝血功能PT 28s, APTT 68s, FIB 0.8g/L, D-二聚体 12mg/LFIB↓, D-二聚体↑
生化ALT 586U/L, Cr 221μmol/L, Alb 24g/L, K⁺ 2.8mmol/L肝肾功能损害,低蛋白
血气分析pH 7.21, PaO₂ 55mmHg, Lac 5.6mmol/L代谢性酸中毒,低氧
NGS恙虫病东方体序列数53,980(置信度99%)确诊依据

诊治经过

初始抢救(入院0~2h)

呼吸支持

高流量氧疗(FiO₂ 60%,流量50L/min) → 无改善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PEEP 10cmH₂O)

抗休克
  • 快速补液:NS 500ml 30min内输完,后以500ml/h持续

  • 去甲肾上腺素:0.2μg/kg/min泵入(NS 50ml+去甲肾10mg,5ml/h起),维持MAP>65mmHg

抗病原治疗
  • 多西环素0.2g IV(首剂,NS 100ml稀释,30min滴完) → 后0.1g q12h

  • 阿奇霉素0.5g IV(5%GS 250ml稀释,2h滴完)qd

DIC纠正(入院2~24h)

  • 输血小板1治疗量 + 新鲜冰冻血浆600ml(相当于15ml/kg) + 冷沉淀10U

  • 监测凝血功能q6h,FIB升至1.5g/L后停冷沉淀

器官支持(入院24~72h)

肾脏替代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纠正酸中毒、高钾及容量过负荷

保肝

谷胱甘肽1.8g IV qd(NS 100ml稀释)

营养

肠外营养(热卡25kcal/kg/d,蛋白1.5g/kg/d)

转归

第3天体温降至37.8℃,血压稳定;第5天撤呼吸机;第7天凝血功能正常;第15天出院。

救治经验总结

早期识别线索

野外活动史 + 稽留热 + 焦痂(需全面查体,尤其隐蔽部位)是诊断关键。

抗病原治疗优先

疑似重症恙虫病时,无需等待血清学结果,立即启用多西环素+阿奇霉素。

液体管理策略

合并肺水肿时,以CVP指导补液(目标8~12cmH₂O),避免盲目扩容。

凝血紊乱处理

DIC早期补充凝血底物(血小板、冷沉淀)比抗凝更关键。

多学科协作

重症需联合ICU、感染科、血液科,动态监测器官功能。

本文基于2024年《恙虫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MSD诊疗手册及重症护理实践综合撰写,救治方案符合当前国际指南(如CDC、WHO推荐)。



标签: 恙虫病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