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与坏死性筋膜炎诊疗指南
依据2023年IDSA《皮肤软组织感染指南》、2024年中国《脓毒症降钙素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及急诊临床实践
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综合诊疗要点
病因机制
主要病原体
① 革兰阳性菌(85%):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MRSA占比>30%)、A组β-溶血链球菌(GAS)
② 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糖尿病/免疫抑制者)
③ 厌氧菌:梭菌属、拟杆菌属(坏死性感染)
感染途径
① 皮肤屏障破坏(外伤、溃疡、手术切口)
② 血行播散(心内膜炎、败血症)
③ 毒素介导损伤(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临床表现分级
轻度
蜂窝织炎:局部红肿热痛,边界不清(直径<5cm),无全身症状
中度
脓肿:波动感肿块,伴发热(体温>38℃)或淋巴结肿大
重度
坏死性筋膜炎:皮肤大理石花纹、血性大疱、捻发音,疼痛超越皮损范围
危重
脓毒性休克:意识障碍(GCS≤12)、乳酸≥4mmol/L、多器官衰竭
诊断标准(2023 IDSA标准)
基本诊断要素
① 局部体征(红肿热痛+波动感/捻发音)
② 全身炎症反应(以下≥2项):
- 体温>38℃或<36℃
- WBC>12×10⁹/L或<4×10⁹/L
- HR>90次/分
- RR>20次/分
关键辅助检查
① 降钙素原(PCT):
- ≥0.25ng/ml → 提示细菌感染
- ≥0.5ng/ml → 需启动抗生素
- ≥2ng/ml → 脓毒症高风险
② 影像学:超声(脓肿定位)、CT/MRI(气体影提示坏死)
③ 病原学:脓液培养(阳性率>80%)、血培养(阳性率<10%)
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选择
感染类型 | 经验性方案(静脉) | 疗程 |
---|---|---|
非坏死性SSTI | 头孢唑林2g q8h | 5-7天 |
坏死性SSTI | 万古霉素15mg/kg q12h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q6h | 清创后维持7天 |
MRSA高风险者 | 利奈唑胺600mg q12h 或 达托霉素6mg/kg qd | - |
外科干预指征
① 脓肿直径>5cm → 切开引流
② 坏死性感染 → 6小时内急诊清创(延误>24h死亡率达70%)
PCT指导抗生素停药(2024中国共识)
① PCT峰值下降>80% + 临床稳定 → 停用抗生素
② PCT持续>0.5ng/ml → 需排查感染灶未控制
鉴别诊断
疾病 | 核心鉴别点 | 确诊方法 |
---|---|---|
痛风性关节炎 | 第一跖趾关节红肿,血尿酸>480μmol/L | 关节液镜检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Homans征阳性,D-二聚体>5mg/L | 超声多普勒 |
带状疱疹 | 沿神经节分布水疱,疼痛先于皮疹 | 病毒PCR |
坏疽性脓皮病 | 溃疡周边紫红色隆起,伴自身免疫病史 | 病理活检 |
坏死性筋膜炎危重抢救病例(50kg患者实战用药细节)
病例资料
既往史
女性,62岁,2型糖尿病(HbA1c 9.8%),慢性肾病CKD3期
主诉
右小腿剧痛伴高热、意识模糊8小时
现病史
① 3天前右小腿蚊虫叮咬后搔抓破溃,局部红肿蔓延至大腿
② 8小时前突发寒战、高热(41.2℃),呕吐3次,尿量<20ml/h
③ 逐渐出现胡言乱语,反应迟钝
查体
① 生命体征:BP 74/40mmHg,HR 148次/分,SpO₂ 89%(面罩给氧下),GCS 10分
② 局部体征:右下肢广泛紫红色瘀斑,大腿内侧见直径4cm血性大疱,触诊捻发音(+),疼痛评分9分(皮损范围仅对应6分)
③ 休克征:四肢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5秒
辅助检查
项目 | 结果 | 危急值判断 |
---|---|---|
PCT | 42.6 ng/ml | 脓毒症(>10 ng/ml) |
乳酸 | 8.3 mmol/L | 组织缺氧 |
肌酐 | 386 μmol/L | 急性肾损伤 |
CT | 筋膜层广泛气体影、积液 | 坏死性筋膜炎 |
抢救流程与用药方案(按时间轴)
0-30分钟(急诊抢救室)
液体复苏
① 生理盐水1000ml快速输注(15分钟内)
② 羟乙基淀粉500ml(输注速率500ml/h)
经验性抗生素(按50kg体重计算)
药物 | 用量及配置 | 输注方式 |
---|---|---|
万古霉素 | 15mg/kg×50kg=750mg | 溶入250ml生理盐水,输注>60分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4.5g | 溶入100ml生理盐水,输注30分钟 |
血管活性药
去甲肾上腺素0.3μg/kg/min始泵注
1-2小时
① 紧急手术:广泛清创切除坏死组织(首次清创面积30%体表面积)
② 病原学回报:创面PCR检出 A组链球菌+MRSA
术后管理(PCT导向治疗)
时间 | PCT值 | 抗菌方案调整 |
---|---|---|
D1 | 42.6 ng/ml | 万古霉素750mg q12h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q6h |
D3 | 9.8 ng/ml | PCT降幅77% → 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D5 | 1.2 ng/ml | 万古霉素改为利奈唑胺600mg q12h(口服序贯) |
D7 | 0.4 ng/ml | 停用所有抗生素 |
器官支持
① CRRT治疗:乳酸>5mmol/L启动,维持尿素<20mmol/L
② 血糖控制:胰岛素泵0.1U/kg/h,目标血糖8-10mmol/L
救治经验总结(急诊医师视角)
1 预警"三联征"需秒级响应
疼痛超越皮损范围 + 大理石样花纹 + 血性大疱 = 即刻呼叫手术团队
2 抗生素使用的三个关键细节
① 万古霉素必须用足量盐水(≥250ml)缓滴>60min,避免红人综合征
②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需专用通路输注(与万古霉素存在配伍禁忌)
③ 坏死性感染首剂抗生素术后仍需追加(清创时组织药物浓度不足)
3 液体复苏的"双目标管理"
早期:30ml/kg晶体液1小时内输完(本例1500ml)
后期:CKD患者需限液,以SVV<13%或USCOM心排量指导
4 糖尿病坏死性感染的特别警示
血糖>11.1mmol/L时白细胞吞噬功能↓50%,胰岛素早用优于晚用
优先选择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如利奈唑胺替代万古霉素)
循证依据:本方案中PCT停药阈值参照《2024中国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抗生素选择符合IDSA指南对坏死性感染的双重覆盖要求(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液体管理遵循SSC 2021脓毒症指南。
标签: 皮肤软组织感染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