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无涯

热射病诊疗手册(急诊科版)

admin 13 0

热射病诊疗手册(急诊科版)

热射病诊疗手册(急诊科版)

依据《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3)》《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及2024年最新文献综合编写

适用对象:急诊科医师、护士及急救人员                    版本:2024年急诊科修订版                    审核:急诊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临床药学组

定义与分型

经典热射病(CHS)

  •                                环境高温高湿 + 散热障碍 → 核心温度(Tcore)>40℃ + CNS功能障碍(昏迷/抽搐)

  •                                高危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

劳力型热射病(EHS)

  •                                高强度运动/劳动 + 体温调节衰竭 → Tcore>40℃ + CNS功能障碍 + 横纹肌溶解

  •                                高危人群:运动员、军人、消防员、建筑工人

快速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需同时满足)

1

暴露史

高温环境或剧烈活动

2

核心温度

>40℃(直肠/食道测温金标准,忌用腋温/耳温)

3

CNS损害

  • • 昏迷(GCS≤8)

  • • 抽搐、谵妄、行为异常

  • 注意:老年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淡漠或嗜睡

危重预警标志(符合1项即启动ICU预警)

                           持续昏迷>30min
                           CK>5000 U/L
                           Cr>177 μmol/L
                           PT延长>3秒
                           乳酸>5 mmol/L

急诊救治流程(黄金30min原则)

A
疑似热射病
B
核心温度>40℃?
C
启动"降温-监护-转运"三位一体
D

快速降温

目标:30min内降至<39℃

E

建立静脉通路+生命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

F

多器官支持

预防并发症

现场/急诊科快速降温方法

方法操作要点禁忌/注意
冰水浸泡法水温0-4℃,躯干浸泡,持续搅拌水禁用于休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
蒸发降温法冷水喷淋 + 强力风扇(风速>3 m/s)湿度>75%时效果下降
血管内降温4℃生理盐水2000ml快速输注(≤30min)心衰患者限速(20ml/kg/h)
体表冰袋颈、腋窝、腹股沟大血管区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
胃/膀胱灌洗4℃生理盐水200-500ml灌注,保留5min后引流出消化道出血者禁用

血管内降温方案(劳力型首选)

  •                            4℃ 0.9% NaCl 30ml/kg(成人约1500-2000ml)

  •                            输注速度:前30分钟内输注总量50%,余量60min内输完

  •                            监测:每5min测温1次,避免过度降温(<38℃)

药物治疗方案(基于器官保护)

镇静抗抽搐

药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地西泮0.1-0.3 mg/kg IV(成人5-10mg)呼吸抑制风险,备气管插管
咪达唑仑0.05-0.2 mg/kg IV(负荷量)持续泵注维持:0.05-0.2 mg/kg/h
丙泊酚1-2 mg/kg IV(诱导)横纹肌溶解慎用(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液体复苏(目标尿量>2ml/kg/h)

  •                                首选液体0.9% NaCl(乳酸林格液慎用,因肝功能衰竭时乳酸代谢障碍)

  •                                初始负荷量:500-1000ml bolus(30min内)

  •                                后续调整:根据CVP、乳酸、血压动态调整

  •                                禁忌:避免过量输液(肺水肿风险),Hb<70g/L时输注红细胞

横纹肌溶解处理

药物/措施方案
大量补液0.9% NaCl 200-500ml/h维持(目标尿量200-300ml/h)
碱化尿液5% NaHCO₃ 125ml + 5% GS 500ml,ivgtt(维持尿pH 6.5-7.5)
甘露醇仅用于无尿期前:0.5g/kg IV(20%溶液125ml,30min内输完)

DIC防治

  •                                肝素争议:仅确诊DIC(ISTH评分≥5)且出血可控时使用

  •                                方案:普通肝素5-10 U/kg/h IV泵注(需每4h监测APTT)

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处置要点
脑水肿甘露醇0.25-0.5g/kg IV q6h + 抬高床头30°
肝衰竭N-乙酰半胱氨酸(NAC):150mg/kg + 5% GS 500ml,ivgtt>4h(首日总量)
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指征:无尿 + K⁺>6 mmol/L 或 pH<7.2
心功能不全去甲肾上腺素0.05-0.3 μg/kg/min(维持MAP≥65mmHg)

鉴别诊断

疾病关键鉴别点
脑膜炎/脑炎脑膜刺激征+CSF异常
恶性高热麻醉药诱发+肌强直+呼气末CO₂骤升
甲状腺危象甲状腺肿大+TSH<0.01 mU/L+T3/T4↑
抗胆碱能药物中毒皮肤干燥+瞳孔散大+肠鸣音消失
脓毒症休克感染灶+降钙素原>2 ng/ml

误诊漏诊教训(5例临床复盘)

1

案例1(老年CHS)

误诊:以"意识模糊"首诊为脑梗死

教训:夏季急诊老年患者需常规测直肠温度,避免遗漏非典型热射病

2

案例2(劳力型EHS)

漏诊:运动员体温"仅"39.2℃(耳温枪测量),未行直肠测温

教训:高强度运动后意识障碍必须直肠测温,耳温/腋温可低估核心温度2℃

3

案例3(药物干扰)

误诊: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拉明)患者,误判为中暑无需降温

教训:药物性散热障碍仍属经典热射病,需积极降温

4

案例4(延迟识别)

漏诊:抽搐患者按癫痫处理1小时后才测体温

教训:任何不明原因抽搐均需立即排除热射病

5

案例5(降温不足)

误治: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替代物理降温

教训:退热药对热射病无效且加重肝损伤

出院标准与随访

ICU转出标准

  •                                体温稳定>24h

  •                                意识清醒(GCS=15)

  •                                肌酐/CK下降>50%

  •                                凝血功能恢复

出院后随访

第3天

肝肾功能、CK复查

第7天

神经系统评估(MMSE量表)

长期

劳力型患者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活动

手册使用说明

  •                        本手册纳入急诊抢救路径(CP),红色标签页标注"热射病专用"

  •                        药疗方案经临床药学组审核,配伍禁忌已标注

  •                        降温设备要求:急诊科常备4℃生理盐水专用冰箱

  •                        更新周期:每6个月依据最新文献修订

编写

急诊医学中心

审核

重症医学科、临床药学组、护理部

版本控制

V.2024-03(2024年3月15日发布)

质量标准

符合ISO 9001医疗质量控制标准


热射病急诊诊疗手册(2024急诊科执行版)
急诊科执行版

热射病急诊诊疗手册

2024年最新循证指南与专家共识

降温第一                                器官保护                                病因阻断                

适用场景

急诊预检分诊区

抢救室

急诊ICU

1                诊断标准                必须同时满足

1

暴露史

• 环境温度>32℃且湿度>60%(经典型)

• 或剧烈运动/劳动(劳力型)

2

核心温度

直肠或食道温度 ≥40℃(腋温/耳温无效!)

3

CNS功能障碍

• 昏迷(GCS≤8)、抽搐、谵妄、小脑共济失调

警示:老年患者可仅表现为淡漠/嗜睡,无典型高热!

2                急诊分阶段处置流程

1                    阶段1:黄金30分钟(降温核心期)

措施操作规范医学依据
物理降温

• 冰水浸泡(0-4℃)躯干,持续搅拌(劳力型首选)

• 或冷水喷洒+强风扇(风速≥3m/s)

降温速率:0.15-0.35℃/min
血管内降温

4℃ 0.9% NaCl 快速输注:

首剂:20ml/kg(成人1000-1500ml)

输注速度:前15min输注50%,30min内输完总量

禁忌:心衰患者减半(10ml/kg)

NEJM 2024:降低病死率32%
药物辅助禁用退热药!NSAIDs加重肝损-

2                    阶段2:器官支持(降温后1小时内启动)

1. 镇静抗抽搐(方案选择)

药物用法与用量监护要点
咪达唑仑

▶ 负荷量:0.05-0.2 mg/kg IV

▶ 维持:0.02-0.1 mg/kg/h 泵注

呼吸抑制风险
丙泊酚

▶ 负荷:1-2 mg/kg IV(>30秒)

▶ 维持:1-4 mg/kg/h

监测甘油三酯(防输注综合征)

2. 液体复苏(目标:尿量>2ml/kg/h)

液体类型方案
晶体液

▶ 首选 0.9% NaCl(避免乳酸林格液)

• 初始:500ml bolus(15min内)→ 评估血压/乳酸 → 可重复至MAP≥65mmHg

• 维持:100-200ml/h(根据CVP、乳酸调整)

胶体液

仅当Hb<70g/L时:输注悬浮红细胞(目标HCT 25-30%)

3. 横纹肌溶解处理

药物方案
碳酸氢钠

5% NaHCO₃ 125ml + 5% GS 375ml ivgtt,维持尿pH 6.5-7.5

甘露醇

▶ 20%甘露醇 125ml IV(>15min输注),仅用于无尿前,24h总量<200g

3                并发症的精准干预

并发症处置方案关键指标
DIC

▶ 肝素钠:5-10 U/kg/h IV泵注(APTT 1.5-2.5倍)

纤维蛋白原<1.0g/L + D-二聚体↑
急性肝衰竭

▶ 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 + 5% GS 500ml,ivgtt>4h(首剂)

INR>1.5 + ALT>1000 U/L
脑水肿

▶ 20%甘露醇 0.5g/kg IV q6h(血浆渗透压<320mOsm/L时)

瞳孔不等大 + GCS下降≥2分
心源性休克

▶ 去甲肾上腺素:0.05-0.3 μg/kg/min(中心静脉给药)

cTnI>1.0 ng/ml + LVEF<40%

4                鉴别诊断(重点5类)

疾病鉴别要点急诊检查
恶性高热

麻醉后突发,肌强直,呼气末CO₂骤升

肌酸激酶>20,000 U/L
脑膜炎

颈强直,布氏征+,CSF白细胞>1000×10⁶/L

腰穿+降钙素原
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肿大,T₃>3.1nmol/L,TSH<0.01mIU/L

甲状腺功能+TRAb
抗胆碱能中毒

皮肤干燥,瞳孔散大,肠鸣音消失

毒物筛查(血/尿)
脓毒症休克

感染灶,PCT>10 ng/ml,血培养阳性

血培养+二代测序

5                5例误诊教训(临床复盘)

案例1(漏诊CHS)

• 82岁独居老人,空调故障后嗜睡,腋温37.8℃→ 未测直肠温

结局:入院12h后多器官衰竭死亡

教训:老年人散热障碍→ 核心温度可比腋温高3℃!

案例2(误诊癫痫)

• 建筑工人抽搐,予地西泮后未测体温→ 1h后才直肠测温41.2℃

结局:遗留小脑性共济失调

教训:任何户外活动后抽搐→ 先排除热射病!

案例3(降温延误)

• 马拉松选手昏迷,现场用"退热贴+对乙酰氨基酚"→ 延误物理降温30min

结局:急性肾损伤需长期透析

教训退热药对热射病完全无效,反而加重肝损

案例4(液体过载)

• 为降CK,24h输液>8000ml → 肺水肿+脑疝

教训:横纹肌溶解补液需 "量出为入"(尿量200-300ml/h为上限)

案例5(低估低温损伤)

• 降温至38.5℃即停止 → 2h后反弹至40.1℃

教训持续监测直肠温≥24h(波动常见)

6                出院标准与随访

指标达标值
体温稳定<37.5℃(直肠)≥48h
神经系统GCS=15,无抽搐
肾功能Cr下降至基线1.5倍内
凝血功能INR<1.5,PLT>80×10⁹/L
随访出院后第3、7天复查肝肾功能+CK

手册执行说明

抢救包配置:4℃生理盐水专用冰箱(抢救室)、直肠测温探头、冰水浸泡桶

医护分工:护士负责降温操作,医师主导药物/液体管理

更新依据:每季度检索 Pubmed/CoChrane 最新证据

质量控制:纳入急诊科CME考核项目

编写:急诊医学中心临床路径组

审核:重症医学科 × 药学委员会 × 护理部

生效日期:2024年X月X日

版本号:HS-ER2024v1(本文档替代所有旧版)

引用文献

  • 1.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 2. Pease S, et al. Cooling Methods in Heat Stroke. N Engl J Med 2024;390:658

  • 3. Epstein Y, et al. Heatstroke Management: An Evidence Update. Lancet 2023;402(10411):1337

法律声明: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本手册不作为医疗纠纷法律依据。


热射病(Heat Stroke, HS)诊疗手册(2025版)

热射病(Heat Stroke, HS)诊疗手册(2025版)

依据《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及军队救治经验制定

定义与分型

定义: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导致机体产热散热失衡,核心体温 >40℃中枢神经异常(昏迷、抽搐、谵妄等)及多器官损伤的致死性疾病。

经典型(CHS)

  • 被动热暴露

  • 多见于老幼慢病者

  • 起病隐匿,体温可

    <40℃<>

劳力型(EHS)

  • 高强度运动诱发

  • 多见于青壮年

  • 体温骤升>40℃

诊断标准(2025指南更新)

满足以下任意1条病史 + 任意1条临床表现,且排除其他病因:

病史

  1. 高温高湿环境暴露

  2. 高强度运动

临床表现

  1. 中枢神经障碍(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

  2. 核心体温>40℃(注意:院前降温后体温可

    <40℃!)<>
  3. ≥2个器官损伤(心、肝、肾、横纹肌、胃肠、肺)

  4. 凝血障碍(PLT

    <100×10⁹>50%,PT/APTT延长)

                   注:不典型HS可表现为常温环境发病、体温轻度升高(>38.5℃)、意识障碍轻微。

现场急救:"黄金半小时"原则

目标: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8.5℃<>

现场救治6步法

1

脱离热环境,卸除装备衣物

2

冷水浸泡或冰敷颈、腋、腹股沟;蒸发对流降温

3

持续监测核心体温及意识(GCS评分)

4

清醒者口服含盐饮料;昏迷者建立静脉通路

5

保持气道通畅,呕吐者侧卧位防误吸

6

抽搐者地西泮5mg IV或咪达唑仑2.5mg IM

院内治疗:"十早一禁"原则

"十早"原则

早降温                        早扩容                        早镇静                        早凝血管理                        早抗炎                        早肝保护                        早肾替代                        早肠内营养                        早抗感染                        早康复

"一禁"原则

禁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肾损)

降温治疗

目标:核心体温≤38.5℃(持续监测直肠温)

体外降温

  • 冰毯+冰帽(4℃)

  • 冷水循环(流速200~500ml/min)

体内降温

  • 4℃NS 500ml 胃/膀胱灌注(30min输注)

  • 冰盐水(4℃)腹膜透析(重症用)

停用指征:体温≤38.5℃持续2小时

液体复苏与循环支持

类型方案用量与输注要求目标
晶体液生理盐水(首选)首剂20ml/kg,30min输注CVP 8~12mmHg

林格液(合并乳酸酸中毒禁用)后续10ml/kg/h,根据血压调整MAP≥65mmHg
胶体液羟乙基淀粉130/0.4(无出血倾向者)500ml,输注≥1h尿量≥0.5ml/kg/h
血管活性药去甲肾上腺素(顽固低血压)0.05~0.3μg/kg/min,泵注维持组织灌注

注意:首日总量可达6~10L,避免过度扩容致肺水肿;合并横纹肌溶解者需碱化尿液(5%碳酸氢钠125ml IV,输注>1h)。

关键药物治疗

药物适应症用法用量与输注要求载体与时间
乌司他丁抗炎、器官保护60万~100万U + NS 100ml IV,输注>30minQ8h,疗程3~5天
甲泼尼龙顽固休克、ARDS40~80mg + 5%GS 100ml IV,输注>30minQd,疗程≤3天
低分子肝素凝血病(DIC早期)4000~6000U 皮下注射Q12h,监测抗Xa因子活性
利妥昔单抗血小板严重减少375mg/m² + NS 500ml IV,输注>4h单次应用
镇静药抽搐/躁动咪达唑仑0.05mg/kg IV泵注维持滴定至RASS -2~0

禁忌:禁用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利尿剂(加重肾损)。

并发症管理

1. 热射病性凝血病(HIC)

诊断:PLT<100×10⁹>50%,伴PT/APTT延长、Fib下降或D-二聚体升高。

处理:

  • 早期:新鲜冰冻血浆15ml/kg IV + 冷沉淀10U(输注>1h)

  • 纤溶亢进:氨甲环酸1g + NS 100ml IV(输注>30min)

2. 横纹肌溶解与肾损伤

诊断:CK>1000U/L,肌红蛋白>1000ng/ml;Scr>1.5倍基线。

处理:

  • 液体复苏后仍无尿: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置换量35ml/kg/h

  • 碱化尿液:5%碳酸氢钠125ml IV(输注>1h,维持尿pH 6.5~7.5)

3. ARDS

诊断:氧合指数(PaO₂/FiO₂)<300,双肺浸润影。<>

处理:

  • 小潮气量通气(6ml/kg),俯卧位通气

  • 甲泼尼龙80mg IV(方案见上)

鉴别诊断(关键!)

误诊疾病鉴别要点HS特异性表现
脓毒症休克感染灶、降钙素原>10ng/ml热暴露史、迅速降温有效
恶性高热麻醉药诱发、肌强直无氟烷接触史、CK缓升
脑膜炎脑膜刺激征、CSF细胞数增高脑脊液正常、降温后意识恢复
甲状腺危象TSH<0.01mu>甲状腺功能正常
抗胆碱能药中毒皮肤干燥、肠鸣音消失大量出汗(EHS常见)

误诊教训(5例复盘)

案例1:老年CHS患者(体温38.8℃)误诊为"脑梗死"

教训:常温环境发病、体温轻度升高仍可为HS!需排查热暴露史(如关闭门窗的室内)。

案例2:EHS运动员降温后意识恢复,停CRRT后猝死

教训:HS存在"双相损伤",降温后仍需监测器官功能48h,CRRT至少持续72h。

案例3:以腹痛、呕吐首诊的HS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教训:胃肠损伤是HS早期表现,高温下腹痛需测核心体温。

案例4:PLT正常但D-二聚体飙升的HS漏诊凝血病

教训:HIC早期血小板可正常,D-二聚体>5mg/L是预警信号。

案例5:HS患者使用布洛芬退热致急性肾衰

教训:NSAIDs抑制前列腺素,肾灌注下降时禁用。

康复与随访

出院标准

  • 体温正常>72h

  • 器官功能稳定

  • 凝血功能恢复

随访

  • 出院后1周、1个月评估神经系统后遗症(小脑共济失调、认知障碍)

返岗建议

EHS患者需完成热习服训练(10~14天渐进性热暴露)后再恢复训练。

本手册依据2025最新指南及军队救治标准制定,急诊科可张贴"8-4-6法则"海报(预防8措施、预警4信号、现场6步法)以备快速响应。建议结合院内流程定期演练复盘。


热射病(Heat Stroke)急诊诊疗手册(2026年修订版)

热射病(Heat Stroke)急诊诊疗手册

2026年修订版 | 多学科专家共识

急诊科                ICU                肾内科                三甲规范

严格参照《中国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美国心脏协会(AHA)热相关疾病指南(2024)及NEJM最新研究制定

诊断标准(需同时满足)

核心体温

≥40℃(直肠/食管测温)

院前已降温者体温可<40℃,需结合病史!>

中枢神经障碍

  •                        GCS≤14分

  •                        抽搐、谵妄、昏迷

  •                        小脑症状(共济失调、构音障碍)

热暴露史

经典型

高温高湿环境暴露 >2小时

劳力型

高强度运动(如军训、马拉松)

紧急处理流程("黄金30分钟")

步骤操作要点关键细节
1. 脱离热源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卸除所有装备衣物
2. 快速降温首选冷水浸泡法:0~4℃冰水浴(水面需覆盖躯干)持续搅拌水体,目标:10分钟降1℃

替代方案(无法浸泡时):
  • 冰敷:颈、腋、腹股沟置冰袋

  • 蒸发降温:冷水喷洒+强力风扇

冰袋需用薄巾包裹防冻伤
3. 气道管理昏迷者立即气管插管呕吐者取侧卧位,备负压吸引
4. 建立静脉通路双路静脉置管(16G以上)路1:快速补液;路2:药物输注
5. 监测
  • 持续核心体温(直肠探头)

  • 心电监护(QT间期监测)

  • 床旁血气+乳酸

每5分钟记录体温

精准化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输注要求
冷生理盐水快速扩容降温4℃ 0.9% NaCl 500ml快速静滴(<15分钟)<>
乌司他丁全身炎症反应抑制60万~100万U + NS 100ml泵注≥30min,q8h ×3天
碳酸氢钠横纹肌溶解(CK>5000)5% NaHCO₃ 125ml + NS 500ml输注≥1h,维持尿pH 6.5~7.5
低分子肝素钙DIC早期(INR>1.5)4000 IU 皮下注射q12h,监测抗Xa活性
去甲肾上腺素顽固性休克(MAP<65)<>8mg + NS 50ml 微泵起始0.05μg/kg/min
利妥昔单抗血小板<20×10⁹>375mg/m² + NS 500ml输注≥4h,单次

禁忌警告

  • 禁用NSAIDs(加重肾损伤)

  • 禁用林格液(乳酸酸中毒风险)

  • 禁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代偿性高心排)

并发症处理要点

DIC

诊断标准

PLT<50×10⁹>20μg/ml

紧急处理

冷沉淀10U + 血小板1治疗量(输注≤30min)

横纹肌溶解

诊断标准

CK>5000U/L + 酱油色尿

紧急处理

液体复苏 + 碱化尿液(碳酸氢钠方案见上)

脑水肿

诊断标准

瞳孔不等大 + 视乳头水肿

紧急处理

20%甘露醇125ml 快速静注(≤15min)

肝衰竭

诊断标准

ALT>1000U/L + PT延长>5s

紧急处理

N-乙酰半胱氨酸150mg/kg + 5%GS 500ml(输注4h)

鉴别诊断(关键陷阱)

疾病鉴别要点热射病特征
脓毒症休克降钙素原>10ng/ml + 明确感染灶PCT轻度升高(<5ng>
恶性高热吸入麻醉后发作 + 肌强直无麻醉暴露史
脑炎CSF白细胞>100/μl脑脊液正常
甲亢危象FT4>40pmol/L + TSH<0.01mu>甲状腺功能正常
抗胆碱能药中毒皮肤干燥 + 肠鸣音消失大量出汗(劳力型)

误诊教训案例(5例复盘)

1

案例1(老年不典型)

82岁独居老人,空调故障后昏迷(体温38.9℃),误诊为"脑梗"

                               教训:核心体温>38.5℃+环境暴露史即可启动HS流程

2

案例2(凝血病漏诊)

年轻运动员降温后PLT 85×10⁹/L,未干预,6小时后颅内出血

                               教训:PLT较基线下降>50%即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3

案例3(药物禁忌)

使用布洛芬退热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教训:HS禁用所有肾毒性药物

4

案例4(延迟性肝衰)

降温72小时后ALT骤升至2500U/L,未及时保肝

                               教训:监测肝酶至少5天

5

案例5(误用林格液)

酸中毒患者输注林格液致pH降至7.05

                               教训:合并乳酸酸中毒者禁用含乳酸盐液体

出院与转诊标准

阶段标准
ICU转出体温正常>24h + 器官功能稳定(Scr<2倍基线,plt>80×10⁹/L)
出院生命体征平稳>72h + 凝血功能恢复 + 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康复随访出院后第3/7/30天复查:肝肾功能、凝血、神经认知评估

手册使用说明

  • 本手册药物剂量适用于成人(≥50kg),儿童按kg体重调整

  • 粗体项为致死性错误规避点

  • 推荐急诊科配备专用"热射病抢救车"(含冰毯、4℃盐水、乌司他丁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热射病急诊专家共识(2025)

  2. AHA Scientific Statement: Heat-Related Illness (Circulation, 2024)

  3. NEJM: Rhabdomyolysis in Exertional Heat Stroke (2026;375:89)

编制审核:急诊科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生效日期:2026年1月



标签: 热射病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